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走進縣城看發展】內蒙古五原:小小葵花子 托起大產業

發布時間:2022-09-15 10:05: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9月15日消息(記者劉曉波 鄭穎 金建軍(jun)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內(nei) 蒙古自治區五原縣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以葵花種質資源本土化為(wei) 基礎,推動產(chan) 業(ye) 全鏈條發展。走出了一條以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為(wei) 導向,一二三產(chan) 深度融合發展的富民強縣之路。

  五原縣勝豐(feng) 鎮三黃寶村的向日葵田裏,葵葉已經泛黃,葵盤壓彎了葵杆。王永吉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正忙著收割。

  王永吉:一畝(mu) 地打了六百斤,100畝(mu) 地就弄16萬(wan) 。

  一粒金種子,帶動全縣從(cong) 種業(ye) 研發到種植、加工、出口的全鏈條發展。育種公司負責人陳海軍(jun) 說,2013年前後,本土研發培育的葵花種子上市。在葵花種質資源上,打了一場漂亮仗。

  陳海軍(jun) :到現在為(wei) 止,我們(men) 的主推品種市場占有率占到90%以上。在向日葵種業(ye) 上麵,我們(men) 非常自信和自豪。

  農(nong) 業(ye) 現代化,種子是基礎。當地一家以瓜子為(wei) 主打產(chan) 品的外貿出口企業(ye) 負責人齊軒,對此感受很深。

  齊軒:最前端、最基礎的就是種業(ye) 創新,產(chan) 量提高了,品質提升了,價(jia) 格越好,農(nong) 民種的積極性越高。

  在向每一寸土地為(wei) 老百姓要效益的路上,五原縣還在想更多的辦法。

  巴彥淖爾市現代農(nong) 牧事業(ye) 發展中心油料作物科負責人王玉傑: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這兩(liang) 年我們(men) 農(nong) 技部門總結出了像向日葵擴行降密、提質增效,地膜二次利用、免耕種植,包括葵花套種,比如跟西甜瓜套種,每畝(mu) 可增加3500元以上。

  在做大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的同時,五原縣充分利用農(nong) 業(ye) 資源優(you) 勢和豐(feng) 厚的農(nong) 耕文化底蘊,持續推進農(nong) 旅融合。讓農(nong) 區變景區、鄉(xiang) 村變花園,美了鄉(xiang) 村富了百姓。

  內(nei) 蒙古五原縣委副書(shu) 記、縣長王勇:堅持綠色興(xing) 農(nong) 、質量興(xing) 農(nong) 、品牌強農(nong) ,全力建設綠色農(nong) 畜產(chan) 品生產(chan) 加工輸出基地,在推動實現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中,促進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農(nong) 村宜居宜業(ye) ,農(nong) 民富裕富足。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