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的博物館門票怎到了黃牛手裏
作者:龍之朱
連續搶了半個(ge) 月沒有一次能搶到,但找黃牛卻可以輕鬆預約到當日門票。當下,不少已經免費向公眾(zhong) 開放的博物館,成了個(ge) 別黃牛牟利的工具。據媒體(ti) 調查發現,在一些電商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上,隻要肯花一二十元到上百元,就能買(mai) 到緊俏的博物館免費門票。
那些花錢逛博物館的人群,多為(wei) 真正熱愛博物館的遊客或帶孩子參觀的家長,在某種意義(yi) 上說,他們(men) 的需求是一種剛性需求。也因此,即便花了一些錢,至少也滿足了願望。然而,依靠畸形的市場調節滿足的願望,總歸會(hui) 成為(wei) 一根刺,如鯁在喉,令人不快。
黃牛肆意兜售門票,不僅(jin) 侵占了原本免費提供的公共文化資源,擾亂(luan) 了公共秩序,也人為(wei) 製造了緊缺,且涉嫌利用公共資源牟利,並不足取。那麽(me) ,問題來了,免費的博物館門票又是怎樣到了黃牛手裏?
一方麵,黃牛多用刷票軟件惡意搶票,或破解係統漏洞入侵,或生成虛擬身份證號碼提前預約;另一方麵,黃牛能夠公然出售免費票,也與(yu) 平台監管沒能及時跟進有關(guan) 。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種惡意搶票的行為(wei) 層出不窮,不僅(jin) 僅(jin) 是博物館門票,像火車票、演唱會(hui) 門票、醫院網上掛號等等,隻要是存在緊缺的領域,往往都會(hui) 滋生此類惡劣行為(wei) 。問題是,針對這種惡意搶票行為(wei) ,當事機構有沒有采取相應的舉(ju) 措進行遏止?
已有專(zhuan) 家指出,博物館方麵應從(cong) 技術上多一些設定,比如同一賬號或同一身份證號每個(ge) 月限定購票數量;單一用戶在某段時間內(nei) 訪問頻次超過某個(ge) 量值時,係統將自動對其攔截並阻斷訪問;對出現不正常購票行為(wei) 的賬號,暫停其購票資格等等。同時,采用智能驗證碼等技術手段,防止黃牛通過外掛軟件搶票下單。
正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隻要真正把心思用在公眾(zhong) 身上,辦法總是會(hui) 有的。但現實中,我們(men) 看到的多是撇清責任或高高掛起。此前,陝西曆史博物館曾就黃牛問題回應稱,從(cong) 未授權任何第三方平台提供或銷售各類與(yu) 本館有關(guan) 的團隊、跟團產(chan) 品(包括所有收費產(chan) 品),由此導致的無法入館參觀等其他可能損害您權益的行為(wei) 均與(yu) 本館無關(guan) 雲(yun) 雲(yun) 。客觀而言,這樣的回應缺乏解決(jue) 問題的誠意,倒更像是一則“免責聲明”,非但不能阻止黃牛,也難以讓民眾(zhong) 信服。
此外,免費的門票在電商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出售,價(jia) 格監管部門應該有所作為(wei) ,不能聽任互聯網成為(wei) 法外之地。
每個(ge) 博物館都承載著厚重的曆史文化,越來越成為(wei) 當下各個(ge) 城市的“文化客廳”。如何遠離黃牛,還博物館一片淨土,確實需要好好斟酌考量。除了從(cong) “堵”上下功夫,堵住購票體(ti) 係上的漏洞外,也要做好“疏”的文章,特別是一些熱門博物館和熱門展覽,更要全力做好觀展服務,比如延長開放時間、設定學生專(zhuan) 場等等,所有這些努力,都是為(wei) 了真正讓文化、文明浸潤人心。當然,大門開放了,歪門邪道也就少了。(龍之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