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源頭上減少過期藥品的產生
前不久,山西運城讀者何女士在整理家庭藥箱時發現不少藥品已經過期,“有的是常備藥,有的是生病時沒吃完的藥。”許多人像何女士一樣會(hui) 在家裏存些藥品,以備不時之需,但藥品存著存著就過期了。
“之前看到有垃圾分類提示,說過期藥屬於(yu) 有害垃圾。像廢舊電池這些還可以送到回收點,但過期藥品好像也沒有專(zhuan) 門的回收渠道,一般也就當做普通垃圾扔掉了,不知道對環境有沒有危害?”浙江紹興(xing) 市讀者宋女士說。
還有一些讀者認為(wei) 藥品不像食品,所謂過期隻是藥效降低,並不是不能用,因此舍不得丟(diu) 棄。
據北京大學醫學倫(lun) 理與(yu) 法律學係教授王嶽介紹,藥品的有效期往往是通過大量實驗確定的,超過時限後,藥品的內(nei) 在結構、組成和臨(lin) 床藥效都會(hui) 發生變化,不僅(jin) 藥效會(hui) 降低,而且還會(hui) 發生雜質含量升高或種類增加等情況,容易導致過敏反應或其它不良反應,嚴(yan) 重時可能發生休克。一些過期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還有可能造成耐藥問題。因此,藥品管理法明確規定,超過有效期的藥品禁止銷售、使用。
過期藥品不宜繼續服用,也不要隨手丟(diu) 棄。我國《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年版)中顯示:廢藥物、藥品屬於(yu) 危險廢物,包括銷售及使用過程中產(chan) 生的失效、變質的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醫患溝通辦副主任翟高峰指出,隨意處置過期藥品可能會(hui) 汙染水源、土壤等,對周圍環境造成危害。但是,一些過期藥品經過加工後,可以成為(wei) 其他工業(ye) 生產(chan) 的原料加以利用,應盡量予以回收利用。他建議,可以通過激勵措施普及藥品回收知識、提高回收率。“比如發放一些小禮品、抵扣券等,或者開展折價(jia) 優(you) 惠、以舊換新等活動,激發公眾(zhong) 參與(yu) 藥品回收的積極性。”翟高峰說,相關(guan) 部門還可以對定點回收機構采取獎勵、補貼等激勵措施。
目前,我國已有不少地方開展了藥品回收工作,並形成了長效機製。近年來,甘肅省針對過期藥品回收開展了很多探索。蘭(lan) 州市市場監管部門自2018年起連續多年組織家庭過期藥品回收活動,指定聯辦的上百家藥店為(wei) 回收點,市民送來過期藥品即可獲得小禮品。截至目前,白銀市已有142個(ge) 過期藥品回收點,集中無害化銷毀居民家庭過期藥品2000餘(yu) 公斤。
除聯合藥店定點回收,還有地方利用互聯網打通過期藥品回收的“最後一公裏”。在上海,居民可以通過“上海藥店”APP找到附近的藥品回收點預約回收。一些電商平台也與(yu) 製藥企業(ye) 合辦回收活動,提供上門回收服務。
天津市目前也在進行過期藥品回收工作。天津市讀者李津近日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說自己收集了一些過期藥品,查詢回收點時發現天津各區回收網點分布不平衡,“有的地區人口密度大,回收點卻不多,找一個(ge) 回收點要走好遠”。她建議,可根據人口密度科學設計回收網點的位置。同時,為(wei) 了避免不法分子把過期藥品“改頭換麵”再出售,“能否建設一個(ge) 智能查詢係統,像查詢物流信息一樣,通過掃碼就能追蹤過期藥品的流向?”李津說。
王嶽表示,建立過期藥品回收製度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從(cong) 源頭上減少過期藥品的產(chan) 生。“一方麵,有關(guan) 部門、藥店等應當提醒老百姓根據需要理性購買(mai) 藥品,不要過度儲(chu) 備;另一方麵,也要盡快推動藥品包裝改革,鼓勵製藥企業(ye) 區別包裝藥品。”王嶽說,“住院藥品可以提倡大包裝,但門診藥品則要小包裝,醫生開的藥品定量裝在小紙袋、小塑料瓶裏交給患者,減少藥品浪費。改變藥品的包裝可以讓醫療機構和藥店精確定量藥品使用量,從(cong) 而減少群眾(zhong) 剩藥存藥,盡量減少過期藥品的產(chan) 生。”
(記者 孫立極 張健參與(yu) 采寫(xi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