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減輕考試壓力,從“育分”轉到“育人”

發布時間:2022-07-26 09:4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考試評價(jia) 之變】

  光明日報記者 姚曉丹 楊 颯 劉博超

  課內(nei) 更有效率,課外更加愉悅。學生的笑臉更多、教師的信心更強、家長的眉頭更舒展。

  “雙減”實施一年來,隨著一些深層次矛盾的解決(jue) ,基礎教育生態發生了明顯變化。然而,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根本上的原因還是在於(yu) 評價(jia) 之變、均衡之變。從(cong) “育分”到“育人”,學生全麵發展健康成長成為(wei) 衡量標準,教育均衡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撬動綜合改革向縱深推進,家長育兒(er) 觀念和學校教育理念也在發生深刻變化,有利於(yu) 發展素質教育的氛圍日漸濃厚,為(wei) 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夯實了基礎。

  這一年來,“雙減”對考試評價(jia) “指揮棒”有哪些影響?教育均衡如何進一步推進?光明日報記者對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進行了專(zhuan) 訪。

  1、細化專(zhuan) 業(ye) 指南:引導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強化

  記者:一年來,義(yi) 務教育形態發生很大轉變,其中有很多生動的場景,如果讓您選一個(ge) “最”,您認為(wei) ,最可喜的變化來自哪些方麵?

  負責人:義(yi) 務教育學校和廣大教師主動作為(wei) ,勇於(yu) 擔當,積極奉獻,為(wei) 落實“雙減”作出了重要貢獻。過去這一年,學生作業(ye) 負擔有效減輕的目標基本實現了。

  一方麵,作業(ye) 總量時長得到有效控製,地方和學校普遍建立作業(ye) 管理製度,在規定時間內(nei) 完成書(shu) 麵作業(ye) 的學生由“雙減”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另一方麵,作業(ye) 設計水平不斷提高,有17個(ge) 省份專(zhuan) 門出台了作業(ye) 指南或者作業(ye) 設計指導意見,教育部還專(zhuan) 門組織專(zhuan) 業(ye) 力量研製了《學科作業(ye) 體(ti) 係設計指引》和8個(ge) 學科24冊(ce) 基礎性作業(ye) ,並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上供各地免費使用。第三方調查顯示,87.8%的學生感受作業(ye) 量明顯減少,85.9%的家長感到教育焦慮得到緩解。

  在課後服務上,基本實現了“校校開展全覆蓋”,全國97%的縣區建立了課後服務經費保障機製。各地各校“一校一案”開展課後服務,充分挖掘校內(nei) 資源,努力提供豐(feng) 富多彩的課後服務活動課程,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xi) 需求。課後服務不僅(jin) 有效解決(jue) 了家長“三點半”接孩子難題,而且成為(wei) 彰顯辦學特色、促進全麵育人的重要途徑。第三方調查顯示,有88.3%的學生表示喜歡學校的課後服務。

  在課堂教學上,堅持向管理要質量,圍繞“教師應教盡教、學生學足學好”目標,狠抓課堂教學質量。目前,有21個(ge) 省份專(zhuan) 門出台了分學科教學指導意見或者課堂教學基本要求。指導學校健全教學管理規程,嚴(yan) 格落實教學計劃,強化教師備課和校本教研,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為(wei) 有效支撐“雙減”工作,我們(men) 升級開發了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在服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豐(feng) 富課後服務內(nei) 容、促進優(you) 質教育資源共享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升級後的平台包含10個(ge) 版塊、53個(ge) 欄目,資源總量達3.4萬(wan) 條,是改版前的3.1倍。其中課程教學板塊覆蓋各年級、各學科,涉及30個(ge) 教材版本共19532課時;課後服務板塊有科普教育、體(ti) 育鍛煉等6個(ge) 欄目,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去年秋季學期,平台月均瀏覽量達4.5億(yi) ,今年3月改版後,4月份瀏覽量達12.7億(yi) ,到7月份平均每月瀏覽量8億(yi) 左右,受到社會(hui) 普遍好評。根據380多萬(wan) 份隨機問卷調查,平台滿意度超過85%。平台已有3.1萬(wan) 條資源被用戶點讚,占資源總數的90%。

  記者:一串串沉甸甸的數據背後,教育部在落實和推進學校“雙減”工作中發揮了哪些作用?

  負責人:一年來,教育部把“雙減”作為(wei) 重大政治任務,作為(wei) 部黨(dang) 組和教育督導“雙一號工程”,盡銳出戰,強力推進。校內(nei) 堅持一手抓減負,一手抓提質,以“雙減”撬動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指導學校做到“三個(ge) 提高”,大力提高作業(ye) 管理水平、課後服務水平、課堂教學水平,進一步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

  一是出台配套措施,製定關(guan) 於(yu) 加強作業(ye) 管理、強化課後服務、規範考試管理、探索暑期托管等助推“雙減”落實的配套文件。

  二是推動綜合改革,教育部成立了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hui) ,強化教學改革指導;加強基礎教育優(you) 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工作,發揮輻射引領作用;建立了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示範區,開展縣域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先行創建工作;深化質量評價(jia) 改革和考試招生製度改革,進一步發揮考試評價(jia) 指揮棒作用,助力“雙減”更好落實。

  三是利用數字化賦能。升級建設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強化資源供給。

  四是健全工作機製。建立了直通20萬(wan) 所義(yi) 務教育學校的“雙減”工作直報監測平台,形成雙周通報、每月調度、社會(hui) 監督的抓落實機製。

  2、調整考試評價(jia) :撬動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深化

  記者:考試評價(jia) ,一直被人們(men) 稱為(wei) “指揮棒”,在於(yu) 其背後對教育生態的深刻影響和引領。招生入學製度一直以來也備受廣大家長關(guan) 注。“雙減”一年來,考試評價(jia) 、招生入學等方麵有哪些改革?

  負責人:“雙減”不是目的,是手段。通過“雙減”,進一步撬動基礎教育整體(ti) 變革,係統推進課程教學、考試評價(jia) 和招生管理改革,健全德智體(ti) 美勞全麵培養(yang) 的教育體(ti) 係,重塑基礎教育生態。

  切實加強考試管理工作。教育部印發了《關(guan) 於(yu) 加強義(yi) 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推動各地各校大幅壓減考試次數、規範考試命題管理、實行考試等級評價(jia) 、合理運用考試結果,切實降低學生考試壓力,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健康成長。今年年初,又專(zhuan) 門印發了《關(guan) 於(yu) 做好2022年中考命題工作的通知》,指導各地進一步提高中考命題質量,切實做到依標命題、難易適度、學考銜接,堅決(jue) 不考高中階段、校外培訓和社會(hui) 競賽內(nei) 容,促進“雙減”有效落地。

  健全質量評價(jia) 體(ti) 係。陸續出台了義(yi) 務教育、普通高中學校、幼兒(er) 園三個(ge) 質量評價(jia) 指南,明確提出了評價(jia) 的重點內(nei) 容、關(guan) 鍵指標和考查要點,對評價(jia) 方式、評價(jia) 實施、評價(jia) 結果運用和組織保障等提出明確要求,整體(ti) 構建了以發展素質教育為(wei) 導向的基礎教育質量評價(jia) 體(ti) 係,更加注重綜合評價(jia) 和增值評價(jia) ,引導樹立正確教育政績觀和科學教育質量觀,堅決(jue) 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傾(qing) 向。部署推動各地各校對標研判、依標整改,持續提升辦學質量水平。完善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jia) ,細化了思想品德、學業(ye) 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yang) 和勞動與(yu) 社會(hui) 實踐五個(ge) 方麵的評價(jia) 內(nei) 容和要求,引導學生增強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麵而有個(ge) 性的發展。

  嚴(yan) 格規範招生管理。實現義(yi) 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並從(cong) 實際出發,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夠均衡的地方,穩妥推進多校劃片,采取隨機派位方式入學,並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學、小學初中強弱結合對口直升、優(you) 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區域內(nei) 薄弱初中學校等方式,均衡入學機會(hui) 。深入推進中小學“公民同招”和普通高中屬地招生,堅決(jue) 遏製違規跨區域掐尖招生,維護良好招生秩序。切實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工作,堅持“兩(liang) 為(wei) 主、兩(liang) 納入、以居住證為(wei) 主要依據”,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比例(含政府購買(mai) 學位)達90.9%。

  為(wei) 有效推進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工作,教育部建立了首批12個(ge) 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覆蓋東(dong) 中西部地區和直轄市、副省級市、地級市、縣級市等,推動結合不同實際深入探索落實中央關(guan) 於(yu) 基礎教育重大決(jue) 策部署、完善基礎教育治理體(ti) 係、促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各實驗區在強化黨(dang) 委政府統籌協調作用、落實“雙減”、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推進教育數字化等方麵深化改革,取得了積極成效,並有效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正從(cong) 深水區突圍。

   3、完善質量評價(jia) :促進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

  記者:除了考試評價(jia) 之變,關(guan) 於(yu) “好學校”和“高質量”的評價(jia) 標準也在發生變化。其實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的,就是一句話,能接受公平優(you) 質的教育。那麽(me) ,在縮小差距、促進均衡、整體(ti) 提升上,這一年來,有哪些積極舉(ju) 措?

  負責人:促進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辦好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是確保“雙減”全麵落地的治本之策。2021年年底,我國義(yi) 務教育全麵實現了縣域基本均衡,這是義(yi) 務教育發展史上又一個(ge) 新的裏程碑。按照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和2035遠景目標的部署,下一步重點推進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努力滿足人民群眾(zhong) “上好學”的美好期盼。推進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也是深入落實“雙減”的重要任務,一年來我們(men) 對此進行了認真謀劃和積極推動。

  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四個(ge) 更”,即全麵發展的理念更鮮明、標準化建設程度更高、教師隊伍更強、人民群眾(zhong) 更滿意。2021年年底,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guan) 於(yu) 開展縣域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創建工作的通知》,從(cong) 全國範圍內(nei) 組織遴選135個(ge) 縣區率先開展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先行創建工作,提出了20條攻堅清單,著力破解重點難點問題,探索優(you) 質均衡實現路徑和有效舉(ju) 措。教育部還指導各地製訂了縣域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規劃,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持續實施義(yi) 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yu) 能力提升等重大工程項目,進一步補短板、兜底線,改善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

  推進優(you) 質均衡發展是義(yi) 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需要動員各方麵力量來共同做好這項工作,教育部今年還將推動出台係列政策措施,加快推進優(you) 質均衡發展。在實施路徑上,重點是以“四化”縮小“四個(ge) 差距”,即以推進學校建設標準化為(wei) 重點,加快縮小區域教育差距;以推進城鄉(xiang) 教育一體(ti) 化為(wei) 重點,加快縮小縣域內(nei) 城鄉(xiang) 教育差距;以推進師資配置均衡化為(wei) 重點,加快縮小校際教育差距;以推進教育關(guan) 愛製度化為(wei) 重點,加快縮小群體(ti) 教育差距。力爭(zheng) 到2035年,整體(ti) 實現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確保適齡兒(er) 童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義(yi) 務教育。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