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讓城市更文明——寫在第二十三屆深圳讀書月啟動之際
光明日報記者 嚴(yan) 聖禾 光明日報通訊員 嚴(yan) 詩喆
每年11月,深圳市民與(yu) 這座城市有一場不見不散的書(shu) 香之約。
這是一場屬於(yu) 全民的閱讀節日。深圳讀書(shu) 月自2000年創辦至今,累計舉(ju) 辦豐(feng) 富多彩的文化活動9000餘(yu) 項,吸引1.8億(yi) 人次參與(yu) ,邀請文化名人200餘(yu) 位。
今年,第二十三屆深圳讀書(shu) 月的主題是“讀時代新篇 創文明典範”。日前,多位專(zhuan) 家學者在深圳最高建築的“雲(yun) 書(shu) 房”,圍繞全民閱讀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尤其是如何助力涵養(yang) 科學精神、人文精神、藝術精神,展開了一場名副其實的“高端對話”。大家一致認為(wei) ,“三種精神”的本質是“求真”“求善”“求美”,三者既相互獨立又融會(hui) 貫通,能夠深度融入城市生活,嵌入城市基因,塑造城市文明,而不論哪個(ge) 領域、哪種精神,都離不開“站在前人肩膀上”的深度閱讀。
閱讀培育科學精神
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發展給無人控製技術帶來了哪些革命性的進步?無人機還能在社會(hui) 生產(chan) 和生活中發揮什麽(me) 重要作用?10月29日下午,由深圳大學城圖書(shu) 館主辦的名家講座《基於(yu) 大數據的無人機創新應用》在線上如約而至,吸引上百名讀者收看。
深圳大學城圖書(shu) 館又名深圳市科技圖書(shu) 館,數字資源館藏在廣東(dong) 省內(nei) 排名第二。依托這些資源,該館不僅(jin) 為(wei) 大學城內(nei) 三所高校提供高質量的文獻信息保障服務,同時還積極麵向全市的高新技術企業(ye) 、科研機構和廣大市民服務。“我們(men) 通過舉(ju) 辦各種活動,將大學城的高端智力資源輻射至整個(ge) 深圳市,數萬(wan) 名大學城師生及廣大市民在這裏了解到當代各學科領域的新思想和新前沿,也碰撞出各種思想火花。”深圳大學城圖書(shu) 館館長李桂芬說。
沿著緩緩流淌的大沙河東(dong) 行2公裏,深圳大學麗(li) 湖校區洗星灣畔,一座巨型建築赫然聳立。“俯瞰這棟樓,猶如一把金鑰匙,幫助同學們(men) 開啟通往知識殿堂的大門。”深圳大學圖書(shu) 館館長陳大慶告訴記者,這就是剛啟用的麗(li) 湖校區中央圖書(shu) 館。“這棟樓叫‘啟明’樓,‘啟’迪智慧,‘明’理篤行,豐(feng) 富的藏書(shu) 、現代的設計、舒適的環境,希望讀者能在此盡情汲取知識的養(yang) 分。”
繼續往東(dong) 1公裏,便是高科技企業(ye) 雲(yun) 集的南山智園。深圳市皓文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崔榮明,2001年從(cong) 浙江大學畢業(ye) 後就南下打拚。有需要時,他會(hui) 去大學城圖書(shu) 館查閱電氣工程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空閑時,他會(hui) 去智園黨(dang) 群服務中心的書(shu) 吧讀讀詩歌。崔榮明感慨道:“深圳各種閱讀空間林立,讀書(shu) 真是太方便了。我在南山,不論是逛商場,還是坐地鐵,看到的公益廣告都是附近高校的院士代言的。潛移默化之間,整座城市就形成了一種科學精神。要不然,南山區也不會(hui) 誕生4300多家像我們(men) 這樣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e) 。”
閱讀涵養(yang) 人文精神
從(cong) 深圳市中心一路向東(dong) 北行駛,可見道路兩(liang) 側(ce) 逐漸開闊。來到2017年剛掛牌成立的坪山區,道路在施工,大樓在長高。然而,這個(ge) 從(cong) 深圳市大工業(ye) 區成長起來的新行政區,並非一片鋼筋水泥。在碧水環繞、綠樹婆娑的坪山區中心公園,集中了圖書(shu) 館、美術館、大劇院、展覽館、文創體(ti) 驗館、會(hui) 議中心、書(shu) 城、影城等場館,這個(ge) 壯觀的坪山文化聚落,已然成為(wei) 深圳東(dong) 部的文化地標。
“如果說深圳是閱讀之城,那坪山圖書(shu) 館就是我們(men) 坪山人的幸福之地。”讀者唐義(yi) 紅說,剛到坪山時,這裏遠離市區、不通地鐵,特別是缺少文化活動令她感到失落。“2019年,坪山圖書(shu) 館開館,感覺生活一下子有了光彩。更沒想到的是,著名哲學家周國平老師竟然是我們(men) 這個(ge) 新圖書(shu) 館的館長。原本隻能出現在書(shu) 本中的大家,突然變得近在咫尺。”唐義(yi) 紅稱,圖書(shu) 館已成為(wei) 她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她眼中的坪山也變得越來越人文。
一直致力於(yu) 推廣全民閱讀的深圳讀書(shu) 月組委會(hui) 總顧問王京生也是坪山圖書(shu) 館的常客。在他看來,一個(ge) 城市的發展,先拚經濟,再拚管理,但最終拚的是文化。
10月23日,由坪山文化智庫專(zhuan) 家、坪山圖書(shu) 館理事尹昌龍博士主講的明新大講堂《詩歌與(yu) 城市的交響》結束了六個(ge) 課時的精神盛宴。49名全勤聽課的學員興(xing) 高采烈地領到了結課證書(shu) 。每次都乘坐高鐵來館上課的讀者崔祥軍(jun) 分享說,“從(cong) 詩歌與(yu) 城市交響的視角,我們(men) 可以看到詩人將自身個(ge) 體(ti) 與(yu) 城市主體(ti) 的命運緊密相連,成為(wei) 和諧共生的整體(ti) 。我想這與(yu) 當今我們(men) 提倡的精神文明建設有相似之處……”
閱讀陶冶藝術精神
“我走過世界上很多城市,但沒有一個(ge) 城市像深圳這樣,那麽(me) 多家庭,那麽(me) 多孩子聚集在書(shu) 城盡享讀書(shu) 之樂(le) ,這快樂(le) 溫馨的場麵,我永遠都會(hui) 記得。”這是深圳書(shu) 城中心城留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幹事博科娃女士的美好印象。“讀書(shu) 之樂(le) ”帶有審美情調,宋代詩人翁森以“舞雩歸詠春風香”“瑤琴一曲來薰風”來形容。
深圳蓮花山下,美術館、博物館、圖書(shu) 館、書(shu) 城等文化設施配備齊全。從(cong) 深圳書(shu) 城中心城美學生活館步行十分鍾,便能抵達深圳福田蓮花山草地音樂(le) 節的現場。據了解,“全公益古典露天音樂(le) 節”是深圳地標式的存在,每年向市民免費派發上萬(wan) 張音樂(le) 會(hui) 門票,深圳市民可以通過線上搶票的方式獲得參加活動的機會(hui) 。深圳大學傳(chuan) 播學院研究生陳嘉欣說:“這是我第一次在戶外草地上,以輕鬆隨性而不是正襟危坐的狀態欣賞古典音樂(le) 。對經典音樂(le) 的創新改編,通過炫酷的燈光效果和舞台表演呈現,讓觀眾(zhong) 沉浸體(ti) 驗了一場愉快的音樂(le) 派對。”據了解,陳同學正處於(yu) 為(wei) 畢業(ye) 設計搜集素材的階段,參與(yu) 體(ti) 驗豐(feng) 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對激發創新創意靈感有著不言自明的作用。
2021年,第七屆草地音樂(le) 節從(cong) 線下“遷移”線上,直播觀看人數近2000萬(wan) 人次。資深樂(le) 評人、深圳大學傳(chuan) 播學院教授辜曉進指出,戶外音樂(le) 節的誕生意味著大家能夠以廉價(jia) 甚至免費的條件入場,實現雅俗共賞。
“實現市民文化權利”是深圳十大觀念之一。蓮花山草地音樂(le) 節和深圳讀書(shu) 月都是為(wei) 深圳市民打造的文化品牌活動,貫徹藝術和知識“全民共享”的理念,通過長期努力推廣和不斷創新,陶冶城市藝術精神,涵養(yang) 城市文化氣質,共同塑造深圳的城市文化與(yu) 文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