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種植、養護行道樹如何避免"綠化浪費"?
行道樹是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與(yu) 市民的生產(chan) 生活息息相關(guan) 。因此,選擇樹種、規劃布局、種植管護等各個(ge) 環節都應充分聽取市民的意見建議,更好滿足群眾(zhong) 需求。
近段時間,有讀者來信反映,個(ge) 別地方仍然存在引進不適宜當地環境的樹種、頻繁更換行道樹、亂(luan) 砍濫伐已成材樹木等現象。對此,一些讀者和專(zhuan) 家表示,在城市綠化中應堅持科學決(jue) 策、民主決(jue) 策,尊重科學規律、結合地方特色,集思廣益,讓行道樹成為(wei) 城市亮麗(li) 的風景線。
種植行道樹不能“無心插柳”
近期,江蘇鹽城市讀者李超來信反映,當地曾選用香樟樹作為(wei) 行道樹種,但鹽城地處蘇北,一旦碰上幹旱或寒凍,香樟樹就很難存活。“那年接連碰上秋季幹旱、冬季寒流,旱、冷交加,不少香樟樹都枯死了。”李超說,“後來改種銀杏樹,比較適合這裏的氣候環境,銀杏樹長得不錯,尤其是秋季,金黃的樹葉特別漂亮,市民們(men) 都很喜歡。”
有讀者反映,一些地方在種植、養(yang) 護行道樹時方案不夠科學,造成不小的“綠化浪費”。四川蒼溪縣讀者肖洪江所在的街道最初選擇塔鬆作為(wei) 行道樹,但沒過幾年,路邊的塔鬆老枝鬆散、小枝下垂,於(yu) 是換成了高大挺拔的楊樹。可是楊樹栽下去後長勢不好,又換成了梧桐。沒想到,梧桐落葉多,又準備換成榕樹、銀杏。“前期沒有科學論證,後期沒有精心管護,行道樹栽了換、換了栽,不僅(jin) 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而且始終沒有長大成材的行道樹,城市觀感不太好。”肖洪江說。
“行道樹的種植不僅(jin) 要考慮樹木生長情況,還要結合城市人居環境,科學地對樹木進行修剪和管護。”山東(dong) 濰坊市讀者何悅東(dong) 說,比如在道路交叉口的視距三角形範圍內(nei) 種植較高行道樹會(hui) 形成視覺盲區,造成行車安全隱患;在土壤結構不適合大型樹種生長的地段,行道樹根係發育受阻,長大後會(hui) “頭重腳輕”,容易造成倒伏;行道樹樹種過於(yu) 單一,加上化學藥物的不合理使用,導致病蟲害頻發。
行道樹與(yu) 市民生活息息相關(guan) ,許多市民都對行道樹的種植、管護提出意見建議。貴州貴陽市網友羅女士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反映,自家附近的行道樹被修剪得光禿禿,缺乏生機,影響市容。上海嘉定區網友馬先生覺得附近路上行道樹種植太少,一到夏天,在路上行走,缺乏陰涼,十分炎熱。“行道樹從(cong) 種植到管護,都需要經過科學論證和決(jue) 策,也要充分考慮民眾(zhong) 的意見,更好滿足市民居住和出行需求,提升幸福感。”馬先生說。
還有讀者來信反映,不少城市都選擇楊樹、梧桐等相同的植物作為(wei) 行道樹,城市景觀高度趨同,“基本沒啥分別”。“行道樹千篇一律,沒有地方特色,也體(ti) 現不出當地的生態文化特點。”四川瀘縣讀者江楓說,其實地方的鄉(xiang) 土樹種都有許多故事,是當地曆史文化傳(chuan) 承的有機載體(ti) ,“有關(guan) 部門選擇行道樹時應注重傾(qing) 聽群眾(zhong) 的聲音,多選擇那些能體(ti) 現地方特色、能傳(chuan) 承曆史文化記憶的樹種。”
城市綠化應吸收各方麵的意見建議
如何協調保護行道樹與(yu) 城市發展之間的關(guan) 係?雲(yun) 南昆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景觀分院院長王軍(jun) 說起一段往事。2013年,昆明市西壩路決(jue) 定改擴建,涉及大大小小11項工程,其中就準備移除大量行道樹。“西壩路路北的行道樹較多,還有幾株生長年限較長、長勢良好的藍桉,當時已長到約4層樓高。周邊居民聽說要把樹移走,紛紛提意見。”王軍(jun) 說,園林部門為(wei) 此專(zhuan) 門舉(ju) 辦了行道樹移植方案聽證會(hui) 。結果,多數代表不支持大規模移植行道樹的方案,希望在保護現有行道樹的前提下合理擴建西壩路,爭(zheng) 取雙贏。
聽證會(hui) 後,園林部門采納了群眾(zhong) 代表的意見,重新設計了西壩路改擴建方案,采取工程措施、調整道路線形,盡可能保留這些承載群眾(zhong) 記憶的行道樹。改擴建後的西壩路不但路麵寬闊平坦,而且兩(liang) 旁行道樹長勢旺盛,周邊居民交口稱讚。
“城市綠化中的科學決(jue) 策集中體(ti) 現在編製規劃時能否充分尊重科學規律。”浙江湖州市南潯區南潯鎮村鎮建設辦副主任蔡果夫表示,有關(guan) 部門在編製綠化規劃時應與(yu) 國土空間其他種類的規劃相銜接,盡量疊加到同級國土空間規劃的一張圖上來,實現“多規合一”。帶位置上報、帶圖斑下達綠化任務,將規劃綠化空間明確落實到國土空間規劃中並上圖入庫。同時,按照城鄉(xiang) 綠化一體(ti) 化發展理念,合理確定規劃範圍、綠化目標任務,用“精雕細琢”取代“粗枝大葉”,既要滿足生態、經濟、景觀的要求,也要滿足健康、安全、宜居的需求。
“鼓勵市民參與(yu) 城市綠化建設項目的決(jue) 策,不僅(jin) 是民主決(jue) 策的具體(ti) 體(ti) 現,更讓市民在參與(yu) 決(jue) 策的過程中增強綠化意識和經營城市意識,為(wei) 加快城市綠化步伐打下良好的群眾(zhong) 基礎。”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hui) 全國委員會(hui) 委員許澤瑋看來,城市綠化的群眾(zhong) 基礎越好,越能提升決(jue) 策效率和效果。
廣東(dong) 汕頭市讀者何慧林來信建議拓寬民主決(jue) 策渠道,體(ti) 現城市治理溫度。“除了電話、短信、網絡等意見征集外,有關(guan) 部門還可以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代表等麵對麵交流,最大範圍吸收合理意見建議,完善管理思路。尤其是涉及曆史文化街區、重要景觀道路、移植數量較大的項目,更應在充分征集市民意見的基礎上調整優(you) 化方案,切忌走過場、做樣子。”何慧林說,“尤其是對可能引發爭(zheng) 議的條款、決(jue) 定要慎之又慎。”
許澤瑋認為(wei) ,除了專(zhuan) 家和市民,還應鼓勵更多元的市場主體(ti) 參與(yu) 到行道樹的種植、管護過程中,市場促綠、市場興(xing) 綠。“具體(ti) 而言,在行道樹相關(guan) 工程項目的招標過程中,注重吸納先進技術力量,重點考察技術水平水準,提高綠化規劃質量和建設水平。在規劃設計上,則應體(ti) 現以樹為(wei) 主、灌花草相隨、和諧搭配的原則,采用先進的設計手段,體(ti) 現設計創新。”許澤瑋說,還可以廣泛開展綠地認養(yang) 活動,對投資綠地建設或管理的,可擁有一定年限的綠地命名權和廣告使用權;吸引單位和個(ge) 人投資建設道路兩(liang) 旁的綠化帶甚至小公園,提高街道綠地管理質量。
科學決(jue) 策、民主決(jue) 策還需製度保障
江西上栗縣濱河南路曾引進栽種了一批名貴樹種,可是疏於(yu) 管護,成活率並不理想。針對這種狀況,上栗縣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局啟動聯席會(hui) 議機製,召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zhuan) 家學者和居民代表,廣泛聽取意見。
“我們(men) 聽取了各方意見,建立完善了相關(guan) 製度,從(cong) 源頭加強行道樹管護和城市綠化管理。”上栗縣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局局長柳振金說,“聯席會(hui) 議機製及時製止、糾正城市綠化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最大限度保護好城市綠地,確保城市生態環境、居民生活品質積極向好。”在聯席會(hui) 議機製督促下,有關(guan) 部門結合實際情況“去枯留活”,補種一批便於(yu) 管護的鄉(xiang) 土樹種,還順勢打造數個(ge) “口袋公園”和休閑綠地,為(wei) 市民提供了更多舒適的活動場所。
製度建設是科學決(jue) 策、民主決(jue) 策的有力保障。“各地需製定配套的地方法律和行政規章,為(wei) 依法治綠提供法律依據。”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張勝軍(jun) 建議,在完善立法的基礎上,各地應健全城市園林綠化行政執法機構,配齊執法人員,加大執法力度,嚴(yan) 格維護城市“綠線”,任何單位和個(ge) 人都不能隨意占用綠地或毀壞行道樹。
為(wei) 了保證決(jue) 策的科學性,江蘇南京市出台《“綠色圖章”管理製度》,加強綠化方案審查,規範審查內(nei) 容和工作流程,提升綠化設計方案的科學性、節約性、實用性。據南京市綠化園林局綠化管理處處長臧廷亮介紹,南京市所有園林綠化工程都有一道“綠色圖章”審查程序,每一棵行道樹的樹種、大小、高度、位置、距離等都是審查的重要內(nei) 容,根據規範需要嚴(yan) 格審核。“比如新栽的行道樹,要求胸徑不超過15厘米,而補植的行道樹胸徑最大不超過20厘米。這些標準在實際工作中都須嚴(yan) 格執行和落實。”臧廷亮說。
為(wei) 了讓一線園林綠化工作人員作業(ye) 時有據可依,四川眉山市園林綠化服務中心編製了《城市園林綠化養(yang) 護管理技術手冊(ce) 》。手冊(ce) 涵蓋了綠地內(nei) 植物的整形修剪、鬆土除草、補植更新等內(nei) 容,綠地保潔、附屬設施的管理等也納入其中。“手冊(ce) 編製時非常注重實操性,讓工作人員一看就知道應該怎麽(me) 做,這有效提高了眉山城市園林綠化養(yang) 護管理水平。”眉山市園林綠化服務中心綠化科技科科長陳濤說。手冊(ce) 末尾還附有城市園林養(yang) 護月曆、草坪養(yang) 護管理月曆、城市園林樹木整形修剪工作月曆等,以表格形式列出每個(ge) 月需要做的工作,讓園林綠化工人工作有標準可依。
“監督管理機製在製度建設中也必不可少,各地應該強化責任追究,及時製止糾正違背科學規律和群眾(zhong) 意願搞綠化的錯誤行為(wei) ,對造成不良影響和嚴(yan) 重後果的,要依法依規追責。”山西陽泉市讀者王祥斌表示。
版式設計:汪哲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