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如何讓曆史古城煥發新的生機和魅力

發布時間:2022-09-05 10:46:00來源: 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近年來,隨著人口結構改變、氣候變化加劇、旅遊業(ye) 發展,如何在文化保護與(yu) 城市可持續發展之間實現平衡,成為(wei) 曆史古城麵臨(lin) 的新課題。

  今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公約》50周年。在世界遺產(chan) 名錄上,城市類世界遺產(chan) 是最大的單一類別,目前共有136個(ge) 曆史城市、曆史中心和曆史城鎮。一些國家正積極探索古城保護與(yu) 發展,從(cong) 重視靜態到更加關(guan) 注活態,從(cong) 單體(ti) 保護到更加重視整體(ti) 保護,推動曆史古城煥發出新的生機和魅力。

  波蘭(lan) 克拉科夫——

  真實性原則與(yu) 活態保護並重

  克拉科夫位於(yu) 波蘭(lan) 南部,197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an) 名錄。從(cong) 公元700年前後建城以來,克拉科夫一直是中東(dong) 歐地區的經貿重鎮,而且曾經是波蘭(lan) 首都,現在是波蘭(lan) 第三大城市。該市現存眾(zhong) 多名勝古跡,僅(jin) 古建築遺跡就有760處之多。古城保護以原狀保存為(wei) 主,並結合經濟社會(hui) 發展對曆史街區開展活態保護。

  行走在克拉科夫古城,可以看到幾百年前的基本城市格局與(yu) 麵貌:以中央集市廣場為(wei) 中心,向外圍街道輻射。中央集市廣場保留了最初網格式延伸的鵝卵石街道。從(cong) 老城入口甕城外圍望去,沒有現代高樓,內(nei) 外共同形成了較為(wei) 統一的建築風格。古城對於(yu) 曆史遺址的保護,遵循“修舊如舊、不添不減”的原則,盡可能維持建築遺跡的自然狀態,把具有研究價(jia) 值的殘存物品送進博物館保存。古城裏的瓦維爾皇家城堡和瓦維爾大教堂的金頂如今已銅綠斑斑,仍能讓人們(men) 從(cong) 厚重的曆史遺跡中一窺昔日的輝煌。

  卡齊米日曆史街區是克拉科夫古城保護與(yu) 開發最典型的街區。街區在不改變原有建築外觀的前提下,進行了內(nei) 部的改造升級,將古建築、文化街區保護融入城市的現代發展之中。頗具民族風格的音樂(le) 廳、咖啡廳、古董店、小酒館等充滿活力,吸引著過往的遊客。

  文化遺產(chan) 保護是波蘭(lan) 文化發展戰略的重點方向。波蘭(lan) 政府2003年通過《文化遺產(chan) 保護法》,就公共和私人文物的保護方式等做了明確規定。為(wei) 加強古跡和其他文化遺產(chan) 的日常維護工作,波蘭(lan) 成立了國有文物保護企業(ye) ,負責修複和保護各類文化遺產(chan) 和曆史古跡,並設置曆史文獻部、考古部、繪畫保護工作室等23個(ge) 專(zhuan) 職部門,分支機構遍布波蘭(lan) 全國。

  “挖掘古城文化遺產(chan) 的前提是厘清其發展脈絡,在實施具體(ti) 的保護方案之前,應深入了解古城各個(ge) 社區曆史建築的形成過程,研究其蘊含的文化特質,進行綜合性改造與(yu) 開發,最後才是商業(ye) 開發和旅遊,不能本末倒置。”克拉科夫國家博物館館長安德熱·施澤斯基說。

  意大利博洛尼亞(ya) ——

  “整體(ti) 性保護”提高老城宜居度

  意大利古城博洛尼亞(ya) 曆史悠久,曾被評為(wei) “歐洲文化之都”。20世紀60年代,博洛尼亞(ya) 市政府首次提出“把人和房子一起保護”理念(也稱“整體(ti) 性保護”),既要保護有價(jia) 值的古建築,也要保護居民原有的生活狀態和方式。這樣,留下的不隻是古建築的“貌”,還有古城的“韻”。

  按照這一理念,博洛尼亞(ya) 在城市發展中注重在公共資源和社區居民之間尋求平衡,加強公共參與(yu) 和管理。古城不僅(jin) 保留了大量老建築,也充滿生活氣息。據統計,古城曆史中心改造後,90%的居民留了下來。

  意大利有58處世界遺產(chan) ,其中大多數位於(yu) 市鎮內(nei) ,不少是將城市的曆史中心作為(wei) 整體(ti) 進行申請。意大利為(wei) 古城保護和傳(chuan) 承製定了係統化的細則。20世紀60年代中期,意大利成立曆史文化古城保護協會(hui) 並調研意大利古跡情況,為(wei) 政府編製文保目錄提供了詳實的資料。意大利1964年和1982年通過《威尼斯憲章》和《佛羅倫(lun) 薩憲章》,對古跡保護提出了具體(ti) 的指導原則,比如對古城和曆史建築進行整體(ti) 保護和再利用等。

  “維持原貌”“修舊如舊”是意大利古城保護的基本原則。古建築的外部結構屬於(yu) 政府,商家或個(ge) 人僅(jin) 擁有內(nei) 部房屋使用權,對建築結構、形式和色彩的改變都必須報文物部門審批,並與(yu) 周邊環境保持協調。為(wei) 應對不斷增長的人口和發展需求,大型城市都在老城之外建設新城,老城原則上不再新增建築。各城市在曆史中心區域內(nei) 設置限行區,非注冊(ce) 車輛在禁行時段行駛將被處以高額罰款。

  為(wei) 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guan) 於(yu) “保護老城、避免過度商業(ye) 化”的呼籲,佛羅倫(lun) 薩、羅馬等市政府相繼出台規定,對曆史中心的餐飲、紀念品等店鋪數量進行限製,在某些路段僅(jin) 允許開設藝術品店麵。佛羅倫(lun) 薩市政府商業(ye) 專(zhuan) 員費德裏克·紮納希表示,過於(yu) 集中且同質化的店麵會(hui) 損害老城的活力和特有魅力,保持商店的多樣化能提高老城宜居度。

  西班牙托萊多——

  在遊客和居民之間實現平衡

  西班牙首都馬德裏西南70多公裏外,塔霍河畔的山丘上,有一座千年古城托萊多。古城被城牆環繞,城內(nei) 建築依地勢修建,古老的城堡、教堂、塔樓曆經滄桑,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到中世紀。古城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古羅馬時期,198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an) 名錄。

  1997年,托萊多通過《古城特別發展計劃》,首次係統大規模對古城進行整體(ti) 修複。修複過程中強調維持古城城市結構,保持古樸風貌。當地政府成立城市發展財團,負責古城管理、項目規劃、融資投資等。托萊多基金會(hui) 等私人機構也參與(yu) 到古城的保護和振興(xing) 項目。

  通過整體(ti) 修複和改造,托萊多古城內(nei) 眾(zhong) 多曆史遺跡煥發了新生,麵向遊客的文化設施和服務項目也得到了拓展與(yu) 升級。由於(yu) 托萊多古城地勢較高,當地政府修建自動扶梯,連通古城中心與(yu) 車站等設施,便於(yu) 遊客和居民往來。2005年,連通馬德裏和托萊多的高鐵正式通車,僅(jin) 需半小時車程就可從(cong) 首都抵達托萊多。

  “我們(men) 的目的是保護和創造一個(ge) 充滿活力的古城,雖然旅遊業(ye) 是推動古城保護的重要途徑,但旅遊過度開發會(hui) 對古城的可持續發展造成負麵影響。隻有避免本地居民流失、推動常住人口增加才能更好保護古城。”托萊多城市發展財團經理赫塞斯·科勒托表示,古城的保護必須在遊客和居民之間實現平衡。

  為(wei) 此,該財團宣布將實施2030年古城發展戰略計劃,推出總額達90萬(wan) 歐元的援助基金,古城居民可以申請對其所住房屋進行維修和翻新。該財團還將對古城內(nei) 因年久失修被廢棄的住宅進行維修和改造,以適當價(jia) 格出售,吸引更多家庭入住古城,為(wei) 古城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本報華沙、羅馬、馬德裏、北京電 記者 於(yu) 洋 謝亞(ya) 宏 薑波 蔡子暢)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