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銀發族”破解“數字困境”
構建有溫度、無障礙的網絡環境
為(wei) “銀發族”破解“數字困境”
海外網 武慧敏
目前,“銀發族”正加速融入網絡社會(hui) ,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行動持續推進,老年群體(ti) 上網、用網的需求活力進一步激發。專(zhuan) 家認為(wei) ,政府引導、企業(ye) 主導、社會(hui) 幫扶、家庭反哺等方麵齊頭並進,將積極破解老年人數字鴻溝難題、促進數字紅利惠及全民。
推動老年群體(ti) 融入互聯網
“智能手機什麽(me) 都好,就是很多功能用不明白”“使用26鍵輸入法時,我手指頭粗,經常一按就按倆(lia) ”“一不小心就會(hui) 點到廣告,還不好關(guan) ”“手機經常會(hui) 自動安裝一些軟件”……麵對各類互聯網應用,不少老年人直言不便。
近日,中央民族大學相關(guan) 調研組公布的一份調研報告,反映出互聯網時代老年人的“數字困境”。報告顯示,在對老年模式的認知、使用狀況調查時,隻有1.18%的受訪者表示“非常了解,始終使用”,13.24%的受訪者表示“比較熟悉,經常使用”。67.5%和58.3%的老人認為(wei) 上網時的字號、字間距不符合他們(men) 的生理狀況,難以看清文字。47.75%的老年人明確表示不太願意學習(xi) 新應用軟件,很多受訪者拒絕接觸“非必需”軟件。
近年來,國家有關(guan) 部門陸續出台互聯網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方案,推動老年群體(ti) 融入互聯網,推進民生服務便利共享。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guan) 於(yu) 切實解決(jue) 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明確提出“堅持解決(jue) 突出問題與(yu) 形成長效機製相結合”等。
2021年,工信部開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zhuan) 項行動”,重點工作包括互聯網網站與(yu) 移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等。工信部發布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抓好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zhuan) 項行動實施工作的通知》,要求積極融合運用新技術,切實促進產(chan) 品豐(feng) 富多樣和服務方便可及,提升互聯網應用無障礙化普及率。
在政策引導下,不少互聯網平台推出“關(guan) 懷模式”的服務和功能。例如,今年4月,微信上線“聽文字消息”功能,用戶開啟後點擊文字消息即可聽到語音朗讀,從(cong) 而幫助有閱讀困難的用戶更好地享受數字化生活帶來的便利。美團、支付寶、抖音等擁有較多老年用戶的熱門應用軟件均推出了“長輩模式”按鈕,百度推出了單獨的“百度大字版”“百度地圖關(guan) 懷版”等。
用心用情彌合“數字鴻溝”
一係列互聯網適老化、去障礙化改造舉(ju) 措初見成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顯示,2022年上半年,中國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速,數字適老化及信息無障礙服務持續推進。截至2022年6月,工信部已組織完成對452家網站和應用軟件的適老化、無障礙化改造和評測,不斷貼近老年人和殘障人士的應用需求。
互聯網適老化、去障礙化改造的緊迫性日益凸顯,消除“數字鴻溝”的核心從(cong) “要不要”變為(wei) 了“怎麽(me) 做”,進行更貼合實際、更貼近用戶需求的互聯網改造成為(wei) 數字時代公共服務的重要議題。
有研究機構對首批列入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名單的互聯網應用進行梳理後發現,相關(guan) 應用改造進度參差不齊,大部分舊版應用遠未達到合格水平。比如,個(ge) 別應用軟件的關(guan) 懷模式隻出現在首頁,一旦跳轉到其他頁麵,就會(hui) 回到正常模式;許多互聯網適老化改造都是站在年輕人的角度來考慮老年人的需求,將適老化改造簡單理解成調大音量和字體(ti)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目前專(zhuan) 門針對適老化產(chan) 品及服務的標準較少,產(chan) 品服務質量有待提升。
隨著互聯網適老化、去障礙化改造的深入推進,消除“數字鴻溝”的舉(ju) 措更應落到實處、杜絕“表麵文章”。中國政法大學法治傳(chuan) 播研究中心副主任萬(wan) 蓉認為(wei) ,對老年群體(ti) 定期的基礎性調研不充分,加上互聯網適老化改造缺乏數字化標準,導致很多情況下改造流於(yu) 表麵。在改造過程中,還需要更多地通過傳(chuan) 統渠道進行公益宣傳(chuan) ,以幫助老年人養(yang) 成參與(yu) 、使用網絡的習(xi) 慣。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有關(guan) 方麵應用心用情推進信息無障礙建設,彌合“數字鴻溝”,在各種升級迭代中努力做減法。通過降低操作門檻,真正提高老年用戶體(ti) 驗,讓全社會(hui) 共享數字發展紅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