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駕駛位沒方向盤 無人接駁車將在北京率先上路
本報訊(記者 曹政)昨天,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工作辦公室發布了全國首個(ge) 針對不配備駕駛位和方向盤的短途載客類智能網聯新產(chan) 品的規範性文件——《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無人接駁車管理細則(道路測試與(yu) 示範應用)》(以下簡稱《細則》),在國內(nei) 率先以編碼形式給予無人接駁車相應路權。
這是北京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實現的又一關(guan) 鍵性管理突破。作為(wei) 自動駕駛這一新興(xing) 技術的重要落地產(chan) 品,無人接駁車目前尚不屬於(yu) 納入工信部規範管理的道路機動車輛,無法獲得開放道路行駛權,行業(ye) 發展整體(ti) 處於(yu) 在封閉半封閉園區進行測試示範的階段。
“企業(ye) 對無人接駁車在開放道路機動車道場景下的應用與(yu) 落地有強烈訴求,亟須相應政策規範進行賦權與(yu) 管理。”市自駕辦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本次發布的《細則》是北京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2+5+N”政策體(ti) 係的進一步完善與(yu) 補充,豐(feng) 富了載客類車型的管理規範。《細則》整體(ti) 以安全可控為(wei) 基本原則,參照機動車管理規則,通過發放車輛編碼的方式,給予無人接駁車相應路權,允許其在先行區60平方公裏範圍基礎上申請行駛線路,依示範區批準分階段開展道路測試與(yu) 示範應用活動。記者獲悉,2021年4月,依托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北京率先在亦莊設立了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實施範圍主要包括亦莊新城225平方公裏規劃範圍及大興(xing) 國際機場。
據介紹,《細則》探索了新產(chan) 品的上路通行規則。基於(yu) 無人接駁車的產(chan) 品特性及發展訴求,並綜合考量相關(guan) 部門意見,先行區參照機動車管理規則,率先通過發放車輛編碼的方式,允許不配備方向盤和駕駛位的載客類新產(chan) 品在開放道路機動車道行駛。
無人接駁車上路後如何規範管理?事前準入方麵,在滿足申請主體(ti) 與(yu) 測試車輛相關(guan) 規定的基礎上,要求必須配備車內(nei) 駕駛人,並嚴(yan) 格規範其作為(wei) 駕駛人和管理員兩(liang) 方麵職責。在事中管理方麵,通過有效執行備案機製、積分管理、清零機製等全方位的事中管理機製,深入保障測試車輛行駛安全。在事後處理方麵,借鑒示範區成熟的管理經驗,明確事故責任認定以及交通違法處理方式,並對事故數據進行管理。
“在深入調研行業(ye) 產(chan) 品的基礎上,《細則》按照車規級安全性要求,從(cong) 基本要求、部件、配置、功能、性能、安全6大維度30個(ge) 細分項明確無人接駁車產(chan) 品參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測試車輛需通過封閉場地測試、仿真測試以及實驗室測試三大類、共計115項測試項目。其中,從(cong) 無人接駁車產(chan) 品功用出發,就站點停靠、線路規劃等特定場景做出了針對性設計與(yu) 要求。
作為(wei) 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年內(nei) 落地的又一項國內(nei) 首創性政策,本次《細則》製定積極實踐先行區鼓勵新產(chan) 品、新技術、新模式應用推廣的建設方針,有效助力營造政策友好型營商環境、服務“兩(liang) 區”高質量發展。通過實施細則,將有助於(yu) 北京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智能網聯無人接駁車場景的安全、高效落地,為(wei) 未來無人化、商業(ye) 化試點奠定基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