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七夕曬書,琳琅“天祿”現國圖

發布時間:2022-08-18 10:37:00來源: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中國古代有悠久的曬書(shu) 傳(chuan) 統。到了現代,‘曬書(shu) ’又衍生出‘分享’的含義(yi) 。國家圖書(shu) 館希望借此良辰美景,引領全民閱讀,和大家一起翻開典籍,分享典籍裏的七夕佳節。”8月4日(農(nong) 曆七月初七),國家圖書(shu) 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辦的“啟卷知新 文脈流長——2022年中華傳(chuan) 統曬書(shu) 活動啟動儀(yi) 式”暨“典籍裏的七夕:一起曬書(shu) 吧”直播活動上,國家圖書(shu) 館館長、國家典籍博物館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熊遠明如是說。

   直播現場,國圖副館長張誌清等嘉賓向觀眾(zhong) “炫寶”,展示了宋刻本《昭明文選》、《紅樓夢》早期版本己卯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西京雜記》《東(dong) 京夢華錄》《白氏長慶集》等7組國圖精品館藏。他們(men) 以淺顯易懂、風趣幽默的語言,追憶古人的曬書(shu) 傳(chuan) 統,傳(chuan) 遞文字中的脈脈溫情。

   這是在國圖倡導下全國古籍收藏單位第四年聯合舉(ju) 辦“中華傳(chuan) 統曬書(shu) 活動”,國圖也曬出重寶——“天祿琳琅”藏書(shu) 。不同於(yu) 清代編修的大型叢(cong) 書(shu) 《四庫全書(shu) 》,“天祿琳琅”是清代宮廷善本特藏。

   “天祿”是傳(chuan) 說中的神獸(shou) ,漢朝宮廷設天祿閣以藏書(shu) ;“琳琅”指美玉,或指玉石相擊發出的清脆聲音,常用來比喻珍貴的書(shu) 籍。乾隆九年(1744年),清高宗弘曆命內(nei) 廷翰林院檢閱內(nei) 府藏書(shu) ,擇善本進呈禦覽,列架收藏於(yu) 乾清宮東(dong) 側(ce) 的昭仁殿,禦筆親(qin) 題匾聯,賜名“天祿琳琅”,主要典藏宋、元、明刊本及影寫(xie) 宋本等珍稀古籍。

   清嘉慶二年(1797年),乾清宮失火波及昭仁殿,“天祿琳琅”付之一炬。嘉慶皇帝敕令重修昭仁殿,並命大臣重新甄選禦花園與(yu) 宮中各殿所藏珍籍,用7個(ge) 月完成選目,重建“天祿琳琅”藏書(shu) 。

   清末民初,“天祿琳琅”藏書(shu) 曆經兵、盜之劫,流散四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通過政府撥交、私人捐贈和單位采訪等渠道,國家圖書(shu) 館共收藏“天祿琳琅”珍籍279部,其中宋元版(含金刻本)79部,多為(wei) 珍貴罕見的舊槧(qiàn,古書(shu) 的刻本)佳本,具有極高的文物價(jia) 值。

   2013年,國圖啟動“天祿琳琅”珍貴古籍修複項目。國圖古籍修複專(zhuan) 家朱振彬介紹說,古籍破損程度被分為(wei) 五級,當時“天祿琳琅”不少藏書(shu) 屬於(yu) 最嚴(yan) 重的一級破損,絮化、酸化、粘連,有的書(shu) 成了打不開的灰黑色“書(shu) 餅子”“書(shu) 磚”,需要先蒸化膠質,再一點點揭開,走樣的字跡也需要修複。曆時8年,損毀嚴(yan) 重的300餘(yu) 冊(ce) “天祿琳琅”藏書(shu) 終於(yu) 恢複到所能達到的最佳狀態。8月4日在國家典籍博物館展出的“妙手傳(chuan) 天祿 丹心鑒古今——國家圖書(shu) 館藏清宮‘天祿琳琅’修複項目成果展”中,一部分“天祿琳琅”舊藏珍貴古籍,配合48種修複材料和工具,呈現了這批國寶的艱辛修複曆程。

   展出的珍貴古籍中,清乾隆內(nei) 府抄本《欽定天祿琳琅書(shu) 目》,詳錄藏書(shu) 中每部書(shu) 的版本、鈐印、卷冊(ce) 等情況;宋紹興(xing) 二年至三年兩(liang) 浙東(dong) 路茶鹽司公使庫刻本《資治通鑒》,文獻學家趙萬(wan) 裏在《中國版刻圖錄》中評價(jia) 說:“宋時建本、鄂本、蜀本都直接間接從(cong) 此本出。此書(shu) 元豐(feng) 監本久佚,此為(wei) 碩果僅(jin) 存之第一本”;宋紹定六年(1233年)臨(lin) 江軍(jun) 學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40卷,經文徵明、王世懋、季振宜等明清藏書(shu) 名家遞藏,世所罕見,具有極高的文獻和版本價(jia) 值;元大德九年(1305年)太平路儒學刻本《漢書(shu) 一百卷》版本珍貴,但之前地腳處書(shu) 葉、襯紙表麵有大量黴斑,並存在泥漬、糟朽、殘損等,修複後方能一睹真顏;明成化九年(1473年)內(nei) 府刻本《資治通鑒綱目》59卷,由朱熹手定其綱、朱熹門人趙師淵撰寫(xie) 其目,該本原瓷青絹質書(shu) 衣破損麵積大,故采用補絹仿製與(yu) 染色、做舊等修複方法,呈現出與(yu) 原書(shu) 衣匹配的自然老化效果。

   我們(men) 常說“琳琅滿目”,那是眾(zhong) 多美好事物的匯集。

   修複後的“天祿琳琅”藏書(shu) ,或端莊或飄逸的字體(ti) 清晰地印在柔和玉色的紙張上,加上淡紅雅致的朱砂鈐印,充滿美感,讓人不由神飛千載,思接古人。記者 張稚丹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