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學校教育不是“一錘子買賣”

發布時間:2022-09-06 10:13: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趙誌疆

  9月3日,河北秦皇島一學校在校門口擺放桌子貼“免費碎手機”標識,並在桌子上放著一把錘子,引發網友的圍觀和爭(zheng) 議。

  該校校長表示,按此前規定,學生帶入校的手機平時要交由老師保管,有急事可以用,假期也可拿回。但此前有學生偷帶手機不交給老師,老師發現後也僅(jin) 是沒收手機,等放假時再還給學生。本學期,為(wei) 了杜絕學生偷帶、偷玩手機的情況,這才作出決(jue) 定:一旦發現學生偷帶手機,就當場砸掉。

  不難看出,“砸手機”不僅(jin) 僅(jin) 是“收手機”的升級版,更是“收而不得”之後的權宜之計。不過,學生使用手機的問題,真的能“一錘子”解決(jue) 嗎?

  根據刑法規定,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是不折不扣的違法行為(wei) 。學生手機確實是學校管理的難題,校方積極尋求對策的努力值得肯定,但無論從(cong) 任何角度來看,學校當眾(zhong) 砸碎學生手機的行為(wei) 都涉嫌違法。對於(yu) 以教書(shu) 育人為(wei) 己任的學校來說,還有什麽(me) 比遵紀守法的言傳(chuan) 身教更加重要呢?

  很顯然,涉事學校也意識到了這個(ge) 問題。該校校長表示,為(wei) 了讓學生們(men) 看到學校執行新規的態度,震懾一下學生,這才在門口擺了錘子。但他同時表示,若是老師確實發現學生偷帶手機的情況,學校也會(hui) 妥善處理,不會(hui) 隨意毀壞學生財物。

  從(cong) “震懾一下學生”的角度出發,出其不意的一把錘子,確實達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這種威懾力注定是不可持續的,因為(wei) 學校“不會(hui) 隨意毀壞學生財物”。學生手機是一個(ge) 長期存在的校園管理難題,試圖一錘子解決(jue) 所有問題,很可能適得其反——當錘子不再具有威懾力之後,學校又該何以為(wei) 繼呢?更重要的是,當學生識別出學校投鼠忌器的心態之後,校方到底應該如何實施有效的管理?

  去年年初,教育部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ge) 人手機帶入校園,學校要將手機管理納入學校日常管理。現實中,一些學校隻看到“原則上不得將個(ge) 人手機帶入校園”,忽略了“將手機管理納入學校日常管理”,而學校日常管理正是解決(jue) 學生手機問題的關(guan) 鍵所在。

  校園內(nei) ,學生手機問題不僅(jin) 涉及“手機管理”,更與(yu) “生活管理”息息相關(guan) 。老師和家長之所以對學生偷帶手機深惡痛絕,主要原因是擔心手機侵占孩子的時間,影響他們(men) 的生活和學習(xi) 。但問題是,如果不能豐(feng) 富孩子的生活,培養(yang) 他們(men) 的學習(xi) 興(xing) 趣,即使沒有手機,同樣很難讓孩子將注意力集中於(yu) 學習(xi) 之上。當學校不遺餘(yu) 力阻止手機進校園的時候,到底是為(wei) 了保障學習(xi) ,還是僅(jin) 僅(jin) 為(wei) 了“耳根清淨”?

  無論對於(yu) 學校還是對於(yu) 家長來說,學生手機都是一個(ge) 無法回避的管理難題,其關(guan) 鍵不在於(yu) 讓孩子“不敢玩”,而在於(yu) 讓他們(men) 覺得“不想玩”——關(guan) 心他們(men) 的心理需求,豐(feng) 富他們(men) 的課外生活,才能教育和引導他們(men) 擺脫對手機的心理依賴。(趙誌疆)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