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布局加速落子 風電光伏建設正酣
一邊是以光伏為(wei) 代表的新能源公司上半年業(ye) 績亮眼,頻頻亮出擴產(chan) 計劃,一邊是眾(zhong) 多企業(ye) 紛紛跨界入場。這些火熱景象的背後是今年我國新能源布局加速落子。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當前我國多個(ge) 新能源大基地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其中第三批大型風光電基地項目正在謀劃。未來,消納、土地、金融等方麵的政策機製將進一步完善,新能源將迎來更大發展空間,為(wei) 我國能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也為(wei) 經濟增長和“雙碳”目標實現注入新動力。
業(ye) 績亮眼多方入場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30日,已有44家光伏上市公司披露了2022年上半年業(ye) 績,34家公司實現歸屬於(yu) 母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占比超七成。其中,13家公司上半年歸屬於(yu) 母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100%以上。
企業(ye) 盈利強勁,光伏產(chan) 業(ye) 鏈投資火熱。隆基綠能近日公告,擬107.5億(yi) 元投資建設鄂爾多斯年產(chan) 46GW單晶矽棒和矽片項目;擬25.2億(yi) 元投資建設蕪湖年產(chan) 10GW單晶組件項目。
特變電工、上機數控、海源複材、晶澳科技等上市公司此前也紛紛宣布擴產(chan) 計劃,增加現有產(chan) 業(ye) 規模的同時,加速向上下遊產(chan) 業(ye) 延伸。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公司發力產(chan) 業(ye) 鏈布局的同時,眾(zhong) 多跨界企業(ye) 加快入場。
例如,“三桶油”不約而同地把發展新能源作為(wei) 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中國石油董事長戴厚良在業(ye) 績發布會(hui) 上表示,今年公司新能源發展速度要快於(yu) 預期,到2035年左右,油、氣、新能源業(ye) 務將實現“三分天下”。
中國海油表示將充分利用自身海洋優(you) 勢,促進油氣業(ye) 務和新能源業(ye) 務融合發展,加速發展海上風電,擇優(you) 發展陸上風光。中國石化正在推進“千站光伏推廣計劃”,目標是到“十四五”末在全國有7000座銷售終端能推廣分布式光伏發電。
大基地建設加速落地
光伏、風電等賽道火熱的背後,是今年以來新能源布局加速落子。
光照資源豐(feng) 富的寧東(dong) 能源化工基地是寧夏第一批大型光伏基地的主要布局點。在這裏,寧夏電力投資集團公司20萬(wan) 千瓦的光伏項目正在加快建設,預計年底建成投產(chan) 。
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的大型風光電基地開發建設是“十四五”新能源發展的重中之重。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jun) 在近日召開的第二屆清華大學“碳中和經濟”論壇上透露,目前第一批基地已經全部開工建設,裝機規模9705萬(wan) 千瓦。第二批基地項目清單已經印發,正在抓緊開展項目的前期工作。第三批基地項目也在組織謀劃。
與(yu) 此同時,《“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中確定的七大陸上新能源基地、兩(liang) 大水風光綜合開發基地及五大海上風電基地集群也正抓緊推進實施方案編製。
李創軍(jun) 介紹說,雲(yun) 貴川、藏東(dong) 南等兩(liang) 大水風光綜合開發基地預計新增光伏發電、風電裝機4000萬(wan) 千瓦左右。五大海上風電基地集群預計新增並網海上風電超過2000萬(wan) 千瓦,新增開工規模4000萬(wan) 千瓦左右。而七大陸上新能源基地中,黃河幾字彎可再生能源基地預計新增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超過5000萬(wan) 千瓦,鬆遼可再生能源基地新增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近3000萬(wan) 千瓦。
各類大基地建設的推進帶動我國新能源發展駛入“快車道”。中國電力企業(ye) 聯合會(hui)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1.9億(yi) 千瓦,同比增長14.7%。其中,風電3.4億(yi) 千瓦,同比增長17.2%。太陽能發電3.4億(yi) 千瓦,同比增長26.7%。1至7月份,太陽能發電完成投資773億(yi) 元,同比增長304.0%。
根據規劃,到2030年,我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yi) 千瓦以上。業(ye) 內(nei) 普遍認為(wei) ,“十四五”“十五五”時期風電、太陽能發電的新增裝機有望遠超規劃目標。
精準施策破解難題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既要實現大規模的開發,同時也要高水平的消納,保證整個(ge) 電力的安全可靠供應。”李創軍(jun) 稱。
從(cong) 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8月30日發布的《2022年7月全國新能源並網消納情況》來看,今年1-7月全國風電利用率達96.1%,光伏利用率達97.9%。其中,蒙西、蒙東(dong) 風電利用率降到90%以下,棄風棄光有所抬頭。
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加快構建國家級、大規模、高比例、安全可靠的新能源供給消納“新體(ti) 係”,支撐雙碳目標實現。
中國工業(ye) 經濟聯合會(hui) 會(hui) 長李毅中認為(wei) ,要建設特高壓輸電,加大“西電東(dong) 送”,同時推動“智慧電網”“儲(chu) 能+新能源”來平抑風光電的間歇性以及水電的季節性。最後也不能忽略火電仍然起著支撐和兜底的作用。
李創軍(jun) 透露,在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製的同時,將建立健全綠色能源消費機製,近期正在起草完善綠色電力證書(shu) 製度,今後綠色電力證書(shu) 將成為(wei) 消費可再生能源主要的依據和證明,也是擴大可再生能源消納的一個(ge) 有效的手段。
積極有序發展光能源、矽能源、氫能源、可再生能源;部署促進光伏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協同發展;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近期一係列政策密集出台,促進新能源發展。
李創軍(jun) 表示,下一步將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進一步加強可再生能源土地和環境的支持保障,出台可再生能源空間布局專(zhuan) 項規劃。並且,加大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征收力度,研究完善深遠海風電、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對於(yu) 碳達峰有重要作用的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此外,完善可再生能源綠色金融體(ti) 係,開展水電、風電、太陽能、抽水蓄能基礎設施不動產(chan) 投資信托基金等試點。鼓勵社會(hui) 資本設立投資基金,支持可再生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