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平台經濟更需要引導

發布時間:2022-11-15 10:20:00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王娜(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平台經濟是我國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社會(hui) 資源配置效率、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推動力量,是穩增長、穩就業(ye) 的重要載體(ti) 。

  近年來,我國平台經濟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顯現了一些問題。從(cong) 市場經營層麵來看,一是由於(yu) 平台經濟網絡效應和贏者通吃的特點,平台企業(ye) 壟斷行為(wei) 較為(wei) 普遍;二是由於(yu) 平台經濟中企業(ye) 不正當競爭(zheng) 等行為(wei) ,侵害平台內(nei) 經營者和消費者權益現象時有發生;三是由於(yu) 平台經濟不斷向社會(hui) 公共領域拓展,引發的社會(hui) 問題日益顯現。與(yu) 此同時,從(cong) 國家發展層麵來看,我國平台經濟的發展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平台經濟模式創新有餘(yu) ,技術創新不足;二是平台經濟國內(nei) 市場份額較大,國際市場開拓較少;三是平台經濟金融資產(chan) 占比較高,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程度較低。

  近兩(liang) 年,針對平台經濟在市場層麵的亂(luan) 象,我國加強了對平台經濟的治理,平台經濟競爭(zheng) 秩序穩步向好,但還需要進一步結合國家發展引導平台經濟健康持續發展。重點可以從(cong) 以下方麵入手:

  一是引導平台經濟補齊創新“短板”。平台經濟的發展始於(yu) 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但目前從(cong) 研發投入看,我國平台企業(ye) 與(yu) 美國相比還存在差距。從(cong) 高價(jia) 值專(zhuan) 利看,無論是擁有量還是被引率,我國平台企業(ye) 的表現都有待加強。在國內(nei) 人口“流量”日益見頂的背景下,平台企業(ye) 更應通過技術創新來實現良性發展。國家應多舉(ju) 措支持平台企業(ye) 加大創新投入,加強基礎性研發,鼓勵有條件的平台企業(ye) 加大基礎研發投入力度,參與(yu)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使我國平台企業(ye) 摒棄過度同質化、低水平的競爭(zheng) ,回歸健康競爭(zheng) 、回歸創新為(wei) 要的邏輯。在模式創新的“長板”基礎上,更加注重底層技術創新“短板”,成為(wei) 突破數字經濟領域“卡脖子”技術的先行軍(jun) 、主力軍(jun) 。

  二是引導平台經濟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我國平台企業(ye) 在全球化發展水平方麵,遠落後於(yu) 國外領先平台企業(ye) 。隨著我國平台經濟進入存量競爭(zheng) 階段,積極推進全球化發展,尋找新的用戶增長來源是平台企業(ye) 發展的重要方向。但同時應看到,我國平台企業(ye) 海外經營仍存在對所在國相關(guan) 法規政策把握不夠、合規控製措施不到位的問題,我國政府、行業(ye) 協會(hui) 等應加強助力平台企業(ye) 全球化發展的支撐保障措施,支持企業(ye) 參與(yu) 數據跨境流動、數字貨幣等領域相關(guan) 議題談判和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zheng) 國際協調,探索在跨境電商、電子支付等優(you) 勢領域,率先形成國際通用規則的“中國方案”。

  三是引導平台經濟賦能實體(ti) 經濟。當前,我國消費互聯網平台正進入“瓶頸期”,而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正方興(xing) 未艾,產(chan) 業(ye) 互聯網正蓬勃興(xing) 起。我國平台經濟具有較好的數據貫通能力和智能分析能力,能夠更好地幫助實體(ti) 經濟升級營銷模式,提升管理決(jue) 策效率和營銷係統化能力。還可以利用平台應用的能力,提升實體(ti) 經濟中的產(chan) 業(ye) 鏈協同協作效應。因此,政府應積極地引導、支持消費互聯網平台轉型發展,對平台企業(ye) 在新技術、新業(ye) 態等方麵的探索和投資布局給予更大的包容與(yu) 支持,發揮平台優(you) 勢助力構建我國自主可控的產(chan) 業(ye) 生態,在上下遊聯動、數實融合中創新孵化。

  四是引導平台投資秉持長期主義(yi) 。長期以來,以風險資本為(wei) 代表的金融資本在平台經濟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金融資本的投資邏輯要求平台企業(ye) 的投資主要用於(yu) 擴張市場,提升平台企業(ye) 未來上市後的估值,從(cong) 而實現股東(dong) 利益最大化,特別是短期回報最大化。這既擠占了平台企業(ye) 在創新方麵的投資,更製約了平台企業(ye) 服務於(yu) 實體(ti) 經濟的能力。這也是導致平台企業(ye) 過度競爭(zheng) 、無序擴張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政府應引導金融資本積極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引導資金投向個(ge) 性化高附加值的技術創新領域,使金融資本逐漸轉向依靠基礎技術和實體(ti) 經濟實現長期增值。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