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科學應對 穩健轉型

發布時間:2022-09-30 10:50: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馮(feng) 玉軍(jun) (複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

  世界能源體(ti) 係受能源技術革命、全球能源轉型、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俄烏(wu) 衝(chong) 突持續等一係列因素影響,既經曆著全球能源格局加速調整、能源消費日益低碳化的曆史性轉變,也呈現出能源市場急劇波動、國際能源地緣政治競爭(zheng) 加劇的階段性場景。一方麵,能源技術革命和全球能源轉型為(wei) 人類以更加便捷、多樣、環保的方式獲取和使用能源提供了廣闊前景;另一方麵,地緣政治衝(chong) 突等突發事件以及部分國家和地區在推動能源轉型過程中過於(yu) 冒進的做法加劇了國際能源市場的階段性動蕩。

  能源大變局下,著眼世界能源體(ti) 係發展趨勢與(yu) 我國能源安全實際需求,破除陳舊落後的能源安全觀念、樹立新的能源安全理念是維護我國能源安全的根本路徑。要樹立動態的、相對的能源資源安全觀,正確處理好化石能源與(yu) 清潔能源、國內(nei) 與(yu) 國外、平時與(yu) 戰時的關(guan) 係;樹立能源供需安全觀,以高質量科學供給滿足合理能源需求;樹立能源環境安全觀和能源氣候安全觀,將環境安全、氣候安全作為(wei) 能源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能源革命來應對氣候變化、保障環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樹立能源技術安全觀,以技術進步支撐能源安全;樹立全球能源安全觀,通過加強全方位國際合作,在開放條件下維護能源安全。

  2020年12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shu) ,強調要貫徹“四個(ge) 革命、一個(ge) 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推動能源消費革命、供給革命、技術革命、體(ti) 製革命,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新形勢下,我國需要把握國際能源發展大趨勢,貫徹能源安全新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從(cong) 容應對國際能源大變局,切實維護國家能源安全。

  第一,麵對“雙碳”目標,持續穩健推進能源轉型,以能源轉型引領能源安全。我國是一個(ge) 國情複雜的能源生產(chan) 大國和消費大國,國內(nei) 不同地區的經濟、社會(hui) 和能源狀況千差萬(wan) 別。我國的能源轉型不能重複發達國家走過的煤炭—油氣—可再生能源三段式既有路徑,而要從(cong) 以煤為(wei) 主轉向清潔煤炭、油氣、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並存,並最終實現以可再生能源為(wei) 主體(ti) 的能源消費結構。在推進能源轉型過程中,必須采取穩妥審慎的態度,不能一哄而上,要避免操之過急,在確保經濟平穩和社會(hui) 民生的前提下推進能源轉型升級。

  第二,搶占能源技術製高點,以推進能源科技創新支撐能源安全。全球能源轉型背景下,能源發展逐步從(cong) 資源驅動轉變為(wei) 技術驅動,世界能源體(ti) 係的核心資產(chan) 將不再是能源資源而是能源技術創新。著眼未來全球能源發展,我國要在繼續強化技術長板的同時,抓緊補齊技術短板,力爭(zheng) 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頁岩油氣和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可再生能源、先進核電、分布式能源、先進儲(chu) 能、智能電力和能源互聯網等能源技術領域取得實質性突破。

  第三,深化能源體(ti) 製改革,以能源體(ti) 製創新助力能源安全。要構建有效競爭(zheng) 的市場結構和市場體(ti) 係,形成主要由市場決(jue) 定能源價(jia) 格的機製。持續完善碳市場交易體(ti) 係,創新綠色低碳轉型的金融手段。轉變政府對能源的監管方式,建立健全能源法治體(ti) 係。

  第四,廣泛參與(yu) 全球能源合作,不斷提升全球能源治理水平。有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在共建全球能源安全體(ti) 係過程中鞏固我國能源安全。利用好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對國際能源合作進行合理布局,構築起多元化、多層次全球能源供應網絡,以較低成本獲取最大收益。雙邊層麵,要在鞏固好中東(dong) 、歐亞(ya) 、非洲等傳(chuan) 統油氣來源的同時,強化與(yu) 西半球油氣生產(chan) 中心——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委內(nei) 瑞拉、巴西等國油氣合作;多邊層麵,要努力通過參與(yu) 全球能源合作,提高在國際能源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