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拒絕“學習困難”焦慮 家長能做些什麽

發布時間:2022-08-30 09:54: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最近,多家醫院開設的學習(xi) 困難門診備受大眾(zhong) 關(guan) 注,甚至頻上熱搜。“學習(xi) 困難”到底是不是一個(ge) 新鮮事物呢?

  其實,對於(yu) 學習(xi) 困難的關(guan) 注和研究,在國內(nei) 外都並非新事物,國內(nei) 在20世紀80-90年代也已經開始係列研究。而近年學習(xi) 困難門診的開設,意味著我們(men) 國家醫療係統對於(yu) 少年兒(er) 童身心健康的積極關(guan) 注。隨著我國經濟社會(hui) 的不斷發展,醫療水平不斷提高,開展專(zhuan) 業(ye) 細分的診療,本身是一件好事。

  而它為(wei) 何在如今引起關(guan) 注?我們(men) 在諸多媒體(ti) 的報道中可以看到,少年兒(er) 童作為(wei) 未成年人,家長是其監護人,帶其到醫院就診,代表首先是在家長的體(ti) 驗中,認為(wei) 孩子的學習(xi) “遇到了困難”。

  具體(ti) 分析,從(cong) 家長角度來說,在社交媒體(ti) 的傳(chuan) 播背景下,容易引起針對“學習(xi) 困難”的焦慮化。孩子日常的學習(xi) 表現、學習(xi) 成績存在一定的和自己期望不相符合的情況,家長就容易擔心是不是孩子存在學習(xi) 困難的病症。

  世界上沒有兩(liang) 片相同的葉子,同樣的土壤環境和陽光雨露,禾苗的成長也存在形態的不同。青少年兒(er) 童年齡跨度大,心智還未發展成熟,對事物的認知來自視覺、聽覺、觸覺等直觀的感受,不同成長階段的思維方式和行為(wei) 能力都有明顯的區別。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出正常的變化特點,容易引起愛子、愛女心切的“老父親(qin) ”“老母親(qin) ”們(men) 的隱憂。實際上,作為(wei) 一種醫學病症的診斷遠遠不是那麽(me) 簡單,大部分的“學習(xi) 困難”現象沒有達到疾病的程度,家長大可不必如此焦慮。

  真正的“學習(xi) 困難”是一個(ge) 多因素的綜合征。除了與(yu) 神經係統發育有關(guan) ,包括注意缺陷與(yu) 多動障礙(ADHD)、孤獨譜係障礙(自閉症),也包括情緒和精神心理障礙等。例如注意缺陷與(yu) 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症)患病率一般報道為(wei) 3%-5%,男女比例為(wei) 4:1。臨(lin) 床醫生在診斷中有嚴(yan) 格的標準,除符合多條症狀之外,還需要持續6個(ge) 月以上等條件。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長可以積極關(guan) 注兒(er) 童的情緒和感受,兒(er) 童情緒問題可以是學習(xi) 困難的結果,也可以是學習(xi) 困難的原因。建議家長當孩子們(men) 的朋友,傾(qing) 聽他們(men) 的心聲,對於(yu) 孩子的細微進步成長給予真誠的鼓勵和獎勵。孩子的思維純真,在養(yang) 育過程中,我們(men) 要讓孩子感受到愛。當我們(men) 以社會(hui) 價(jia) 值和社會(hui) 標準要求孩子時:如果達到學習(xi) 要求、達到考試分數目標,才能被父母欣賞和喜愛,忽視孩子天生無條件應該在身心靈上全方位獲得撫養(yang) 和照顧,長此以往對孩子培育積極的學習(xi) 動力,甚至心理成長和人格健全發展,都會(hui) 形成不良影響。

  家長們(men) 還需要特別重視的一點是:當前的各類新媒體(ti) 、短視頻平台發展如火如荼,孩子們(men) 從(cong) 幾歲就開始接觸互聯網,可以說是互聯網的“原住民”。網絡信息紛繁複雜,不斷地用簡短的信息刺激著孩子們(men) 的視覺聽覺感官和大腦神經。這些對於(yu) 培養(yang) 孩子深度的、專(zhuan) 注的興(xing) 趣愛好和學習(xi) 興(xing) 趣帶來了挑戰。有科學研究表明,過多過密地接觸移動網絡媒介,對兒(er) 童大腦的發育也會(hui) 產(chan) 生影響。

  在陽光下的綠林和山坡中奔跑,呼吸新鮮的空氣,觀察蝴蝶的飛行,這些接觸大自然的機會(hui) ,深入進行適合年齡的閱讀,以及和真實的小夥(huo) 伴接觸、學習(xi) 、互動,交好朋友的經驗,都有益於(yu) 孩子的身心靈全方位發展。這一點家長們(men) 首先要做好孩子的榜樣,自己首先不當“低頭族”,多多陪伴孩子,開發親(qin) 子互動的體(ti) 驗。

  在積極心理學中,心流體(ti) 驗是個(ge) 體(ti) 完全沉浸於(yu) 一項活動乃至忘我的體(ti) 驗,深度的專(zhuan) 注能讓人忘卻時間的流逝。培養(yang) 一項需要專(zhuan) 注的興(xing) 趣愛好,鍛煉深度動手能力,開發現實中的沉浸式的“心流”體(ti) 驗,能最大程度發揮孩子的能力和創造力,讓孩子們(men) 體(ti) 驗到長時間成長的快樂(le) ,而不隻是短時間的娛樂(le) 。另外,家庭是人生第一個(ge) 港灣,還要給予孩子們(men) 良好的家庭氛圍和空間,有時候家庭內(nei) 部的矛盾和壓力,體(ti) 現在孩子身上就可能成為(wei) 學習(xi) 困難的表現。

  與(yu) 準時甚至超前到達目的地相比,或許沿途的成長才是最美的風景。

  (北京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yu) 谘詢中心副主任李婷婷)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