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工具書“大辭典”麵世

發布時間:2022-09-26 10:0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9月25日電 (記者應妮)記者從(cong) 25日在北京舉(ju) 行的小型發布會(hui) 獲悉,中國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大型工具書(shu)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大辭典》(以下簡稱“《大辭典》”)已經由長江出版傳(chuan) 媒崇文書(shu) 局正式出版發行。

  《大辭典》由文化學者王文章研究員擔任主編,呂品田、羅微、李榮啟研究員任副主編,中國近576位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領域的專(zhuan) 家、學者和從(cong) 事非遺保護工作的專(zhuan) 業(ye) 人員參加撰稿,31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中心共同參與(yu) 組織工作,曆時六年完成,收錄了除中國台灣地區以外的所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全書(shu) 包括“前言、凡例、目錄、正文、附錄、索引”六部分,共計320餘(yu) 萬(wan) 字、收錄辭條6636條。《大辭典》立足中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作框架和學科建設視角,係統闡釋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及其保護實踐所涉基本理論(包括基本概念、專(zhuan) 業(ye) 術語、法律法規、製度機製和實踐活動),逐項介紹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為(wei) 主的辭目。

  《大辭典》編委會(hui) 指出,《大辭典》的編纂作為(wei) 一項拓荒之舉(ju) ,從(cong) 對既往保護實踐作出理論總結和概括,對未來保護實踐提供理論思考和借鑒兩(liang) 方麵都體(ti) 現出重要價(jia) 值。以辭典形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及其保護工作涉及的中國詞語的意義(yi) 、內(nei) 涵、用法加以解釋,力求將“中國經驗”升華為(wei) “中國理性”。編纂寫(xie) 作以科學性、權威性、專(zhuan) 業(ye) 性、實用性為(wei) 追求,凸顯知識密集、內(nei) 容實用、檢索方便、適用麵廣的特點,並努力在內(nei) 容上形成有機整體(ti) 、形式上保持統一規範、語言上達到科學準確,以適應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領域理論研究和工作實踐的學習(xi) 、參考和研究需要。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