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推動高校勞動教育落地見效

發布時間:2022-08-30 09:5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編製實施方案、開發勞動資源、建立督導機製

  推動高校勞動教育落地見效

  作者:朱忠琴(山東(dong) 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

  多年以來,我國高校在勞動教育實施上做了許多有益探索,特別是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後,各高校更是加大了勞動教育的推進力度。截至目前,不少高校探索出適合自己的勞動教育實踐模式,形成了一些典型經驗。

   普通高校勞動教育實踐模式多樣

  近兩(liang) 年,各高校有組織、有計劃地推進勞動教育,加強勞動教育體(ti) 係建設,創新、拓展勞動教育途徑,形成了特色化的勞動教育實踐模式。從(cong) 勞動教育開發主體(ti) 和服務對象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一是全校共選模式。該模式下的勞動教育課程由校級層麵進行管理,委派特定學院牽頭負責必修課程開發。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為(wei) 麵向全校學生的通識必修課程,無院係、專(zhuan) 業(ye) 區別。其他課程形態的勞動實踐活動則由各學院根據情況自行安排。該模式便於(yu) 學校統籌勞動教育資源,統一進行課程設計與(yu) 實施。

  二是學院獨設模式。該模式下,勞動必修課程由高校各學院獨立開設。各學院利用自身專(zhuan) 業(ye) 特點,開發特色化的勞動教育資源,為(wei) 學生提供與(yu) 專(zhuan) 業(ye) 學習(xi) 聯係更為(wei) 密切的特色勞動教育。

  三是跨學院選修模式。該模式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由各學院主導開發,可供其他學院學生選修,由此形成了跨學院選修的樣態。該模式便於(yu) 學生體(ti) 驗自身專(zhuan) 業(ye) 以外的勞動教育,拓展學生對其他專(zhuan) 業(ye) 的了解。

  四是學院聯合模式。該模式下,勞動教育課程由兩(liang) 個(ge) 或兩(liang) 個(ge) 以上學院聯合研討、開發,學院間統籌勞動教育資源,共同開展勞動教育。該模式有助於(yu) 學院之間進行資源整合,為(wei) 學生提供更為(wei) 豐(feng) 富的課程。

  以上各類勞動教育實踐模式,具有各自的優(you) 勢特色,也存在一些短板,需要在實踐推進中不斷完善。

   普通高校勞動教育實踐體(ti) 係亟須完善

  一是高校勞動教育目標、定位有待明確。目前,勞動教育課程的目標和內(nei) 容範疇都有了相關(guan) 標準,但一些高校在課程推進中,對需提供哪些理論學習(xi) 內(nei) 容和實踐鍛煉機會(hui) 、具體(ti) 培養(yang) 學生哪些勞動能力和品質,觀點不統一,影響勞動教育開展實效。

  二是高校勞動教育的育人價(jia) 值有待提升。勞動是人類特有的基本社會(hui) 實踐活動。勞動教育是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活動。從(cong) 單純的勞動行為(wei) 到勞動教育的轉換,需要興(xing) 趣、意誌、責任、技能、方法、環境等因素的支撐。但目前高校勞動教育的開展往往過於(yu) 注重學生勞動實踐的形式,出現勞動遊戲化等問題,而對勞動的育人價(jia) 值稍欠關(guan) 注。

  三是高校勞動教育的學段特性有待彰顯。高等教育需要特別強調專(zhuan) 業(ye) 、技術、職業(ye) 能力養(yang) 成的勞動教育。但由於(yu) 對勞動教育重視程度不夠,一些高校采取簡單化、統一化的行動邏輯,勞動教育與(yu) 大學生專(zhuan) 業(ye) 課程融合度較低。

  四是高校勞動教育課程的規範性有待加強。勞動必修課程設置中理論課程與(yu) 實踐課程的規劃存在一定隨意性。一些高校將學生進入學校食堂、圖書(shu) 館進行勞動體(ti) 驗時間或在專(zhuan) 業(ye) 實習(xi) 、勞動周中的勞動實踐時間作為(wei) 必修課程學時。可見,學校對理論學習(xi) 與(yu) 實踐活動的關(guan) 係,必修課程與(yu) 其他課外活動的關(guan) 係並未理清。

   多舉(ju) 措助推普通高校勞動教育有效落地

  一是高校要明確勞動教育的責任主體(ti) 。高校需要安排有關(guan) 部門專(zhuan) 門負責組織、管理與(yu) 實施勞動教育,對學校勞動教育進行規劃設計、組織協調、過程管理、總結評價(jia) 等,以保障勞動教育有序開展。

  二是高校要研製校級層麵勞動教育實施方案和指導手冊(ce) 。加強勞動教育頂層設計,厘清理論學習(xi) 和實踐鍛煉、勞動教育與(yu) 其他教育活動的關(guan) 係,注重高校勞動教育的學段特性,加強勞動教育與(yu) 專(zhuan) 業(ye) 之間的聯係;注重勞動教育的學年特性,盡快研製勞動教育實施方案,以確保勞動教育內(nei) 容設置與(yu) 實施的科學與(yu) 規範。

  三是高校要充分開發校內(nei) 外勞動教育資源。一方麵,整合校內(nei) 後勤資源、院係學科資源,為(wei) 全校學生提供豐(feng) 富的勞動實踐機會(hui) 。另一方麵,充分開發校外勞動教育資源,為(wei) 學生實習(xi) 實訓、專(zhuan) 業(ye) 服務等搭建平台。

  四是高校要建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勞動教育推進機製。在勞動教育課程實施過程中,高校需要打破課內(nei) 課外、校內(nei) 校外的壁壘,打破學科邊界,鼓勵全體(ti) 師生積極參與(yu) 到勞動教育中來。通過專(zhuan) 業(ye) 學習(xi) 、實踐探索、文化熏陶等多元方式加強對學生勞動價(jia) 值觀、勞動能力的培養(yang) 。

  五是探索建立勞動教育督導評估機製。把勞動教育納入教育督導體(ti) 係,教育管理部門加強對各高校勞動教育實施方案的審查,對高校勞動教育課程開設情況、學生勞動實踐落實情況等方麵進行督查。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