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音樂評論要有建設性專業性

發布時間:2022-09-19 10:05: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在日前舉(ju) 辦的新時代中國音樂(le) 評論發展論壇2022年度學術研討會(hui) 上,專(zhuan) 家學者提出——

  音樂(le) 評論要有建設性專(zhuan) 業(ye) 性

  光明日報記者 劉平安

  中國文藝評論(中央音樂(le) 學院)基地揭牌儀(yi) 式暨新時代中國音樂(le) 評論發展論壇2022年度學術研討會(hui) 日前在京舉(ju) 行。專(zhuan) 家學者圍繞“音樂(le) 評論的重要性”“新時代中國音樂(le) 評論的發展方向與(yu) 對策”“音樂(le) 評論的人才培養(yang) ”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yu) 討論。相關(guan) 闡釋與(yu) 學術交流對新時代中國音樂(le) 評論發展具有重要啟示意義(yi) 。

  評論與(yu) 創作兩(liang) 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在中國文藝評論(中央音樂(le) 學院)基地揭牌儀(yi) 式上,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hui) 副主席兼秘書(shu) 長、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主任徐粵春指出,我國文藝事業(ye) 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音樂(le) 事業(ye) 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在音樂(le) 創作、表演、教育、產(chan) 業(ye) 等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這些發展成就與(yu) 音樂(le) 評論在理論與(yu) 實踐兩(liang) 個(ge) 方麵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密不可分。

  “評論和創作曆來被視為(wei) 鳥之雙翼、車之雙輪,兩(liang) 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中國音樂(le) 家協會(hui) 分黨(dang) 組書(shu) 記、駐會(hui) 副主席、秘書(shu) 長韓新安表示,“曆史和實踐證明,我國音樂(le) 事業(ye) 的不斷前進從(cong) 來都離不開理論評論的引領作用,音樂(le) 事業(ye) 的繁榮發展更需要切實加強和改進音樂(le) 理論評論工作。”

  關(guan) 於(yu) 音樂(le) 評論的重要作用,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hui) 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中央音樂(le) 學院)基地工作委員會(hui) 主任周海宏認為(wei) ,音樂(le) 評論以反饋的方式完成了整個(ge) 鏈環的生產(chan) 過程,又將整個(ge) 鏈環全麵串聯起來,對音樂(le) 創作具有重要影響。他指出,大眾(zhong) 媒體(ti) 的發展使得每個(ge) 人都擁有了發言權、評論權,這是一種進步,但是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有些人無原則地追捧或者無原則地貶低,妄下論斷,張口就來。“當惡搞、低級趣味流行,反藝術、反人類、反文明的音樂(le) 或評論大行其道時,人們(men) 更需要專(zhuan) 業(ye) 的聲音、權威的聲音。”周海宏說,“文藝評論具有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作用。我們(men) 要讓有專(zhuan) 業(ye) 能力有思想情懷的人發揮引領作用。”

  音樂(le) 評論要回答什麽(me) 是新時代的好音樂(le) ,怎樣創作新時代的好音樂(le)

  “如何因應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研究新時代音樂(le) 評論的方向、標準、形式和準則,回答什麽(me) 是新時代的好音樂(le) ,怎樣創作新時代的好音樂(le) ,是每一位音樂(le) 理論評論工作者有責任去回答的問題。”徐粵春強調。

  如何回答好這一問題,在新時代中國音樂(le) 評論發展論壇2022年度學術研討會(hui) 上,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中央音樂(le) 學院出版社社長、教授張伯瑜指出,當前很多人對樂(le) 評人存在一定的誤解,有些曲作者、演奏者聽不得批評意見,偷換概念地質問樂(le) 評人,你有我寫(xie) 得好嗎?有我彈得好嗎?要不你來寫(xie) ?你來演?“其實,這裏有個(ge) 差別,評論家不是要直接跟作曲家、演奏家對話,而是代表廣大聽眾(zhong) 跟作曲家、演奏家的作品對話。作曲家、演奏家的作品是為(wei) 廣大聽眾(zhong) 寫(xie) 和演的,而不是麵向一小部分專(zhuan) 業(ye) 作曲家、演奏家的。評論家代表廣大聽眾(zhong) 說話,是他們(men) 的代言人。因此,樂(le) 評人的評論要讓聽眾(zhong) 信服,這是最大的考驗。”張伯瑜說。

  張伯瑜的發言引發了現場學者的廣泛共鳴,同時不少專(zhuan) 家進一步補充道,做音樂(le) 評論既要講究專(zhuan) 業(ye) 性、建設性,還要講究評論的方式方法。

  中央音樂(le) 學院教授李淑琴認為(wei) ,當前音樂(le) 界建設性的批評是稀缺的。每次受邀評論某些作品,李淑琴都會(hui) 盡力做到專(zhuan) 業(ye) 客觀,“有問題的地方,我會(hui) 直言不諱。你提的一針見血,對方也會(hui) 欣然接受。所以,評論不是不能批評,而是要說到點上,要通過建設性展現專(zhuan) 業(ye) 性,進而形成良好的社會(hui) 氛圍”。

  中央音樂(le) 學院人文學部主任、教授何寬釗同樣認為(wei) 專(zhuan) 業(ye) 性、建設性很重要。他指出,建設性的評論更考驗樂(le) 評人的學識、學養(yang) 。因此,做評論無論是讚美還是批評,都要有理有據,有專(zhuan) 業(ye) 度才有可信度。

  “很多評論中充斥著‘我感覺’‘我覺得’,這種過於(yu) 主觀性的評論是不可取的。”中央音樂(le) 學院政策研究與(yu) 評估中心主任王新華指出,“既然把中國文藝評論(中央音樂(le) 學院)基地建在高校,我們(men) 就必須體(ti) 現專(zhuan) 業(ye) 性,不能僅(jin) 憑觀感做評論,要有大量的案頭工作,做好研究提煉。”

  “評論不僅(jin) 要體(ti) 現專(zhuan) 業(ye) 性,還要講究方式方法,尤其在批評時。我對自己有個(ge) 要求,那就是溫柔地爭(zheng) 辯。既要表達你的觀點,又要找到讓人接受的方式。”中央音樂(le) 學院副教授蘭(lan) 維薇說。

  音樂(le) 評論要有“新理念”“新隊伍”“新行動”“新成果”

  中央音樂(le) 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趙旻表示,合理利用自身優(you) 勢,通過音樂(le) 評論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ang) ,促進音樂(le) 評論的發展,進而推動中國音樂(le) 文化的繁榮,這是學院的使命之一。

  趙旻指出,要在基地揭牌落成之際,凝聚各位專(zhuan) 家學者的智慧,把社會(hui) 各界的熱忱期望轉化為(wei) 基地的熱切行動,為(wei) 中國音樂(le) 評論事業(ye) 奉獻應有的力量。他提出,新時代中國音樂(le) 評論要有“新理念”,把經典馬克思主義(yi) 文藝理論和中國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將一係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融會(hui) 貫通、靈活應用;新時代中國音樂(le) 評論要有“新隊伍”,以基地為(wei) 平台,吸引、帶動全國的音樂(le) 工作者參與(yu) 到音樂(le) 評論的具體(ti) 工作中來;新時代中國音樂(le) 評論要有“新行動”,出色的音樂(le) 評論家要立場鮮明、敢說真話,以引領優(you) 秀音樂(le) 創作為(wei) 出發點,褒優(you) 貶劣、激濁揚清,有效地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新時代中國音樂(le) 評論要有“新成果”,推出一批音樂(le) 評論的佳作力作、推介一批優(you) 秀的音樂(le) 作品和演出、推舉(ju) 一批真正有水平的高端音樂(le) 評論人才。

  關(guan) 於(yu) 中國文藝評論(中央音樂(le) 學院)基地的發展方向與(yu) 規劃,周海宏表示,未來三年,基地將進一步發揮“文藝智庫”的功能,集合音樂(le) 學各學科、音樂(le) 評論理論問題的科研力量,對重大音樂(le) 理論和音樂(le) 評論的實踐問題展開研究,形成對文藝(音樂(le) )評論工作具有指導性和支撐性的科研成果。重點突破當前音樂(le) 評論領域基礎性、前沿性、傾(qing) 向性問題,將更多視線關(guan) 注到新人新作的評論上,並積極推進重點評論工作。理論研究中,基地將繼續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le) 理論與(yu) 評論學科體(ti) 係、學術體(ti) 係和話語體(ti) 係,推動創作與(yu) 評論有效互動,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健康繁榮發展。

  研討會(hui) 上,專(zhuan) 家學者還對音樂(le) 評論人才的培養(yang) 、觀眾(zhong) 的培養(yang) 進行了討論。不少專(zhuan) 家表示,可以通過麵向高校及社會(hui) 各界的比賽、推優(you) ,通過組織師生觀演寫(xie) 評論、做導賞等鼓勵更多人關(guan) 注音樂(le) 評論、參與(yu) 音樂(le) 評論,挖掘更多音樂(le) 評論人才。也有專(zhuan) 家指出,依托基地建設,不僅(jin) 要培養(yang) 音樂(le) 評論人才,還要培養(yang) 觀眾(zhong) 。通過線上線下的開放課、講座、科普性文章等麵向公眾(zhong) 做好音樂(le) 普及工作,真正發揮音樂(le) 評論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作用。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