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鄉村建設成效分析與關鍵問題
作者:彭超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加快數字社會(hui) 建設作出一係列重要部署,提出“加快推進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構建麵向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的綜合信息服務體(ti) 係,建立涉農(nong) 信息普惠服務機製,推動鄉(xiang) 村管理服務數字化”。
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技術日益融入經濟社會(hui) 各領域諸環節全過程,數字技術、數字經濟與(yu)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社會(hui) 發展深度融合,數字鄉(xiang) 村發展戰略極大激發了農(nong) 村的創新活力。深入分析研究其成效及關(guan) 鍵問題,對進一步加快推進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yi) 。
總體(ti) 成效明顯
近年來,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日益受到重視。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實施數字鄉(xiang) 村戰略”,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數字鄉(xiang) 村發展戰略綱要》,2021年“推進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寫(xie) 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法》,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大力推進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有關(guan) 部門也聯合出台了發展規劃和工作要點。
從(cong) 實踐情況看,我國數字鄉(xiang) 村建設發展較快、成效顯著。鄉(xiang) 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我國現有行政村已實現“村村通寬帶”,農(nong) 村網民規模已達2.84億(yi) ,城鄉(xiang) 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差異不斷縮小。鄉(xiang) 村數字經濟加速發展,2021年全國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達2.05萬(wan) 億(yi) 元,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4221億(yi) 元。鄉(xiang) 村數字化治理體(ti) 係不斷完善,信息惠民服務持續深化。尤其需要看到,數字技術、數字經濟在廣大農(nong) 村地區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恢複生產(chan) 生活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實現兩(liang) 方麵突破
通過推進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在生產(chan) 流通智能化和經營管理網絡化兩(liang) 個(ge) 方麵,實現了較為(wei) 明顯的突破。
在生產(chan) 流通智能化方麵,具有很多應用場景。如,以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定向育種,提升育種效率;把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綜合應用於(yu) 種植業(ye) ,實現對作物生長的智能化幹預;利用可穿戴設備、植入芯片等設施,在畜牧業(ye) 中實現動態配方飼料、精準個(ge) 體(ti) 飼喂、遠程疫病診療、產(chan) 品質量追溯;運用無人機、農(nong) 機輔助駕駛、農(nong) 業(ye) 機器人等技術,實現對農(nong) 業(ye) 機械化的智能化升級;提前預警防控雨雪冰凍災害,甚至做到智慧化人工“呼風喚雨”;對農(nong) 產(chan) 品需求進行分析、定位,定製化進行產(chan) 品生產(chan) 和銷售;使用虛擬現實技術,在“雲(yun) ”上體(ti) 驗農(nong) 產(chan) 品、休閑農(nong) 業(ye) 和鄉(xiang) 村旅遊;通過數字技術來匹配金融、保險、信貸需求,進行金融風險控製和保險勘察定損;用數字化技術事前預測政策效果,事後監測政策執行和評估;等等。
在經營管理網絡化方麵,可在多處降低成本。如,不同區域的經營主體(ti) 、不同類型消費者可以通過互聯網高效對接商品和服務供求;鄉(xiang) 村外出務工人員可以通過網絡搜索就業(ye) 要求和信息,提高就業(ye) 質量;鄉(xiang) 村的經營信息通過互聯網可實現高效傳(chuan) 播;數字化能夠促進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和其他鄉(xiang) 村產(chan) 品生產(chan) 的標準化,從(cong) 而降低單位成本;鄉(xiang) 村商品交易、金融保險服務、教育、醫療健康等可以通過網絡實現;運用數據這種新型生產(chan) 要素,可進一步生成關(guan) 於(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農(nong) 村生態、城鄉(xiang) 商品市場的“算法”,有助於(yu) 經營主體(ti) 把握市場規律;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對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信貸風險控製等信息的低成本精準化追溯;等等。而且,經營網絡化讓複雜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條、鄉(xiang) 村治理鏈條等各環節主體(ti) 更容易核實信息,有助於(yu) 農(nong) 村信用體(ti) 係建設。
做好戰略銜接
數字鄉(xiang) 村發展戰略在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充分互融互促的同時,還要強化與(yu)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等相銜接。尤其是緊抓“新基建”機遇,聚焦農(nong) 村網絡通信、“東(dong) 數西算”工程、人工智能平台等統籌推進並適當超前布局。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具有受自然影響大、周期長、主體(ti) 分散等特點,如何結合這些特點促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數字化、數字產(chan) 業(ye) 化,已成為(wei) 重要課題。這就需要根據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實際,促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培育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讓數據賦能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打通全產(chan) 業(ye) 鏈條,讓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更好服務城鄉(xiang) 經濟循環。
目前,一些農(nong) 村居民分析、運用、反饋數字化信息的能力仍然有待提高,這就需要加強農(nong) 民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培訓,提升農(nong) 民的“信息商”“數字商”“數據商”。
處理好幾對關(guan) 係
數字鄉(xiang) 村的建設與(yu) 發展需要處理好一係列關(guan) 係。
一是處理好數字技術和人工成本替代的關(guan) 係。數字技術需要大量資本投入。通常,數字智能設備投入和維修成本較高,但數字鄉(xiang) 村在前期基礎設施、物質裝備、算法研發等方麵完成巨大投入後,後期的邊際成本會(hui) 變得非常小。這就要把握好數字技術和人工成本替代節點,適時、按規模投入引進發展數字技術。
二是處理好小農(nong) 戶與(yu) 大產(chan) 業(ye) 的關(guan) 係。在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數字化、數字產(chan) 業(ye) 化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包容小農(nong) 戶的機製。目前,各地數字經濟發展條件各異,用戶對數字技術掌握基礎水平不同。一般來說,規模經營主體(ti) 、大農(nong) 戶等更容易推廣應用數字技術,這就會(hui) 帶來數據要素分配上的差異。因此,要建立相應的機製,讓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的收益能夠為(wei) 各主體(ti) 充分分享。
三是處理好規範和發展的關(guan) 係。既要支持數字鄉(xiang) 村建設健康發展、充分培育數字經濟優(you) 勢,又要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ti) 化監管體(ti) 係,充分釋放數字化新動能。
此外還應注意的是,農(nong) 村地域廣大,需要通過平台整合數字技術和業(ye) 態,克服應用場景帶來的“碎片化難題”,從(cong) 而實現規模經濟效應和範圍經濟效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