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護理保險已覆蓋全國49個城市1.45億人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xiang) 、公平統一、安全規範、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其中明確,建立長期護理保險製度。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截至2021年底,我國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wan) ,他們(men) 不同程度需要生活照料和護理服務。我國從(cong) 2016年開始試點建立長期護理險製度,至今已覆蓋全國49個(ge) 城市、1.45億(yi) 人,全國累計172萬(wan) 人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
長期護理保險製度,是指以長期處於(yu) 失能狀態的參保人群為(wei) 保障對象,重點保障重度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照料和與(yu) 基本生活密切相關(guan) 的醫療護理等所需費用的製度,被稱作除養(yang) 老、失業(ye) 、工傷(shang) 、生育和醫療這“五險”之外的“第六險”。
喪(sang) 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被稱為(wei) “失能老人”。按照國際通行的6項評判指標:吃飯、穿衣、上下床、上廁所、室內(nei) 走動、洗澡,一到兩(liang) 項做不了的定義(yi) 為(wei) 輕度失能,三到四項做不了的定義(yi) 為(wei) 中度失能,五到六項做不了的定義(yi) 為(wei) 重度失能。不同程度的失能參保人員享受不同的長期護理保險待遇。
一般說來,符合長期護理保險待遇享受條件的參保人員,可選擇在養(yang) 老、康複機構接受護理或居家護理。選擇居家護理的,可由親(qin) 屬或保姆提供基礎護理服務,由定點護理機構上門提供專(zhuan) 業(ye) 護理服務。
2016年開始試點建立長期護理保險製度以來,全國累計172萬(wan) 人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人均報銷水平每年約1.6萬(wan) 元,基金支付占到個(ge) 人基本護理費用的70%左右。
長期護理保險嗬護失能老人晚年生活
近年來,各地試點推行的長期護理保險,讓失能失智老人享受到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大大減輕這些家庭的經濟和照料負擔。
北京市石景山區2018年啟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至今已有3000多人享受待遇。83歲的侯秀英老人患有腦血管疾病,右側(ce) 肢體(ti) 偏癱31年了,她是第一批享受長護險待遇的失能老人,每月可得到1044元的補助,同時每月還可享受養(yang) 老護理員上門服務12小時。
北京石景山區八角街道居民 侯秀英:按摩得特好,特有耐心,我特滿意。共產(chan) 黨(dang) 給這些個(ge) 待遇我特別感謝。
石景山區的長期護理保險服務分為(wei) :在養(yang) 老護理機構集中照護、專(zhuan) 業(ye) 機構上門護理和居家護理三種方式,目前像侯秀英老人一樣,在自己家裏接受親(qin) 屬照料與(yu) 專(zhuan) 業(ye) 機構上門服務相結合的失能老人占到了80%。
北京石景山區長期護理保險經辦機構負責人 張延苓:家人的護理最大的問題是不專(zhuan) 業(ye) ,他精神上是很疲憊的,身體(ti) 上也是非常困乏的。其實養(yang) 老護理員上門服務,一個(ge) 是為(wei) 他們(men) 提供喘息休整的時間,第二個(ge) 我們(men) 可以去發現他們(men) 在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可以讓他去改進。
全國首批長期護理保險製度試點城市成都,從(cong) 今年7月1日起,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全部納入保障範圍。溫江區居民王米渠老人於(yu) 去年9月參加長期護理保險,失能評估為(wei) 重度2級,每月可獲得專(zhuan) 業(ye) 機構8次上門護理服務,以及1437元的照護補助。
四川成都市溫江區天府街道學府社區居民 陳宇:特別是他們(men) 上門來給我們(men) 做護理,減輕了我很多負擔,而且教會(hui) 了我很多護理的方法、護理的知識,讓他恢複得更好。
四川成都市溫江區醫療保障事務中心主任吳嬌:通過居家親(qin) 情照料和專(zhuan) 業(ye) 機構上門護理相結合的護理模式,通過引導醫療機構成為(wei) 長護險的護理機構,讓醫和養(yang) 有機結合起來,多維度保障了失能人員的生病就醫和生活照料的需求。
推行長護險需破解籌資和服務難題
專(zhuan) 家認為(wei) ,推行長期護理保險製度,還需加快建立多元籌資機製,加快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照護人才隊伍。
由於(yu) 社會(hui) 認同低、薪酬待遇低,職業(ye) 發展空間有限,導致養(yang) 老服務行業(ye) 人員招不來、留不住,特別是具有醫養(yang) 結合技能的長期護理服務人員十分緊缺。據估算,我國養(yang) 老護理人才的缺口大約500萬(wan) 人。調查顯示,全國養(yang) 老機構專(zhuan) 業(ye) 護理人員僅(jin) 占12%,養(yang) 老護理員學曆水平以初中及中專(zhuan) 為(wei) 主。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杜鵬:要吸引更多的人才,需要一個(ge) 是建立穩定的職業(ye) 生涯的這樣一個(ge) 預期。就說像醫護人員一樣,他可以從(cong) 護士到護師到主任,那麽(me) 一係列晉升的渠道,我們(men) 養(yang) 老機構的護理人員能夠有一個(ge) 清晰的職業(ye) 生涯發展的路徑。第二個(ge) 就是通過政府加大在這個(ge) 方麵的補貼,使得相應的收入待遇能夠吸引到專(zhuan) 業(ye) 的人員加入。
籌資渠道單一是推行長期護理保險需要破解的難題。當前,多數地方的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從(cong) 職工醫保開始,所需保費從(cong) 醫保基金直接劃轉,籌資來自醫保統籌基金的占比達60%左右。過度依賴基本醫療保險,增加了醫保基金支出壓力。專(zhuan) 家建議,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多渠道籌資機製,在發揮醫保基金功能保障失能群體(ti) 的同時,還應遵循“財政要支持,個(ge) 人要繳費”的原則。
各地探索多種形式長護險籌資保障機製
近年來,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地區遵循互助共濟、責任共擔等社會(hui) 保險製度基本原則,探索建立單位、個(ge) 人、財政、社會(hui) 等多渠道籌資機製,重點解決(jue) 重度失能人員基本護理保障需求。
全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地區北京市石景山區,籌資標準為(wei) 每人每年180元,參加本市基本醫保的城鎮職工和城鄉(xiang) 居民,個(ge) 人僅(jin) 需承擔每年90元的費用就可參保。截至目前,全區76家護理機構、500多名專(zhuan) 業(ye) 護理人員累計為(wei) 3400餘(yu) 名重度失能老人提供服務。
深圳市去年3月1日開始實施長期護理保險製度,保費以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wei) 基數,按照0.1%的比例逐月收取,其中職工由用人單位和個(ge) 人各按50%比例繳費,退休人員、居民以及其他人員由個(ge) 人繳費,困難人群繳費由財政給予補助。
成都市規定,城鎮職工參加長期護理保險,40周歲以下未退休人員,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基數為(wei) 基數,按每人每月0.1%的費率從(cong) 個(ge) 人賬戶中劃撥;40周歲以上未退休人員,按每人每月0.2%的費率從(cong) 個(ge) 人賬戶中劃撥;城鄉(xiang) 居民參加長期護理保險,成人繳費標準為(wei) 每人每年25元,財政補助標準為(wei) 每人每年30元;兒(er) 童學生繳費標準為(wei) 每人每年10元,從(cong) 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個(ge) 人繳費中劃轉,財政補助標準為(wei) 每人每年10元。參保人員應連續參加成都市長期護理保險2年,經失能評估符合條件的,方可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
(總台央視記者 龍曉勤 曹文鈺 溫江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