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做群眾饑時的一粒米,寒時的一寸紗”——記江蘇省泰興市信訪幹部白國龍

發布時間:2022-07-27 10:1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蘇 雁 光明日報通訊員 戴 平 裴 崢

  每天早上7點40分,白國龍雷打不動地搖著輪椅出門上班。他是江蘇省泰興(xing) 市信訪局的三級主任科員。從(cong) 2006年至今,51歲的他已經在信訪工作崗位上堅守了16載歲月。他走大街穿小巷,過雨塘繞田頭,用一雙手搖過35000多公裏行程,接訪群眾(zhong) 5000多批次,寫(xie) 下100餘(yu) 萬(wan) 字接訪感悟,群眾(zhong) 滿意率達96%。

  “我願做群眾(zhong) 饑時的一粒米、寒時的一寸紗,為(wei) 他們(men) 撐起一把雨中的傘(san) 。”白國龍說。

  白國龍曾是一名軍(jun) 人,軍(jun) 營錘煉了他攻堅克難、永不退縮的品格。2006年,白國龍調到泰興(xing) 市信訪局工作,負責辦理人民來信、征集人民建議。白國龍認真分析每一個(ge) 信訪問題產(chan) 生的原因,症結在哪裏,從(cong) 而找到解決(jue) 問題的突破口,將心比心分析給群眾(zhong) 聽。工作之餘(yu) ,他還收集、觀摩、分析眾(zhong) 多成功的心理學案例,逐漸成為(wei) 群眾(zhong) 信服的矛盾調解專(zhuan) 家。

  正當工作得心應手時,2008年春節前夕的一個(ge) 深夜,37歲的白國龍因摔傷(shang) 造成高位截癱、半身不遂。麵對命運的打擊,白國龍沒有屈服:“我是一名黨(dang) 員,是丈夫,是父親(qin) ,是家庭的主心骨,我怎能成為(wei) 社會(hui) 和至親(qin) 至愛的拖累呢?”

  經過漫長而艱苦的康複訓練,2009年,白國龍重新回到了信訪工作一線。為(wei) 了不耽誤工作,在醫生的指導下,白國龍開始了特別訓練,每天用有刻度的水杯定時定量嚴(yan) 格控製飲水,從(cong) 而形成排尿生物鍾,把上廁所問題在家裏解決(jue) 。

  身邊的同事覺得白國龍就像是一台精密、從(cong) 不出錯的“儀(yi) 器”。“無論刮風下雨,他每天都提前到班,除了固定的外出治療外,這麽(me) 多年沒有請過一天假。”泰興(xing) 市信訪局副局長周武林的話語裏滿是敬佩。

  然而,對自己一貫嚴(yan) 格要求的白國龍,卻總是用最大的寬容和耐心對待群眾(zhong) 。身處一線,難免會(hui) 遇到情緒激動的信訪群眾(zhong) ,白國龍卻從(cong) 未與(yu) 他們(men) 爭(zheng) 吵,他的回應方式,隻有“真誠”和“耐心”。

  2019年5月,劉女士一進門就急得哭了起來,白國龍趕緊搖著輪椅從(cong) 接訪窗口出來,來到她身邊:“不要急,你慢慢把事情告訴我。”原來,劉女士家裏動工建房,鄰居說地被她家占用了,要求把地基退讓5厘米,她不同意,鄰居就阻止她家建房。雖然經鎮、村多次調解,房子卻一直沒有建起來。

  白國龍一聽完,立即打了輛出租車趕赴現場。隻見地基、建築材料和各種施工工具裸露在院子裏臨(lin) 時搭建的棚子中,劉女士全家5口人在這裏已經住了半年,棚內(nei) 一片狼藉。看到這樣的情景,白國龍堅定地對她說:“無論如何,在雨季來臨(lin) 前,我一定讓你家住進新房!”

  白國龍請來了劉女士的鄰居和鎮村幹部,一起坐在棚子裏,開始調解雙方的矛盾。天色已暗,在悶熱的小窩棚裏,白國龍大汗淋漓,卻沒有絲(si) 毫不耐煩。最終,雙方達成和解協議。

  做信訪群眾(zhong) 的知心人、暖心人和解憂人。白國龍每年的醫藥費要花好幾萬(wan) 元,經濟並不寬裕,但在他的辦公室抽屜裏,卻經常放著幾百元現金,以便為(wei) 來訪群眾(zhong) 吃喝用,有時候還會(hui) 為(wei) 他們(men) 解決(jue) 交通費。“遇到困難群眾(zhong) 來信訪,自己也會(hui) 暗暗流淚。”白國龍深切體(ti) 會(hui) 到群眾(zhong) 在困難時的無助和痛苦,更拉近了他與(yu) 群眾(zhong) 的情感距離。

  為(wei) 了將信訪工作送到群眾(zhong) 家門口,2017年,白國龍牽頭創設了“親(qin) 民工作室”,總結出“熱心接待,耐心傾(qing) 聽,誠心溝通,細心分析,真心疏導”的“五心”工作法。此外,白國龍主動將工作時間向八小時外延伸,在晚上群眾(zhong) 相對空閑的時間段,搭建“民情夜話”熱線,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答複群眾(zhong) 反映的問題。截至2022年5月,共建成親(qin) 民驛站91個(ge) 、細說心語室93個(ge) ,接訪3412人次,“民情夜話”接待467名群眾(zhong) ,營造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良好信訪生態。

  沉到最基層,幹在第一線。白國龍用行動彰顯了信訪幹部的責任與(yu) 擔當,先後獲得“全國最美信訪幹部”“全國信訪係統先進個(ge) 人”“中國好人”“江蘇省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等榮譽稱號。

  “我不能辜負群眾(zhong) 的信任,如果能將老百姓反映的合理訴求都妥善解決(jue) ,我就是受再多的委屈、吃再多的苦都值得。”白國龍說,“民心是一杆秤,隻要真心實意為(wei) 老百姓辦事,老百姓會(hui) 永遠記住你!”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