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推進科普工作係統布局已形成
【來自國新辦新聞發布會(hui) 的報道】
新時代推進科普工作係統布局已形成
——專(zhuan) 家解讀《關(guan) 於(yu) 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
光明日報記者 楊舒
日前,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聚焦當前科普發展麵臨(lin) 的重要問題,進一步明確科普發展的戰略任務和使命導向,標誌著新時代推進科普工作的係統布局已經形成。
在新時代,如何樹立大科普理念,構建政府、社會(hui) 、市場等協同推進的社會(hui) 化科普發展格局?將有哪些具體(ti) 舉(ju) 措和亮點?9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圍繞相關(guan) 問題進行了解答。
多管齊下構建社會(hui) 化科普發展格局
《意見》提出,要樹立大科普理念,構建政府、社會(hui) 、市場等協同推進的社會(hui) 化科普發展格局。那麽(me) 社會(hui) 化的科普發展格局如何構建?
科技部副部長李萌表示,科技部將從(cong) 五個(ge) 方麵推動落實:一是依托全國科普工作聯席會(hui) 議機製,加強科普工作統籌協同。這一聯席會(hui) 議機製由科技部、中央宣傳(chuan) 部、中國科協牽頭,共有40多個(ge) 部門參加,將設置央地、部門科普合作項目,構建上下聯動、全國一盤棋的科普工作格局。
二是發揮好網絡科普力量作用。“網絡空間已經成為(wei) 科普工作的重要陣地,所以要把網絡科普隊伍作為(wei) 重要的新生力量來支持和培育,引導其傳(chuan) 播正能量,增強科學性,更加便捷地服務廣大群眾(zhong) 。當然還要整治網絡傳(chuan) 播中反科學和偽(wei) 科學的內(nei) 容,以及以科普的名義(yi) 欺騙群眾(zhong) 、擾亂(luan) 社會(hui) 、影響穩定的行為(wei) 。”李萌說。
三是要推出一批感染力強、影響力大的科普作品。圍繞“四個(ge) 麵向”,聚焦涉及麵廣、影響力大、群眾(zhong) 關(guan) 心度比較高的前沿科技,比如綠色雙碳、人工智能、基因編輯、量子科技、高速移動網絡等內(nei) 容,采取項目式的定製、特約創作方式,推出一批弘揚正能量、公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優(you) 質科普作品,大力提升我國科普的原創能力。同時,還要注重發現和培養(yang) 科普創作人才和重視對科普創作企事業(ye) 單位的支持。
四是支持高水平專(zhuan) 業(ye) 化的科普場館建設。李萌透露,科技部正在研究開展科普場館內(nei) 容的提升行動,增強展示內(nei) 容的準確性、通俗性,不斷提升科技場館展示能力和智能化水平。同時,謀劃構建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國家科普基地體(ti) 係,在與(yu) 各部門、各地方共同打造國家科普基地的基礎上,還要推出一批代表國家水平、公眾(zhong) 深度參與(yu) 互動的場景基地,“用場景來驅動科普工作,切實讓公眾(zhong) 在參與(yu) 體(ti) 驗的過程中學習(xi) 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培養(yang) 崇尚科學的精神”。
五是營造重視科普的社會(hui) 氛圍。李萌指出,在科普經費投入上,將鼓勵和引導社會(hui) 資金通過建設科普場館、設立科普基金、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活動,投入科普事業(ye) ,還要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普論壇,提升中國科普的國際影響力。
各級科協組織將強化科普工作職能
《意見》對我國各級科學技術協會(hui) 的科普責任提出了明確要求。進一步加強科普工作,科協組織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意見》明確提出各級科協組織要發揮科普工作主要社會(hui) 力量作用,首次提出‘要強化科普工作職能’。作為(wei) 科協組織,我認為(wei) 這是新時代賦予我們(men) 的一個(ge) 重大曆史責任。”中國科協專(zhuan) 職副主席、書(shu) 記處書(shu) 記孟慶海說。
孟慶海表示,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突出科普價(jia) 值引領。科普是群眾(zhong) 性科教社會(hui) 實踐,也是科協組織的基業(ye) 和看家本領。科協組織要從(cong) 鞏固黨(dang) 的執政基礎的政治高度來看科普工作,從(cong) 踐行科技為(wei) 民的實踐要求來推動科普工作。
其次,要構建“六位一體(ti) ”高質量科普服務體(ti) 係,提升科普服務能力。2021年,中國科協製定並發布的《中國科協科普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以“科普中國”品牌為(wei) 引領,通過搭建各類科普工作平台,建設科普專(zhuan) 業(ye) 人才隊伍,深化科普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抓好科技場館體(ti) 係和基層陣地建設,來構建品牌、平台、機製、隊伍、改革、陣地“六位一體(ti) ”高質量科普服務體(ti) 係,“我們(men) 將把體(ti) 係優(you) 勢轉化為(wei) 服務發展優(you) 勢。”孟慶海說。
再次,要發揮科協組織優(you) 勢,完善四級聯動基層科普組織動員體(ti) 係。孟慶海表示,科協組織做科普工作,最大的優(you) 勢是組織優(you) 勢和人才優(you) 勢,“我們(men) 構建起了省域統籌政策和機製,市域構建資源集散中心,縣域組織落實,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dang) 群服務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等為(wei) 陣地,以誌願服務為(wei) 重要手段的基層科普組織動員體(ti) 係。我們(men)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科普服務能夠直達基層。”他介紹,到目前,科協組織已在全國500個(ge) 文明新時代實踐中心實現科技誌願全覆蓋,有實名注冊(ce) 的科技誌願服務者345萬(wan) 名,有1200萬(wan) 名科普中國信息員活躍在基層一線。此外,要加大優(you) 質科普資源供給,以科普短視頻創作為(wei) 重點,推動優(you) 質科普創作行動計劃。
持續推動公眾(zhong) 科學素質國際組織建設
近年來,我國積極同世界各國開展科普交流,分享增強人民科學素質的經驗做法,以推動共享發展成果,共建繁榮世界。在新時代,科普國際交流將如何進一步加強?
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王挺介紹,我國將持續推動公眾(zhong) 科學素質國際組織建設,“我們(men) 將致力於(yu) 搭建科學素質領域全球性、綜合性、高層次的交流合作平台,在連續舉(ju) 辦世界公眾(zhong) 科學素質促進大會(hui) 的基礎上,牽頭創建公眾(zhong) 科學素質國際組織,分享增強人民科學素質的經驗做法,加強國際科學素質標準建設,持續實施科學素質交流合作項目,推動共享發展成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王挺表示,我國將聚焦疫情防控和應對未來發展、糧食安全、能源安全、人類健康、災害風險、氣候變化等人類可持續發展麵臨(lin) 的共同挑戰,加強青少年、婦女和教育、媒體(ti) 、文化等領域的科技人文交流,舉(ju) 辦世界公眾(zhong) 科學素質促進大會(hui) ,深化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普機構的交流合作,持續開展“一帶一路”科普交流周等活動。
此外,將推動優(you) 質科普資源國際共建共享。組織優(you) 質科普資源與(yu) 世界公眾(zhong) 科學素質組織籌委會(hui) 成員單位共享,開展流動科技館、“一帶一路”國際巡展,探索長期合作的有效途徑,依托科普場館、學會(hui) 及地方社會(hui) 組織等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和培訓活動。同時,深化國際及港澳台青少年科技教育交流。做強“一帶一路”青少年創客營與(yu) 教師研討活動品牌,鞏固“一帶一路”國際科學教育協調委員會(hui) 夥(huo) 伴關(guan) 係網絡,開展港澳台大學生實習(xi) 體(ti) 驗交流等活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