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牽引經濟 需要加大馬力
作者:王蘊、薑雪
今年以來,受疫情衝(chong) 擊影響,消費增長一度麵臨(lin) 較大困難,消費者信心和意願下降。以穩定消費增長為(wei) 主要目標,《關(guan) 於(yu) 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複的意見》出台後,各部委及地方政府紛紛製定有針對性的促消費舉(ju) 措,有力促進了消費恢複性增長,6月、7月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由負轉正,消費回穩向好態勢進一步形成。在此背景下,確保消費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充分發揮消費牽引帶動經濟循環的重要作用,既是短期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客觀需要,更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消費是經濟循環的重要引擎
消費持續升級能夠牽引供給提質增效,促進供需更好匹配。消費是生產(chan) 的最終目的和動力,對供給創新升級具有引領性作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驅動消費升級的根本因素。按照消費升級的需求促進產(chan) 業(ye) 發展、產(chan) 品升級,以製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產(chan) 品創新培育形成新供給,滿足創造新消費,加快形成增長新動能,有助於(yu) 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供需良性循環,形成消費引領生產(chan) 、激勵創新、繁榮經濟、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環機製,有效解決(jue)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從(cong) 而構建消費升級、有效投資、創新驅動與(yu) 經濟轉型有機結合的發展路徑,實現更有質量和效益的發展。近年來,個(ge) 性化、多樣化消費需求不斷催生新業(ye) 態、新模式和新產(chan) 品,推動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效益。線上服務業(ye) 、電商直播等新興(xing) 行業(ye) 蓬勃發展,如2022年國內(nei) 直播電商交易規模預計接近3.5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47.7%。夜間消費帶動夜經濟不斷壯大,2021年我國夜經濟總規模已經達到36.35萬(wan) 億(yi) 元,2022年將有望突破40萬(wan) 億(yi) 元。新需求驅動更多產(chan) 品創新,各品類的新品消費增速持續領先於(yu) 整體(ti) 增幅。
消費可持續增長能夠有效促進經濟循環暢通。在生產(chan) 、分配、流通和消費的社會(hui) 大生產(chan) 循環中,消費作為(wei) 最終需求,是暢通經濟循環的關(guan) 鍵環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必然要求不斷增強國內(nei) 市場對經濟循環的主導作用。有效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消費可持續增長是形成強大國內(nei) 市場的重要支撐。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ti) ,具有世界上增長空間最大、發展持續性較強的消費市場,能夠牽引國內(nei) 外經濟資源以國內(nei) 消費需求為(wei) 導向進行優(you) 化配置,促進形成完整內(nei) 需體(ti) 係,實現以“中國消費”為(wei) 中心的國內(nei) 外經濟循環暢通。以滿足消費需求為(wei) 目標,打通國內(nei) 循環堵點,能夠不斷提升社會(hui) 大生產(chan) 循環效率。近年來,我國工業(ye) 品易下鄉(xiang) 、農(nong) 產(chan) 品好進城的城鄉(xiang) 雙向循環更加暢通。2021年,全國農(nong) 村地區收投快遞包裹總量370億(yi) 件,帶動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進城和工業(ye) 品下鄉(xiang) 進村超1.85萬(wan) 億(yi) 元。2021年我國進口消費品總額達到1.73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9.9%,占進口總額的10%左右,中國需求已經成為(wei) 拉緊我國與(yu) 周邊國家等經濟合作紐帶的重要力量。
消費高質量增長能夠增強對經濟增長的持久拉動力。我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需求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消費成為(wei) 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量,消費驅動型增長模式正在形成。2012年至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由27.5萬(wan) 億(yi) 元增加到62.1萬(wan) 億(yi) 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由55.4%提高到65.4%。更高效率、更可持續的消費高質量增長是我國發揮市場資源優(you) 勢、增強經濟內(nei) 生增長動力和與(yu) 時俱進提升經濟發展實力的重要基礎。消費結構升級能夠有效引導企業(ye) 生產(chan) 結構升級,帶動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升級。同時,有助於(yu) 推動經濟增長動力轉換,實現經濟提質增效升級,進一步鞏固經濟穩定增長的基礎。這就要求必須積極提升消費層次,培育先進消費理念,充分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需求成為(wei) 供給創新的源泉,成為(wei) 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當前消費有效牽引帶動經濟循環麵臨(lin) 的主要困難
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的不確定性衝(chong) 擊了消費信心和消費預期,影響了消費恢複增長的基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已經兩(liang) 年多,對正常消費活動造成的影響日益深化,消費者信心受到打擊,消費意願持續走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今年7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僅(jin) 為(wei) 87.9,連續4個(ge) 月低於(yu) 90,也大幅低於(yu) 2020年年初疫情剛暴發時的水平。央行二季度儲(chu) 戶調查問卷顯示,傾(qing) 向於(yu) 更多消費的僅(jin) 占23.8%,同比下降1.3個(ge) 百分點。疫情對就業(ye) 的影響直接導致收入預期轉弱,緊縮非必要消費、延緩升級需求。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工作穩定性指數為(wei) 99.8,已經連續4個(ge) 季度低於(yu) 榮枯線100,家庭收入指數和財富指數也呈現同比下降的趨勢。今年以來,以食品飲料、日用品等為(wei) 代表的必需品類的消費增速也明顯放緩。這些都將導致短期消費恢複增長基礎不牢固,不利於(yu) 發揮對經濟循環牽引帶動作用。
支持供給創新及時響應消費升級需求的相關(guan) 製度和政策體(ti) 係不健全。相關(guan) 監管規範仍然滯後於(yu) 新消費及新消費模式融合發展需求。新的消費產(chan) 品認定、認證程序比較煩瑣,一些適應新消費需求的企業(ye) 在市場準入階段仍麵臨(lin) 較多問題,如,“一業(ye) 多證”現象仍較為(wei) 普遍,相關(guan) 企業(ye) 需要辦理多個(ge) 許可或備案事項才可合法經營;特別是對於(yu) 開展“線上+線下”業(ye) 務的企業(ye) 辦理準入事項更為(wei) 複雜,如,開展互聯網醫療的相關(guan) 企業(ye) ,除辦理衛生健康部門準入事項外,還需辦理市場監管、工信、通信等部門準入事項,企業(ye) 需多次提交各類申請材料。業(ye) 態融合發展麵臨(lin) 著多頭管理導致的標準不一、重複監管等問題,製約了供給創新,進而影響了消費升級對供給提質增效引領性作用的發揮等。
從(cong) 生產(chan) 到消費、供給到需求的暢通循環仍存在堵點和斷點。“最先一公裏”“最後一公裏”問題仍然存在,消費安全、及時和便利性仍有待提高,抑製了經濟循環效率提升。如一些地區農(nong) 村冷鏈物流體(ti) 係不健全,果蔬等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在流通中的損耗率超過20%,抬高了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成本,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nong) 產(chan) 品的流通和銷售。偏遠農(nong) 村地區收發快遞困難的問題也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工業(ye) 品下鄉(xiang) 。疫情衝(chong) 擊下,局部地區曾出現基本消費品的安全穩定供應不足的問題,其中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消費品流通體(ti) 係仍然存在堵點和斷點。另外,地方層麵的一些不合理規定限製了消費渠道暢通,如為(wei) 了短期局部利益,個(ge) 別地方製定各種土政策,限製、排擠外地商品進入本地市場等。
有效發揮消費牽引帶動經濟循環作用
短期應加力提振消費信心、穩定消費預期。當前要把穩住消費恢複性增長勢頭放在首要位置,這是發揮消費對經濟循環牽引帶動作用的基礎。要加力提振消費信心,尤其是提振消費能力增長信心,讓消費者有穩定的就業(ye) 預期和收入增長預期,消費才有“底氣”。加快落實落細中央出台的各項穩就業(ye) 、增收入的相關(guan) 政策,積極應對疫情、災情、高溫天氣等影響,及時幫扶失業(ye) 人員、需納入低保的對象和臨(lin) 時遇困人員等,在保障和救助上應保盡保、應兜盡兜,保障好困難群眾(zhong) 基本生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困難人員發放消費補貼。拓寬市場化就業(ye) 渠道,通過社保補貼、創業(ye) 貸款、稅費減免等鼓勵企業(ye) 吸納就業(ye) 。擴大增加高校畢業(ye) 生實習(xi) 機會(hui) 和崗位,提升畢業(ye) 生的工作技能。引導和鼓勵畢業(ye) 生轉變就業(ye) 觀念,到中小企業(ye) 和基層鍛煉。
深化放管服改革,鼓勵及時響應需求的供給創新。加快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相關(guan) 改革和舉(ju) 措,進一步清理消除阻礙公平競爭(zheng) 的製度壁壘或障礙,強化市場基礎製度規則統一。有序破除醫療、養(yang) 老、托育等重點服務領域的體(ti) 製機製障礙和隱性壁壘,引導優(you) 化促進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的監管政策,在消費的便利性和可及性上真正實現線上線下“無縫銜接”,解決(jue) 製約消費需求的有形和無形的“最後一百米”問題。調整優(you) 化商業(ye) 、文化、旅遊、體(ti) 育、交通等消費跨界融合發展的監管政策體(ti) 係,在嚴(yan) 守安全底線前提下探索創新監管模式。對新出現、一時看不準的新業(ye) 態新模式,設置一定觀察期;對涉及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存在較大風險隱患、可能造成嚴(yan) 重不良後果的新業(ye) 態新模式要嚴(yan) 格監管;對觸及法律法規紅線的,堅決(jue) 依法取締。
著力打通堵點、連接斷點,暢通消費渠道。努力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安全可靠,科學有序推進複工複產(chan) ,有效暢通產(chan) 供銷各環節。應加快推進在大中城市科學規劃建設一批集倉(cang) 儲(chu) 、分揀、加工、包裝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城郊大倉(cang) 基地,保障應急情況下消費品流通不斷不亂(luan) 。加快建立完善縣鄉(xiang) 村協調發展的生活服務網絡,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田間地頭延伸。鼓勵品牌連鎖流通企業(ye) 布局農(nong) 村市場,促進縣鄉(xiang) 商業(ye) 網絡連鎖化,實現農(nong) 村流通設施升級。破除消費品流通的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助力激發市場活力。
支持和鼓勵品牌消費,推動高質量消費與(yu) 高質量供給有效匹配。綠色、安全和健康的高質量消費能夠與(yu) 國內(nei) 高質量供給有效匹配、相互支撐,從(cong) 而實現高水平經濟循環。品牌消費是高質量消費的重要方麵,擴大品牌消費,引導企業(ye) 增強品牌意識,有助於(yu) 加快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應把培育知名消費品牌作為(wei) 促消費、穩增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措施抓好抓實。鼓勵消費品行業(ye) 發展個(ge) 性定製、規模定製,在汽車、紡織服裝、消費類電子、家用電器、食品、化妝品等領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廣泛開展品牌宣傳(chuan) 推廣工作,推進品牌故事深入民心,引導消費者認可、信任優(you) 質品牌。依托中國品牌日係列活動和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全國消費促進月、雙品網購節等,營造品牌消費良好氛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