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近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二季度及上半年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其中,經常賬戶順差1691億(yi) 美元,與(yu) 同期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之比為(wei) 1.9%,繼續處於(yu) 合理均衡區間;直接投資淨流入749億(yi) 美元,保持在較高水平。
上半年我國國際收支狀況有何特點?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介紹,一是貨物貿易順差同比增長。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呈現較強的韌性。我國國際收支口徑的貨物貿易順差3207億(yi) 美元,增長36%,為(wei) 曆年同期最高值。其中,貨物貿易出口16437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3%;進口13230億(yi) 美元,同比增長8%。
二是服務貿易逆差同比收窄。上半年,服務貿易逆差378億(yi) 美元,同比下降30%。其中,旅行逆差519億(yi) 美元,同比增長31%,主要是海外留學等支出有所回升;知識產(chan) 權使用費逆差159億(yi) 美元,與(yu) 2021年同期基本持平,收入和支出均有所增長,反映出我國在知識產(chan) 權領域國際合作不斷擴大;運輸逆差22億(yi) 美元,同比下降89%,主要是運輸收入增速快於(yu) 支出;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順差91億(yi) 美元,同比增長1.2倍,體(ti) 現了服務業(ye) 數字化轉型為(wei) 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注入新動能。
三是直接投資淨流入保持較高水平。上半年,直接投資淨流入749億(yi) 美元。其中,來華直接投資淨流入1496億(yi) 美元,顯示出我國市場對外資保持吸引力;對外直接投資淨流出747億(yi) 美元,總體(ti) 平穩有序。
專(zhuan) 家認為(wei) ,從(cong) 各項數據看,我國國際收支整體(ti) 呈現“經常賬戶與(yu) 金融賬戶一順一逆,整體(ti) 平衡狀態下外匯儲(chu) 備小幅波動”的態勢,表現出較強的抗外部衝(chong) 擊性和彈性。展望未來,三季度國際收支有望繼續保持基本平衡,人民幣匯率仍以雙向波動為(wei) 主。
“二季度我國國際收支情況依舊處在合理平衡狀態,經常賬戶保持強勢的順差,貨物和服務貿易基本麵整體(ti) 良好。非儲(chu) 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雖然小幅擴大,但直接投資依然保持溫和強勢增長,不存在較大經濟基本麵的負麵因素。兩(liang) 項相抵,外匯儲(chu) 備波動也處在合理範圍。”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應習(xi) 文稱。
貨物貿易是經常賬戶實現高順差的“主力”。應習(xi) 文表示,二季度我國長三角地區一度受到疫情影響,國際貿易與(yu) 物流運輸受到一定幹擾,但6月以來複工複產(chan) 進度較快,最終貨物進出口明顯恢複,尤其是出口增速持續高於(yu) 進口增速,最終實現順差擴大,充分體(ti) 現了我國在全球製造業(ye) 中的強勁競爭(zheng) 力。
服務貿易逆差收窄,主因是國際貨運服務由同期的逆差102億(yi) 美元轉為(wei) 逆差50億(yi) 美元,體(ti) 現了疫情中我國國際貿易航線運力表現強於(yu) 全球其他地區。應習(xi) 文進一步分析稱,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順差同比增加16億(yi) 美元至45億(yi) 美元,體(ti) 現我國信息服務國際競爭(zheng) 力有所上升。
“中國的服務貿易總體(ti) 規模已經超過疫情前水平。”王春英在近日國新辦舉(ju) 行的上半年外匯收支數據情況新聞發布會(hui) 上表示,近年來服務貿易收入增加,體(ti) 現了相關(guan) 領域國際競爭(zheng) 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運輸、其他商業(ye) 服務、計算機信息服務出口收入增長。其中,運輸收入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較快增長,一方麵原因是國際運輸價(jia) 格高位運行,另一方麵也反映了我國運輸服務業(ye) 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的成果。同時,隨著中國製造業(ye) 和服務業(ye) 深度融合,以及服務業(ye) 數字化轉型,其他商業(ye) 服務、計算機信息服務等新興(xing) 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正在為(wei) 服務貿易注入新的增長動能。
王春英表示,總的來看,今年以來中國服務貿易收入、支出都呈現了增長態勢,其中收入增長更快,推動服務貿易逆差進一步收窄。未來,中國服務貿易發展格局將會(hui) 繼續升級和演變,隨著服務出口競爭(zheng) 力的不斷提升,服務貿易收入將會(hui) 保持增長,也將逐步對我國服務貿易逆差格局產(chan) 生更深層次的影響。
鑒於(yu) 當前國內(nei) 經濟與(yu) 市場趨勢向好,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wei) ,強勢美元對人民幣及非美貨幣會(hui) 構成一定擾動,但不會(hui) 改變人民幣基本穩定的格局。“目前來看,在我國外貿保持韌性、人民幣資產(chan) 吸引力強、跨境資本雙向有序流動、人民幣匯率彈性顯著增強等因素支撐下,人民幣匯率仍有望保持在均衡水平附近,雙向波動常態化。”
“二季度國際收支的良好表現,為(wei) 人民幣匯率提供了較強的基本麵支撐。”應習(xi) 文同樣認為(wei) ,在二季度初期人民幣一度出現兌(dui) 美元的“補跌”後,後期持續保持在6.65至6.79的區間波動,三季度繼續延續這一變動趨勢,表現出較強的抗外部衝(chong) 擊性和彈性。
展望未來,王春英表示,總的來看,我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有利於(yu) 我國國際收支繼續保持基本平衡。(姚 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