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江豚逐浪”見證生態環境蝶變(人民時評)

發布時間:2022-11-09 09:55:00來源: 人民日報

  珍稀動物頻頻露麵,盡顯自然之美、生態之美。保護野生動物,就是在守護我們(men) 的美麗(li) 家園

  長江江豚自然種群數量較2017年的1012頭有所恢複;宜昌葛洲壩下、黃石戴家洲、江西湖口和江蘇的部分江段,江豚數量呈現明顯增長;武漢江段等一些過去的分布空白區,也發現了江豚的身影……近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公布了2022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初步觀察結果。對江豚種群分布區域和數量的新發現,為(wei) 今後更有針對性地開展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長江江豚是長江現存唯一的鯨豚類動物、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檢驗長江大保護成效和長江生態係統健康狀況的重要指示物種。近年來,長江沿江省市把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重要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積極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轉折性變化。隨著長江魚類資源變多,水體(ti) 的生物多樣性增加了,江豚的種群狀況也因此逐步向好。“江豚逐浪”的情景頻頻出現,成了長江生態持續好轉的有力證明。

  從(cong) 熱帶雨林到青藏高原,從(cong) 東(dong) 海之濱到西南腹地,如今在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走進公眾(zhong) 視野,新物種、新記錄種不斷被發現。不少多年未見的物種再度出現在人們(men) 的視野,越來越多地方成為(wei) 野生動物的安居家園。珍稀動物頻頻露麵,盡顯自然之美、生態之美,也讓更多人認識到,野生動物是地球上自然生態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保護野生動物,就是在守護我們(men) 的美麗(li) 家園。

  我國野生動物生存環境持續改善,得益於(yu) 各地區各部門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十年來,我國加快建設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有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wan) 處。初步劃定的全國生態保護紅線麵積,不低於(yu) 陸域國土麵積的25%,覆蓋了全國生物多樣性分布的關(guan) 鍵區域,最大限度地保護了珍稀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與(yu) 此同時,我國實施野生動物拯救繁育工程,為(wei) 朱鹮等瀕危物種提供了更好生存環境。目前,我國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亞(ya) 洲象等1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已基本扭轉持續下降的態勢,實現穩中有升。野生動物種群逐漸複壯,使得生態係統完整性能夠持續恢複。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升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保護好野生動物,重點在於(yu) 把握好保護的全麵性、係統性和相關(guan) 性,因地製宜開展保護、管理、保障等工作。當前,生存環境喪(sang) 失與(yu) 退化、氣候變化等因素,還威脅著我國一些野生動物的生存。繼續發揮野生動物保護規範體(ti) 係的應有作用,在保護好野生動物棲息地、遷徙通道的同時,嚴(yan) 厲打擊濫捕濫獵違法犯罪行為(wei) ,斬斷非法利益鏈,野生動物才能更自在地與(yu) 人類共享大自然,生物多樣性這一人類永續發展的基礎才能築得越來越牢固。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的國家之一。堅持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凝聚合力提高野生動物保護水平,我們(men) 一定能讓重要生態係統、生物物種和生物遺傳(chuan) 資源得到全麵保護,促進形成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良好局麵。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