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人工智能加速賦能實體經濟

發布時間:2022-09-06 10:21:00來源: 人民日報

  2021年,我國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規模達4041億(yi) 元人民幣,產(chan) 業(ye) 投融資金額為(wei) 201.2億(yi) 美元,同比增長40.4%。隨著相關(guan) 科技成果不斷落地,應用場景更加豐(feng) 富,人工智能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加速融合,助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為(wei) 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高效高精度仿真預測,為(wei) 大型客機減少風洞試驗的次數;構建數字孿生工廠,並在未來建成全息3D裸眼效果的數字工廠;人體(ti) 通過360度掃描後,將投射到屏幕上製作成數字人……這些奇思妙想,都在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實現。

  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推動科技跨越發展、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生產(chan) 力整體(ti) 躍升的驅動力量。日前,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國家網信辦、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辦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hui) 舉(ju) 行,一大批新成果、新技術、新應用發布,展示了人工智能賦能實體(ti) 經濟發展的美好圖景,並描繪了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方向與(yu) 趨勢。

  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加速落地

  2018年,首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hui) 在上海舉(ju) 辦。幾年來,我國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層出不窮,並加速落地。

  機器人應用場景更加豐(feng) 富——

  機器人衝(chong) 咖啡拉花、送咖啡、專(zhuan) 業(ye) 消毒,還能手持吸塵器做清潔,儼(yan) 然全職“家庭保姆”……會(hui) 上,業(ye) 內(nei) 先進的機器人技術和展品齊聚,新品迭出,帶來全新的機器人能力認知和服務體(ti) 驗。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不斷推進——

  “係好安全帶,我不用方向盤,準備出發。”在金橋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範區,安全員啟動自動駕駛車開始演示無人駕駛。測試現場,榮威、威馬等品牌的自動駕駛車上路展示,斑馬智行、小馬智行、複睿智行等自動駕駛平台也一同亮相。

  “5年前,自動駕駛還處在起步階段,現在已經有了相當多的平台和自動駕駛車。”金橋管理局副局長嚴(yan) 俊傑介紹,2019年,上海浦東(dong) 新區作為(wei) 全國首個(ge) 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正式揭牌。今年8月31日,金橋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正式啟動,助力金橋一大批車企推進研發、測試自動駕駛技術。

  城市算力建設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東(dong) 數西算”工程與(yu) 全國一體(ti) 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布局下,中國算力網——智算網絡一期於(yu) 今年6月正式上線。在本屆大會(hui) 上,沈陽、福州、長沙、廣州、重慶、昆明、河北(廊坊)7個(ge) 新增節點接入中國算力網。至此,多個(ge) 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間的算力調度與(yu) 協同訓練已完成初步驗證,全國算力一張網已具雛形。

  “這是一個(ge) 開源開放、功能豐(feng) 富的產(chan) 業(ye) 級深度學習(xi) 平台。”會(hui) 上,百度展示的飛槳平台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工作人員介紹,飛槳平台具有標準化、自動化和模塊化等特征,能夠降低應用門檻,讓人工智能技術高效便捷地應用於(yu) 各行各業(ye) ,不同單位的項目都可以在這個(ge) 平台上學習(xi) 。截至今年5月,飛槳平台上已匯聚477萬(wan) 開發者、創建56萬(wan) 個(ge) 人工智能模型,服務18萬(wan) 家企事業(ye) 單位。

  數實融合助力實體(ti) 經濟轉型升級

  目前,一大批人工智能相關(guan) 企業(ye) 正在不斷成長。據統計,我國人工智能核心企業(ye) 數量已超3000家,比2019年同期增加15%。領軍(jun) 龍頭企業(ye) 分布在無人機、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智能機器人、智能汽車、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等領域。

  技術的發展帶來了突破,人工智能正更多地服務於(yu) 實體(ti) 企業(ye) ,越來越多傳(chuan) 統實體(ti) 企業(ye) 也借助人工智能實現轉型升級。

  在本屆大會(hui) 上,中國商飛聯合華為(wei) 發布了工業(ye) 級流體(ti) 仿真大模型“東(dong) 方·禦風”。這是基於(yu) 昇騰人工智能基礎軟硬件平台打造的麵向大型客機翼型流場高效高精度人工智能仿真預測模型,有效提高了對複雜流動的仿真能力,將仿真時間縮短至原來的1/24,減少了風洞試驗的次數。

  虛擬原生、數字孿生和空間計算等,是人工智能領域的新生態。騰訊正與(yu) 寶鋼合作,開發應用實時雲(yun) 渲染、視覺動態捕捉、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交互等技術,為(wei) 寶鋼熱軋部提供孿生工廠服務,最終的目標是建成一座全息3D裸眼效果的數字工廠。“我們(men) 從(cong) 數實融合的角度來推動技術革新,助力產(chan) 業(ye) 升級和實體(ti) 經濟數字化轉型。”騰訊集團副總裁、政企業(ye) 務總裁李強說。

  在張江科學會(hui) 堂展區,多個(ge) 與(yu) 元宇宙相關(guan) 的產(chan) 品奪人眼球,數字人便是其中一個(ge) 。人體(ti) 通過360度掃描後,全部投射到屏幕上,極其逼真。“它有許多用處,可以成為(wei) 網絡世界的另一個(ge) 自己而存在。”影眸科技首席執行官吳迪說。

  9月1日,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hui) 產(chan) 業(ye) 發展全體(ti) 會(hui) 議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餘(yu) 曉暉介紹,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規模達3619億(yi) 美元,中國占4041億(yi) 元人民幣。從(cong) 投融資規模來看,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投融資金額為(wei) 714.7億(yi) 美元,同比增長90.2%,中國為(wei) 201.2億(yi) 美元,同比增長40.4%。

  新趨勢將帶來新機遇和新突破

  作為(wei) 人工智能技術的新熱點和新趨勢,“多模態學習(xi) ”是各方都在爭(zheng) 搶的創新製高點。“多模態人工智能可以通過圖像、聲音和文件等多種數據做出高水平判斷。大數據與(yu) 多模態人工智能的結合,將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產(chan) 生巨大變革。”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潘雲(yun) 鶴說。

  上海期智研究院院長、圖靈獎得主姚期智認為(wei) ,多模態人工智能在國際上也剛剛起步,我國應該爭(zheng) 取先機參與(yu) 競爭(zheng) 。例如,在自動駕駛領域,可采用以視覺為(wei) 中心的自動駕駛方案,結合多模感知進行智能運算。

  隨著人工智能深入發展,算力變得愈發重要。“隨著量子計算機的出現,我們(men) 或許有更好的方法來進行算法突破。”姚期智說,量子計算機可以使人工智能發揮更大的效能,同時人工智能也可以為(wei) 量子物理帶來重要的學術貢獻。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快速迭代,為(wei) 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但也麵臨(lin) 一些應用領域的瓶頸。寧德時代首席製造官倪軍(jun) 表示,目前在一些工業(ye) 應用場景裏,因為(wei) 數據量不足、訓練數據失衡等問題,人工智能缺乏合適的訓練數據樣本,難以實現真正的智能製造。而且,工業(ye) 製造中多工況、多工位的動態場景,導致工業(ye) 人工智能預測模型開發難度大、時間長。倪軍(jun) 認為(wei) ,需要大量複合型人才去深入了解剖析工業(ye) 場景,解決(jue) 構建工業(ye) 人工智能模型的痛點。

  此外,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的健康發展離不開配套製度的健全與(yu) 完善。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認為(wei) ,自動駕駛是人工智能在交通領域的體(ti) 現,但目前無人車的普及還麵臨(lin) 入市、上牌、事故責任難以認定等方麵的掣肘。我國自動駕駛技術處於(yu) 世界前列,急需政策支持推動,實現人工智能和實體(ti) 經濟的融合發展。(謝衛群 沈文敏 黃曉慧)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