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老山歌裏的美麗新生活

發布時間:2022-08-10 10:0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一線講述】

  老山歌裏的美麗(li) 新生活

  講述人:廣西山歌學會(hui) 會(hui) 長 鄭天雄

  從(cong) 事山歌創作研究近三十年,我依舊深深沉浸於(yu) 山歌的魅力,也很開心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廣西山歌。

  廣西是山歌的故鄉(xiang) ,可以說是隨處有山歌。壯族、侗族、彝族等多個(ge) 民族共同生活在這片秀麗(li) 山水中,山歌由此孕育,從(cong) 百姓心中唱出。人們(men) 借山歌傳(chuan) 情達意、祈求生產(chan) 順利,日常生活中許多儀(yi) 式也離不開山歌。

  我曾擔任過一年的駐村幹部。在工作中我發現,老百姓對許多政策不是很理解。於(yu) 是,我想到,以他們(men) 熟悉的形式——山歌,把政策“唱”出來。

  在廣西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和南寧市文聯的支持下,2018年,我和幾位山歌手創作了扶貧山歌《應知應會(hui) 》。“義(yi) 務教育學文化,武裝頭腦增價(jia) 值”……老百姓們(men) 一下就聽懂了。

  作為(wei) 山歌創作者,我希望可以創新,用它講述當下的故事。我看到不少基層幹部身上的寶貴品質,就想到可以創作新時代扶貧山歌劇。

  為(wei) 此,我和同事們(men) 去隆安、馬山、上林等縣的石漠化山區采風,走訪扶貧幹部和貧困戶。貧困戶中,有一些因為(wei) 主觀思想致貧的人,我們(men) 便以他們(men) 的日常故事為(wei) 原型創作了山歌劇《樂(le) 奔》,講述貧困戶從(cong) “等靠要”到艱苦奮鬥的轉變。結合劇中不同人物的個(ge) 性,我們(men) 為(wei) 他們(men) 設計了不同的曲調。除了傳(chuan) 統樂(le) 器侗族琵琶、笛子、二胡以外,配樂(le) 中也增加了吉他、貝斯、手鼓等年輕元素。

  這部劇的主演,大多不是專(zhuan) 業(ye) 演員。但大家憑著一股子熱情反複排練,揣摩角色、練習(xi) 唱腔、台詞。劇中扮演駐村第一書(shu) 記的嚴(yan) 琴曾經擔任過三年駐村第一書(shu) 記,可謂是“本色出演”,因此感觸頗深,非常入戲。演出時,我看著台上的他們(men) ,仿佛筆下的人物都活靈活現地出現在了眼前,既感動又開心。

  身為(wei) 廣西人,我熱愛這片山水,熱愛這裏的山歌。作為(wei)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山歌永遠具有深刻內(nei) 涵和感染力,但同時,隻有不斷賦予它新的時代特色,山歌的魅力才能曆久彌新,被更多人所感知。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陳之殷、郭超、周仕興(xing) 、胡曉軍(jun) 、張勇、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陳鵬)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