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閩寧協作:新課題在探索中破解

發布時間:2022-09-05 10:3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銀川9月4日電(記者 王建宏、張文攀)4日,閩寧協作第二十六次聯席會(hui) 議在寧夏銀川舉(ju) 行。前一天,福建省黨(dang) 政代表團在寧夏考察,兩(liang) 省區黨(dang) 政主要領導一起在閩寧鎮揮鍬鏟土,為(wei) 閩寧產(chan) 業(ye) 園奠基。該產(chan) 業(ye) 園規劃麵積1439.4畝(mu) ,總投資15億(yi) 元,建成後可入駐企業(ye) 22家、實現年產(chan) 值25億(yi) 元,直接帶動當地群眾(zhong) 3000餘(yu) 人就業(ye) 。

  記者注意到,始於(yu) 脫貧的閩寧協作,在全麵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後,不斷創新協作方式、強化市場合作、促進區域協同,正在進入全麵發力、全方位協作的新階段。

  寧夏西海固曾是中國西北一塊焦渴高地,由於(yu) 幹旱、荒涼、貧瘠、閉塞被聯合國稱為(wei) “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早在清光緒二年,陝甘總督左宗棠在給光緒帝的奏折中寫(xie) 道:“臣轄境苦瘠甲天下,要求各省協濟,不然,無所尺寸仰仗。”

  新中國成立後,西海固的貧困狀況一直牽動著黨(dang) 中央的心。從(cong) “三西”扶貧開發計劃、“雙百”扶貧攻堅、千村扶貧整村推進,再到百萬(wan) 貧困人口扶貧攻堅,西海固人民開展了艱苦卓絕的反貧困鬥爭(zheng) 。然而,生態環境惡化、資源條件貧瘠,這片至貧之地僅(jin) 靠自身力量難以在短期內(nei) 走出貧困,必須跳出自身,以更廣的視野、更新的思維謀發展。

  一場東(dong) 西扶貧協作的守望相助、接力幫扶就此展開——1996年,在黨(dang) 中央東(dong) 西部結對幫扶的戰略部署下,閩寧建立對口協作關(guan) 係。此後的26年來,福建派出3800多名幹部、專(zhuan) 業(ye) 人才傾(qing) 情幫扶,寧夏380多名幹部到福建掛職取經,6600多家福建企業(ye) 紮根寧夏,吸引安置當地就業(ye) 超過10萬(wan) 人,15萬(wan) 福建人在寧夏工作和生活,5萬(wan) 多西海固群眾(zhong) 在閩實現穩定就業(ye) 。經過兩(liang) 省區共同努力,當年的閩寧村發展為(wei) 閩寧鎮,“幹沙灘”變成了“金沙灘”,“閩寧”早已成為(wei) 固定搭配。

  從(cong) 脫貧攻堅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閩寧協作如何進一步創新協作方式,從(cong) 而推進產(chan) 業(ye) 協作,強化市場合作,提升社會(hui) 事業(ye) 發展水平,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新的課題正在探索中破解。

  市場之手、企業(ye) 橋梁在閩寧協作中的牽引更加突出。走進位於(yu) 寧夏鹽池縣的“獅城寧好”電商網批(西部)運營基地,來自寧夏和福建的葡萄酒、雜糧、海產(chan) 品、茶葉等特產(chan) 琳琅滿目。“我們(men) 把福建石獅的商貿優(you) 勢和寧夏鹽池的資源優(you) 勢結合起來,共同開拓市場空間。運營不到一年,銷售額就突破1.4億(yi) 元。”鹽池縣“獅城寧好”商業(ye) 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施誌雄說。

  去年以來,寧夏閩寧產(chan) 業(ye) 園新增入駐園區企業(ye) 60家,到位投資額12.98億(yi) 元;福建新增引導來寧投資企業(ye) 224家,實際到位資金80.09億(yi) 元;依托海峽兩(liang) 岸經貿交易會(hui) 、農(nong) 博會(hui) 等平台,閩寧協作消費幫扶達49.1億(yi) 元。特別是今年7月,福建近百家企業(ye) 和單位與(yu) 寧夏有關(guan) 方麵簽約103個(ge) 項目262億(yi) 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數字信息等多個(ge) 領域,涵蓋寧夏大部分“六新六特六優(you) ”產(chan) 業(ye) ,為(wei) 區域協調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當天舉(ju) 行的閩寧協作第二十六次聯席會(hui) 議上,產(chan) 業(ye) 、消費、人才、科技等成為(wei) 閩寧深度協作的重要領域。比如,兩(liang) 省區將圍繞寧夏重點產(chan) 業(ye) ,深化拓展“福建企業(ye) +寧夏資源”“福建總部+寧夏基地”“福建市場+寧夏產(chan) 品”“寧夏市場+福建產(chan) 品”“寧夏企業(ye) +福建資源”等模式,大力引進建鏈延鏈補鏈強鏈項目,推動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探索“飛地園”“園中園”“兩(liang) 地雙園”等模式,推進閩寧產(chan) 業(ye) 園建設;支持閩寧雙方圍繞枸杞、肉牛、食用菌、林木等寧夏特色產(chan) 業(ye) 開展聯合攻關(guan) 和成果轉移轉化,圍繞新能源、新材料、“雙碳”減排、生態治理等領域聯合實施科技項目。協作領域還拓展到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餘(yu) 指標跨省域調劑、公共資源交易平台信息共享互認等。新的曆史起點,以福建先發優(you) 勢帶動寧夏後發追趕,閩寧將再造東(dong) 西部協作新樣板。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