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保價:理賠不該這麽難
9月19日,“順豐(feng) 保價(jia) 1.8萬(wan) 的單子隻賠500”登上微博熱搜。據大眾(zhong) 網、共富視頻等媒體(ti) 報道,王先生在順豐(feng) 寄了一件價(jia) 值1.7萬(wan) 元的手辦,因為(wei) 價(jia) 值昂貴就花108元做了1.8萬(wan) 元的保價(jia) ,在寄的過程中手辦有破損,導致手辦貶值,隨後要求順豐(feng) 按照保價(jia) 賠付或者賠付無損全新的手辦,順豐(feng) 方麵稱隻能賠償(chang) 500元。
9月10日,杭州蕭山的小劉通過順豐(feng) 同城業(ye) 務寄送了價(jia) 值8000元左右的20克黃金,並購買(mai) 了價(jia) 值8000元的保價(jia) 服務。隨後,小劉被告知該快件丟(diu) 失,順豐(feng) 客服表示隻能賠付2000元。而在此前,“順豐(feng) 寄丟(diu) 1.1萬(wan) 元手機僅(jin) 賠1000”話題,也曾登上熱搜。
三次保價(jia) 糾紛,不僅(jin) 涉及快遞行業(ye) 的不同業(ye) 務(傳(chuan) 統業(ye) 務和同城快遞),而且囊括了保價(jia) 服務的兩(liang) 種類型(全額保價(jia) 和未足額保價(jia) ),同時還對應著損失賠償(chang) 的兩(liang) 種形式(快件遺失和破損)。由此,也就使得接連發生的三起糾紛頗具典型意義(yi) 和分析價(jia) 值。
在“寄丟(diu) 1.1萬(wan) 元手機僅(jin) 賠1000元”事件中,順豐(feng) 的理由是:消費者沒有購買(mai) 全額保價(jia) 。這既是最常見的理由,也是最常見的糾紛爭(zheng) 議點。問題是,全額保價(jia) 就能得到全額保障嗎?後續發生的兩(liang) 件事,相繼給出了否定答案。消費者購買(mai) 保價(jia) 服務,原本是希望掏錢買(mai) 個(ge) 放心,沒想到買(mai) 來的卻是“鬧心”。如此一來,保價(jia) 服務似乎無法為(wei) 消費者帶來安全感。
曾幾何時,快遞企業(ye) 普遍以運費為(wei) 參照進行破損賠償(chang) ,最高賠付標準不超過運費的3倍。由此,曾出現了大量貴重物品“論斤賠”的事例。在此背景下,一些快遞企業(ye) 推出保價(jia) 服務,寄送貴重物品的消費者,往往也樂(le) 意為(wei) 更多安全感埋單。
在“每件必檢”已成為(wei) 快遞業(ye) 基本要求的當下,快遞企業(ye) 對快件內(nei) 的物品心知肚明,對物品價(jia) 值也應大致了解。從(cong) 這種角度來看,消費者購買(mai) 保價(jia) 服務,其實是以額外付費的方式,告訴快遞企業(ye) 他們(men) 本應有所了解的事實。表麵上看,這是提供給消費者的“增值服務”,實際上這往往也是快遞企業(ye) 新的“利益增長點”——當保價(jia) 被視為(wei) “保險”的時候,不保價(jia) 往往就意味著得不到保障,很少人願意因此鋌而走險。
在用戶下單前,多數快遞公司都會(hui) 要求簽訂《快遞協議》,其中,對於(yu) 快遞保價(jia) 、賠償(chang) 的規則,不同快遞公司往往有不同的解釋。但所有不同的解釋,最終都指向一個(ge) 事實——無論遇到什麽(me) 情況,照價(jia) 賠償(chang) 都是快遞企業(ye) 賠償(chang) 的“上限”。民法典確定的一般賠償(chang) 原則是:“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的賠償(chang) 責任,應當相當於(yu) 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在快遞企業(ye) 單方麵責任事故中,消費者損失的不隻是快遞物品,同時還包括時間精力等各方麵損失,照價(jia) 賠償(chang) 本應是最低要求,但在現實中卻成了“最高標準”,這公平嗎?
安全運送貨物是快遞企業(ye) 的基本職責,保價(jia) 充其量隻是提供一種賠償(chang) 參考,但這絕不是賠償(chang) 的唯一依據。隻要能夠證明貨物價(jia) 值和實際損失,即使沒有保價(jia) ,消費者也有權要求照價(jia) 賠償(chang) 。隻有建立在責任明確的基礎上,保價(jia) 才能被還原為(wei) 一種服務,而不是變相“創收”。
趙誌疆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年09月21日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