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流轉活躍 創新成果下“書架”上“貨架”
知識產(chan) 權流轉活躍 運用效益加速顯現
創新成果下“書(shu) 架”上“貨架”
本報記者 潘旭濤
賣專(zhuan) 利可以像賣藝術品一樣,公開拍賣,價(jia) 高者得。
買(mai) 專(zhuan) 利可以像買(mai) 日用品一樣,觀看直播,在線下單。
近年來,知識產(chan) 權流轉活躍程度明顯提升,知識產(chan) 權轉化運用效益加速顯現,越來越多的創新成果走下“書(shu) 架”、走上“貨架”。據統計,2021年,中國專(zhuan) 利轉讓、許可次數達到42萬(wan) 次,同比增長15%。
在8月24日舉(ju) 行的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新聞發布會(hui) 上,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新聞發言人衡付廣表示,“知識產(chan) 權的高效流轉,有力促進了創新資源要素有序流動和優(you) 化配置,加速釋放了創新活力,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公開拍賣、在線購買(mai) ,專(zhuan) 利轉讓更便捷
中國發明專(zhuan) 利申請量和有效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已雙雙突破100萬(wan) 件。當前,中國正致力於(yu) 把大量知識產(chan) 權資源盤活用好,大力推進知識產(chan) 權轉化運用。近年來,一些推動知識產(chan) 權高效流轉的新做法、新平台應運而生。
起拍價(jia) 95萬(wan) 元,多輪舉(ju) 牌後,最終成交價(jia) 205萬(wan) 元,溢價(jia) 115.79%。競拍者激烈爭(zheng) 奪的是一項知識產(chan) 權成果——智能化流行病學調查係統。近日,江西省舉(ju) 辦“贛拍”科技成果拍賣會(hui) ,電子信息、醫療器械、人工智能等領域的10項成果最終全部成交。
知識產(chan) 權成果拍賣活動在各地興(xing) 起,通過拍賣這一形式將專(zhuan) 利、商標等無形資產(chan) 快速變現,加速知識產(chan) 權轉化運用。今年7月,江蘇省舉(ju) 辦“專(zhuan) 利(成果)拍賣季”,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湖北省推出“鄂來拍”,今年已拍賣成交103項專(zhuan) 利,成交金額5165萬(wan) 元。
與(yu) 拍賣會(hui) 相比,“專(zhuan) 利超市”則可以全天候交易。8月22日,上海市普陀區首個(ge) “專(zhuan) 利超市”上線。“專(zhuan) 利超市”是一個(ge) 匯集專(zhuan) 利許可、轉讓等大量供需信息並促成交易的平台,企業(ye) 用戶可以像逛超市一般挑選專(zhuan) 利。目前,上海市已有多家“專(zhuan) 利超市”。奉賢區“專(zhuan) 利超市”還推出“私人訂購”服務。如果企業(ye) 沒有相中“超市”裏的專(zhuan) 利,可以在線提出需求,“專(zhuan) 利超市”幫其訂購。
以前,無論是拍賣還是“超市”售賣,知識產(chan) 權成果流轉都是采用“一對一”的許可方式,如今,一種“一對多”的模式正在試點推進。2021年6月1日起,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zhuan) 利法》正式施行,引入專(zhuan) 利開放許可製度。專(zhuan) 利權人自願聲明並經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公告後,任何人依照聲明的價(jia) 格和標準支付費用即可獲得專(zhuan) 利實施許可。
專(zhuan) 利開放許可有助於(yu) 促進供需對接,提升談判效率,降低製度性交易成本。江蘇大學知識產(chan) 權學院副院長韓奎國表示:“以前,高校跟某一家企業(ye) 進行專(zhuan) 利轉讓,要一家一家去談,高校、企業(ye) 的精力消耗都比較大。而現在有了專(zhuan) 利開放許可製度,專(zhuan) 利隻需要進行備案,備案時說明該專(zhuan) 利許可的一些條件。企業(ye) 看到這一專(zhuan) 利,感覺價(jia) 格也能接受,就可以直接通過模板合同進行簽約。”
日前,海南核電有限公司、西安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共有的發明專(zhuan) 利“提高釺焊司太立合金抗水蝕性能的激光熔覆塗層及製備方法”,在海南國際知識產(chan) 權交易所專(zhuan) 利開放許可交易平台達成許可交易,被許可方為(wei) 陝西華能電力建設有限公司,這是海南省首單成功實施的專(zhuan) 利開放許可交易。
“汽輪機葉片水蝕問題存在已久,不但降低了汽輪機熱效率,還增加了設備日常維護保養(yang) 的成本。”陝西華能電力建設有限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海南國際知識產(chan) 權交易所上線專(zhuan) 利開放許可交易平台以後,公司發現其掛牌的一件專(zhuan) 利可緩解汽輪機葉片水蝕問題,於(yu) 是借助平台獲得了該件專(zhuan) 利的實施許可。
目前,已有17個(ge) 省份印發了專(zhuan) 利開放許可實施方案,共組織篩選了4000多件有市場化前景的專(zhuan) 利試點開放許可,利用人工智能等技術精準匹配推送至近2萬(wan) 家中小微企業(ye) 。
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知識產(chan) 權運用促進司司長雷筱雲(yun) 表示,專(zhuan) 利開放許可製度正處於(yu) 試點推進的關(guan) 鍵窗口期。試點工作將為(wei) 製度全麵落地做好政策、機製、平台、項目等各方麵準備,力爭(zheng) 達到激發供需、儲(chu) 備項目、探索經驗和完善政策等多重效果。
協同創新、成果賦權,“沉睡”專(zhuan) 利被喚醒
高校是創新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知識產(chan) 權創造的重要主體(ti) 。數據顯示,2021年,高校科研院所專(zhuan) 利轉讓許可次數達2.7萬(wan) 次,同比增長33.4%,其中30%的專(zhuan) 利屬於(yu)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成為(wei) 高價(jia) 值專(zhuan) 利轉化的“源頭活水”。
生產(chan) 難題就是科研課題。教育部科學技術與(yu) 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表示,“近年來,教育部大力推動‘轉學風、提質量’攻堅行動,引導高校技術創新真解決(jue) 問題,成果轉化真有效果。”
機器人抓取、感應加熱、高溫淬火……在湖北鳴利來公司,一顆顆陀螺形鑽頭在全自動生產(chan) 線上完成製造,銷往美國、俄羅斯、巴西、智利等國。
幾年前,鳴利來公司遇到“卡脖子”難題:生產(chan) 的牙輪鑽頭不耐磨、壽命短,鑽深不到600米就報廢,導致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不強。湖北黃岡(gang) 師範學院機電與(yu) 汽車工程學院院長程曉敏、教授喻國銘研發團隊,蹲守車間進行技術攻關(guan) 。經過數百次實驗,突破材料、鑽頭結構設計和製造工藝等方麵的關(guan) 鍵技術,研發出長壽命牙輪鑽頭,鑽深達1500米以上,是普通牙輪鑽頭鑽深的2—3倍。技術攻關(guan) 成功後,鳴利來的鑽頭產(chan) 品迅速打開了國際市場。
長期以來,高校創新成果“轉化難”,與(yu) 此同時,中小企業(ye) 技術“獲取難”。搭建成果轉化橋梁解決(jue) “兩(liang) 難”問題,是加速知識產(chan) 權轉化應用的重要著力點。
吳震宇是浙江理工大學機械與(yu) 自動控製學院教授,2017年,他的發明專(zhuan) 利“一種適用於(yu) 三維編織捆綁紗控製的攜紗器及反饋係統”申報成功。但之後,這項專(zhuan) 利便長時間“沉睡”在實驗室裏。“我也想進行成果轉化,可遲遲找不到合適的企業(ye) 。”吳震宇說。
2021年8月,浙江省市場監管局開始廣泛征集專(zhuan) 利,並將專(zhuan) 利清單發布在“浙江知識產(chan) 權在線”平台上。很快,浙江省湖州市現代紡織機械有限公司發現了吳震宇的專(zhuan) 利,並與(yu) 他取得聯係。“吳教授專(zhuan) 利中涉及的裝置可直接替換現有織機的經紗架,能有效解決(jue) 我們(men) 麵臨(lin) 的難題。”公司負責人倪誌琪說。
如今,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渠道日益增多。北京大學科技開發部部長姚衛浩建議,政府聯合社會(hui) 資源共同為(wei) 高校知識產(chan) 權成果轉化提供支持,比如,設立高價(jia) 值專(zhuan) 利產(chan) 業(ye) 化研發基金,進行概念驗證、產(chan) 業(ye) 孵化支持,推動實驗室技術與(yu) 市場銜接等。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工業(ye) 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辦公室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組織開展“千校萬(wan) 企”協同創新夥(huo) 伴行動的通知》,提出推動高校知識產(chan) 權成果向企業(ye) 轉移轉化的若幹舉(ju) 措,如,支持高校和企業(ye) 探索協同創新的新機製、新模式,遴選一批專(zhuan) 家教授擔任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技術導師等。
高校知識產(chan) 權轉化過程中還遇到了體(ti) 製機製方麵的障礙。職務科技成果長期被當作“國有資產(chan) ”進行管理,難以激發科研人員進行專(zhuan) 利轉化的動力。改革勢在必行。當前,高校正逐步完善分配政策和激勵機製。
重慶理工大學教授周誌明的團隊研發出新型納米塗層技術,2021年底,他向學校提交了成果轉化申請,恰逢重慶理工大學進行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將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賦予成果完成人或團隊。周誌明團隊享受到了新政策,獲得新型納米塗層技術的所有權後,團隊通過作價(jia) 入股及現金入股方式,與(yu) 浙江一家公司合作成立了重慶合創納米科技有限公司。
“以前進行成果轉化,是我們(men) ‘追著老師跑’,現在是老師‘追著我們(men) 跑’。”重慶理工大學產(chan) 學研合作辦公室主任宋林琳深有感觸,經過改革,成果完成人可獲得職務科技成果80%所有權或全部所有權,極大提升了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的積極性。
“近年來,高校加大了成果轉化獎勵力度。目前,高校普遍將獎勵比例提高至70%,部分高校獎勵比例達到90%以上。”雷朝滋說,高校專(zhuan) 利所有權轉讓及許可從(cong) 2012年的2357項增長到2021年的15000多項,增長了5.5倍;專(zhuan) 利轉讓金額從(cong) 2012年的8.2億(yi) 元增長到2021年的88.9億(yi) 元,增幅接近10倍。
質押融資、風險分擔,“知產(chan) ”加速變“資產(chan) ”
近年來,企業(ye) 通過知識產(chan) 權質押融資、證券化等舉(ju) 措,將“知產(chan) ”變為(wei) “資產(chan) ”,用知識產(chan) 權換來“真金白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專(zhuan) 利商標質押融資額達到3098億(yi) 元,連續兩(liang) 年保持40%以上的增速。
7月28日,大師兄餐飲、如軒海鮮砂鍋粥兩(liang) 家企業(ye) 分別與(yu) 中國銀行廣東(dong) 省分行簽訂了商標權質押融資貸款合同,授信總額度近1700萬(wan) 元。“沒想到,依靠商標也能獲得銀行的支持。”如軒海鮮砂鍋粥負責人感慨道。
今年上半年,麵對較大經濟下行壓力,全國專(zhuan) 利商標質押融資額依然達到1626.5億(yi) 元,同比增長51.5%。其中,1000萬(wan) 元以下的普惠項目達7345項,同比增長112%,有效緩解了一批中小企業(ye) 的燃眉之急。
“這筆貸款真是雪中送炭!”說到靠知識產(chan) 權質押拿到400萬(wan) 元貸款,安徽省馬鞍山市禦流包裝機械有限公司財務經理張芸欣喜不已。禦流包裝公司主要從(cong) 事衛生用品包裝設備的研發、製造,擁有多項專(zhuan) 利技術。今年,企業(ye) 生產(chan) 流動資金緊張,導致原材料采購受到影響。得知企業(ye) 困境後,馬鞍山經開區市場監管局第一時間幫助企業(ye) 與(yu) 銀行、專(zhuan) 利評估公司對接。僅(jin) 用了十幾天,公司便順利完成專(zhuan) 利質押登記手續,在徽商銀行獲得400萬(wan) 元貸款。
在知識產(chan) 權質押融資過程中,風險是一個(ge) 不能忽視的問題。一旦企業(ye) 無法償(chang) 還貸款,知識產(chan) 權的處置、流轉比較困難,銀行常常麵臨(lin) 質押物無法變現的窘境,這影響了銀行的積極性。“金融機構正多措並舉(ju) ,為(wei) 擁有知識產(chan) 權的創新型企業(ye) 、小微企業(ye) 提供融資支持。部分保險公司、融資擔保公司與(yu) 商業(ye) 銀行開展合作,構建風險分擔、風險補償(chang) 機製,營造商業(ye) 銀行‘敢貸願貸’的良好局麵。”銀保監會(hui) 法規部副主任李翰陽說。
山東(dong) 省青島市海爾集團商用顯示設備小微智能互聯平台是一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因業(ye) 務擴張亟需融資。按照銀行慣例,企業(ye) 貸款必須有固定資產(chan) 作抵押。然而,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往往沒有房產(chan) 等有形資產(chan) ,於(yu) 是,公司想到了專(zhuan) 利質押融資。
青島市推出專(zhuan) 利權質押保險貸款模式,將銀行承擔100%貸款風險轉變為(wei) 保險公司、銀行和擔保公司三方進行風險分擔。通過專(zhuan) 利機構的專(zhuan) 利評價(jia) 、擔保公司的盡職調查、保險公司的保前勘察、商業(ye) 銀行的貸前審查,這家公司最終獲得200萬(wan) 元貸款。“我們(men) 共保體(ti) 三方可以從(cong) 各自識別風險的視角評估企業(ye) ,前端把控風險這個(ge) 環節更深入更全麵。”太平財產(chan) 保險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承包部助理總經理李偉(wei) 分析說,“有了風險共擔,金融機構的積極性提高了。”
近年來,知識產(chan) 權質押融資不斷探索業(ye) 務新領域。李翰陽表示,銀保監會(hui) 積極引導銀行拓展新型知識產(chan) 權質押融資,探索開展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zhuan) 有權質押貸款業(ye) 務,為(wei) 芯片設計、製造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支持;相關(guan) 部門還建立了植物新品種權評估體(ti) 係和植物新品種權質押風險防控體(ti) 係,指導銀行創新種業(ye) 領域知識產(chan) 權專(zhuan) 項信貸產(chan) 品。
知識產(chan) 權流轉活躍,轉化運用效益加速顯現,有效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專(zhuan) 利密集型產(chan) 業(ye) 增加值達到12.13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5.8%,高於(yu) 同期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現價(jia) 增速3.1個(ge) 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4.6%,經濟增長拉動作用明顯。“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等部門聚焦推動知識產(chan) 權價(jia) 值實現,培育良好知識產(chan) 權運營生態,大力促進知識產(chan) 權轉化運用,助力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取得良好成效。”衡付廣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