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演藝創新綻放
旅遊演藝是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ti) ,從(cong) 劇院演出到實景演出,再到沉浸式互動演出,豐(feng) 富創新的表現形式為(wei) 廣大遊客呈現出曆史文化、紅色文化和時尚文化等多元文化體(ti) 驗。旅遊演藝已成為(wei) 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展示當地文化
8月28日晚,大型沉浸式音樂(le) 舞蹈詩《大運揚州——琴鶴同鳴》在江蘇揚州上演。觀眾(zhong) 跟隨著演員,去劇中來一場揚州文化穿越之旅。演出開啟了揚州旅遊的新體(ti) 驗。
極邊第一城雲(yun) 南騰衝(chong) ,以萬(wan) 年火山熱海、千年古道邊關(guan) 、百年翡翠商城而聞名。華僑(qiao) 城雲(yun) 南文投集團的駐場旅遊演藝《夢幻騰衝(chong) 》以騰衝(chong) 曆史風情為(wei) 主題,講述了關(guan) 於(yu) 僑(qiao) 鄉(xiang) 、家國等人文曆史故事,成為(wei) 滇西第一個(ge) 大型旅遊精品人文景觀。
旅遊演藝的最大魅力在於(yu) 展示目的地文化。早在1991年,華僑(qiao) 城在中國民俗文化村推出了全國首個(ge) 大型文化旅遊演藝——《民族藝術大遊行》,隨後又推出《中華百藝盛會(hui) 》,將文化演藝融入主題景區,開創了文化旅遊演藝新形態。
中國首部公館實境多維體(ti) 驗劇《今時今日安仁》,是對安仁古鎮4座百年公館的保護及活化,深度挖掘古鎮文化魅力與(yu) 潛力,為(wei) 古鎮打造新的造血功能。古鎮被四川省旅遊學會(hui) 、四川省古跡遺址保護協會(hui) 授予“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活化利用最佳案例”。
如今,旅遊演藝已成為(wei) 活化曆史、展現文化的最佳載體(ti) ,深受遊客喜愛。陝西旅遊集團朗德演藝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晶表示:“陝旅集團挖潛曆史文化,推出了一批高水平的旅遊演藝,以唐文化為(wei) 主線在西安打造了中國首部大型實景曆史舞劇《長恨歌》,以兩(liang) 漢三國文化為(wei) 主線在漢中推出《出師表》,以周文化為(wei) 主線在岐山上演《封神演義(yi) ——炫戰》。同時,賡續紅色基因,做強紅色旅遊,推出《延安保育院》《紅色娘子軍(jun) 》等紅色旅遊演藝,助力紅色旅遊高質量發展。”
增強參與(yu) 體(ti) 驗
如今的旅遊演藝不再局限於(yu) “你演,我看”,而是請遊客參與(yu) 演出,收獲更多的鮮活體(ti) 驗。
演藝秀是橫店影視城的顯著特色。在《走進電影》實景演藝中,演員與(yu) 遊客麵對麵互動,現場演、現場拍、現場放映。遊客是觀眾(zhong) 也是演員,邊走邊演,邊演邊拍。遊客親(qin) 曆熟悉的影視劇經典場景,感受真實的電影世界,獲得影視旅遊的快樂(le) 。
全息投影、球幕、虛擬現實等新技術,給旅遊演藝插上了創新翅膀。橫店的球幕飛行體(ti) 驗《帝國江山》,讓遊客不僅(jin) 可體(ti) 驗到探秘秦兵馬俑的驚險刺激,也可領略秦王掃六合的氣概。北京歡樂(le) 穀新推出的國潮幻影秀《蓋世英雄》,融合武俠(xia) 精神、中國功夫等10餘(yu) 種表演藝術、200多項高科技光影,為(wei) 遊客提供沉浸式的英雄體(ti) 驗。
新時代文化旅遊研究院院長、中國勞動關(guan) 係學院文旅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吳若山認為(wei) :“旅遊演藝要與(yu) 數字化技術結合發展,以文化為(wei) 內(nei) 核,以科技為(wei) 工具,形成“文旅+科技”的創新模式,通過數字化手段打造旅遊演藝新產(chan) 品,豐(feng) 富遊客遊覽和觀賞體(ti) 驗,滿足遊客對文化審美、視覺震撼、場景藝術的追求。”
張晶介紹:“隨著遊客對旅遊過程中互動性和參與(yu) 性的要求不斷提高,‘沉浸式’逐漸成為(wei) 觀演需求。我們(men) 在產(chan) 品提升、演藝策劃上積極實踐,推出以《延安十三年》《黑娃演義(yi) 》等為(wei) 代表的沉浸式旅遊演藝。今年還推出3部數字文旅新產(chan) 品——黑暗騎乘體(ti) 驗項目《公元一萬(wan) 年》、360極限飛球《長安·翱翔》和光影秀《夜譚·白鹿原》,不斷優(you) 化遊客的觀賞體(ti) 驗。”
助力當地發展
旅遊演藝憑借其吸引力,成為(wei) 一些地方的文化名片,帶來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feng) 收。大型紅色題材雜技舞台創新劇《聶耳》是雲(yun) 南省重點扶持的文藝精品,多維、立體(ti) 地再現了《義(yi) 勇軍(jun) 進行曲》誕生的曆史畫麵。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5月31日,《聶耳》已接待現場觀眾(zhong) 超過8000人次,並通過國家公共文化雲(yun) 在北京、天津、江蘇等11個(ge) 省級公共數字平台播出,點擊觀看超過30萬(wan) 人次。
《長恨歌》自推出以來,以“真山、真水、真曆史”的優(you) 勢成為(wei) 陝西旅遊的金名片,被譽為(wei) “最美舞劇”“來陝必看的演出”,已累計演出3000多場,接待觀眾(zhong) 超700萬(wan) 人次,為(wei) 陝西旅遊收入貢獻了堅實力量。《出師表》自2016年6月首演以來,累計實現收入2000餘(yu) 萬(wan) 元,填補了陝南地區大型實景演出項目的空白,帶動周邊旅遊經濟的發展,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已成為(wei) 漢中地區重要的文化旅遊產(chan) 品之一。
大型紅色椰海實景演出《紅色娘子軍(jun) 》自公演以來,門票總收入超2100萬(wan) 元,為(wei) 三亞(ya) 旅遊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演出已成為(wei) 海南紅色旅遊精品路線必打卡站點,豐(feng) 富了周邊紅色旅遊的產(chan) 品業(ye) 態,創造了大量就業(ye) 崗位,助力當地百姓致富。
持續突破創新
旅遊演藝從(cong) 未停止探索的腳步。中國旅遊演藝聯盟執行主席梅洪告訴記者:“旅遊演藝是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要堅持以優(you) 秀人文資源為(wei) 主幹,用文化提升旅遊品位,運用豐(feng) 富多樣的藝術形式進行當代表達。發展文旅演藝不僅(jin) 是做好一台演出,更是一種擔當,通過演藝彰顯和壯大主流價(jia) 值和主流文化。”
疫情常態化下,旅遊演藝麵臨(lin) 危機和契機並存。陝旅集團逆勢而上、積極創新探索,開拓多領域融合發展,推動產(chan) 品更新迭代,打破常規,推出冬季版《長恨歌》,從(cong) 舞美、演員、技術等方麵進行升級,變冷資源為(wei) 熱經濟,打破北方冬季實景演藝行業(ye) 休眠局麵,開創北方冬季旅遊體(ti) 驗新方式。
梅洪表示,遊客消費習(xi) 慣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men) 喜歡慢下來,深度體(ti) 驗當地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這為(wei) 旅遊演藝提供了新商機。選擇並打造合適的場景是旅遊演藝節目的前提,其演出的場景需要與(yu) 演出地的文化相吻合。場景的選擇最好是與(yu) 區域內(nei) 某個(ge) 曆史文化類旅遊景區發展結合起來。旅遊演藝要拉動多維消費業(ye) 態,文旅商一體(ti) 化發展,創造多元化的消費場景、打造一站式的服務。(趙 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