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民族電影的花兒為什麽這樣紅

發布時間:2022-11-21 09:4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影視銳評】

  作者:何美(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生、中國作家協會(hui) 會(hui) 員)

  今年民族電影創作連添佳作:根據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三代為(wei) 國戍邊的先進事跡改編而成的《花兒(er) 為(wei) 什麽(me) 這樣紅》以樸實真摯的影像再現拉齊尼為(wei) 救落入冰窟的兒(er) 童英勇犧牲的感人事跡,很多觀眾(zhong) 感慨“拉齊尼才是值得我們(men) 去追的星”;根據“三千孤兒(er) 入內(nei) 蒙”真實曆史事件改編的《海的盡頭是草原》,講述一對兄妹在不同時空下踏上尋親(qin) 之旅,催化出一段悲歡離合故事,成就一段民族團結佳話的過程,在電影市場獲得好口碑。民族電影的花兒(er) 為(wei) 什麽(me) 這樣紅,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主要歸因於(yu) 多年來電影創作理念更新,編導演新力量湧現,攝製技術日益提高,運作機製不斷完善。梳理總結成功經驗,能夠助力民族電影常拍常新,佳作迭出,更好地服務於(yu)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大局。

  中華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而民族電影用真摯的情感充盈著石榴的果實,用堅定的信念滋養(yang) 著石榴的根脈。從(cong)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山間鈴響馬幫來》《五朵金花》《劉三姐》《阿詩瑪》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盜馬賊》《黑駿馬》,再到新世紀以來的《買(mai) 買(mai) 提的2008》《十八洞村》《花兒(er) 為(wei) 什麽(me) 這樣紅》,民族電影創作以歌舞、喜劇、懸疑等多種類型展現不同民族獨特的風土人情和積極的精神風貌,從(cong) 曆史、文化等層麵拓展民族文化的格局,挖掘影像的民族文化學與(yu) 人類學價(jia) 值。尤其是近十年,隨著中國電影產(chan) 業(ye) 的高速發展,民族電影在觀照現實生活、描摹時代發展、突破表現形式等方麵作出了與(yu) 時俱進的創新嚐試。

  這種創新首先表現在主題立意上。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幾十年,民族電影側(ce) 重於(yu) 表現在黨(dang) 的領導下,少數民族推翻階級壓迫,實現民族解放,齊心協力建設新中國的故事。進入21世紀,民族電影一方麵延續著以往的主題表達,表現少數民族同胞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生活變遷和精神麵貌,另一方麵將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生態文明等時代新課題、新實踐、新現象當成創作的素材富礦,不斷探索少數民族與(yu) 新征程的連接點,從(cong) 體(ti) 現少數民族地區的創業(ye) 致富、環境保護、非遺保護與(yu) 傳(chuan) 承等故事入手,回應火熱的時代進程和宏闊的社會(hui) 發展。例如,《買(mai) 買(mai) 提的2008》《搶花炮》等展現新疆維吾爾族和粵北壯族火熱的文化生活;《遠去的牧歌》講述哈薩克族牧民由轉場到定居、向現代文明進發的曆史變革;《十八洞村》《秀美人生》分別講述苗族和壯族同胞努力改變生存環境的故事;《真愛》裏的維吾爾族母親(qin) 為(wei) 6個(ge) 民族的19個(ge) 孩子撐起溫暖的家,共同奔向美好生活;《歌聲的翅膀》表現3個(ge) 不同民族的青年音樂(le) 人追求音樂(le) 夢想,踏上采風之旅、深入現實生活的故事。將民族敘事與(yu) 黨(dang) 的領導下各族同胞團結友愛、守望相助、一同投身祖國現代化建設的時代主題相融合,使民族和國家的命運同頻共振,賦予了民族電影更加宏闊的創作視野和更加積極的現實意義(yi) 。

  創新也體(ti) 現在藝術表達上。近年湧現的民族電影多將背景設置在具有鮮明的地域或文化特色的空間中,采用具有較高辨識度的“草原敘事”“高原敘事”“沙漠敘事”“山寨敘事”等風格,對美麗(li) 景觀、風土人情進行藝術呈現,再加上素人表演、少數民族語言對白、歌謠舞蹈等視聽元素,使民族電影獲得了本真自然的審美韻味,更容易讓觀眾(zhong) 在銀幕講述中獲得身份和價(jia) 值認同。比如,《花兒(er) 為(wei) 什麽(me) 這樣紅》《陽光照耀塔什庫爾幹》都拍攝於(yu) 帕米爾高原,茫茫雪原、蒼涼高山的震撼影像搭配演員質樸無華的表演,將民族團結、愛國護邊的主題烘托得更加動人心弦。還有《十八洞村》開篇以大山深處、公雞打鳴、梯田等空鏡頭展現湘西苗族風情;《第一次的離別》采取兒(er) 童視角與(yu) 詩意現實主義(yi) 拍攝手法展現新疆風貌。從(cong) 各美其美到美美與(yu) 共,這些具有鮮明藝術風格的作品,在豐(feng) 富中國電影美學形態的同時,形成了異品同韻的審美特征。

  除了電影人的努力,民族電影的創新發展還得益於(yu) 政府扶持和社會(hui) 關(guan) 注。近年來,各界采取增辦少數民族文學藝術刊物、成立研究機構、舉(ju) 行研討會(hui) 和培訓班等多種手段助力民族電影發展。北京國際電影節開設北京民族電影展單元,集中展映民族電影。中國電影家協會(hui) 成立民族電影工作委員會(hui) ,舉(ju) 辦金雞百花電影節民族電影展映。國家民委、中國作協啟動中國少數民族電影工程,完成電影《家在水草豐(feng) 茂的地方》等。總而言之,近年來民族電影創作穩紮曆史根基、深挖文化底蘊、發掘時代特質,彰顯獨特的藝術思想價(jia) 值。曆史經驗、理論之光照耀現實探索,隨著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的深入推進,以及國家對民族電影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民族電影的花兒(er) 更加嬌豔動人,成為(wei) 中國電影藝術百花園中的亮麗(li) 風景。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