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走共同富裕鄉村振興路
編者按 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全黨(dang) 全國的首要政治任務。為(wei) 推動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走進基層、走進群眾(zhong) ,進一步凝聚黨(dang) 心民心、鼓舞奮進力量,本報今起推出“新時代新征程新偉(wei) 業(ye) ”專(zhuan) 欄,深入宣傳(chuan) 各地各部門用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新思路、新舉(ju) 措、新成效,展示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回到工作崗位後,帶頭學習(xi) 宣傳(chuan) 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與(yu) 群眾(zhong) 共商發展大計的生動場景。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dang) 建促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推進以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把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成為(wei) 有效實現黨(dang) 的領導的堅強戰鬥堡壘。改革開放以來,山東(dong) 創造了不少農(nong) 村改革發展經驗,貿工農(nong) 一體(ti) 化、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經營就出自諸城、濰坊,形成了“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日前,記者踏上諸城大地,近距離感受“諸城模式”的新變化。
農(nong) 民入股分紅幹勁足
清晨太陽初升,諸城市枳溝鎮玉皇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陳會(hui) 升早早來到了蘋果基地,此時采摘的人們(men) 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一筐筐蘋果被陸續抬到精揀區,由專(zhuan) 門的分揀人員套袋裝箱,現場還有質監人員全程監管。
“現在我們(men) 要打造品牌,所以對質量的把控非常嚴(yan) 格。裝箱的蘋果不僅(jin) 品質要好,個(ge) 頭也得差不多大。”陳會(hui) 升介紹,很多經銷商不遠千裏慕名前來訂貨。
上午9點,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山東(dong) 日照市五蓮縣洪凝街道紅泥崖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守英來到基地宣講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這位大山深處的女幹部,曾帶領紅泥崖村村民發展菌菇產(chan) 業(ye) 實現脫貧增收。
枳溝鎮是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的家鄉(xiang) ,站在這片熱土上宣講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張守英心情格外激動:“這些年,黨(dang) 的好政策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真切感受到了幸福和溫暖。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咱們(men) 應該繼續拚,讓好日子繼續開花結果。”
蘋果樹下,幹部群眾(zhong) 圍坐在一起,認真聆聽。1個(ge) 多小時的報告,讓大家信心倍增。隨後,張守英與(yu) 陳會(hui) 升攀談起來:“你們(men) 蘋果種植產(chan) 業(ye) 規模搞得這麽(me) 大,真讓人羨慕。咱們(men) 就得想方設法讓老百姓致富。”
陳會(hui) 升肩上的擔子很重,作為(wei) 合作社理事長,他常常是天一放亮就到基地,和工人們(men) 忙活到半夜。陳會(hui) 升告訴張守英,“現在這2000畝(mu) 蘋果,由我們(men) 社區黨(dang) 委領辦的合作社統一運營,農(nong) 戶通過土地方式入股,采取租金保底、股金分紅,集體(ti) 、農(nong) 戶實行比例分紅。合作社中已有入股社員326人”。
交談中,合作社社員陳聲正將蘋果筐抬上平板車,張守英問他的收入,老陳掰著指頭算:“10多畝(mu) 地都入了股,一年流轉費有7000多元。我還在這裏打工,一天100多元,再加上分紅,一年有5萬(wan) 元收入。”
聽陳聲說完,張守英感觸良多:“早就聽說你們(men) 創新開展黨(dang) 組織領辦合作社的做法。回去後,我要盡快把你們(men) 的經驗用到我們(men) 的工作實踐中,進一步規範提升黨(dang) 支部領辦合作社,在已有14個(ge) 標準化菌菇大棚的基礎上,加快8個(ge) 高標準暖式大棚和菌棒廠建設,把菌菇產(chan) 業(ye) 做大,讓紅泥崖村的村民就近務工。”
孵化器推動果品升級
諸城市國家級農(nong) 林科技孵化器位於(yu) 靠近諸城常山北麓的諸王路東(dong) 側(ce) 。這裏有我國北方最先進的種苗繁育實驗室,年可實現繁育優(you) 質脫毒果樹苗木1000多萬(wan) 株,是山東(dong) 省最大的矮化果樹育苗企業(ye) 。
走進孵化器組培室,玻璃幕牆後一排排工作台整齊分布,工作架上都擺放著培養(yang) 皿。“我們(men) 采用莖尖培養(yang) 配合超低溫及熱處理的方法進行脫毒處理,在培養(yang) 間進行30天左右的培育,再轉移到智能溫室進行1個(ge) 月到2個(ge) 月的馴化煉苗,第三步轉至大田,待粗度達到0.8厘米左右,於(yu) 春秋兩(liang) 季進行嫁接。”諸城市國家級農(nong) 林科技孵化器技術員張淑雲(yun) 介紹道。
“在諸城,由黨(dang) 組織領辦合作社種植的矮化密植蘋果園區就有2.4萬(wan) 畝(mu) ,這些苗木全都由農(nong) 林科技孵化器供應。”諸城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崔欣告訴記者,這幾年,諸城市立足具有先進果樹苗木孵化、繁育基地的優(you) 勢,加快果品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有效助力百姓增收。
“對於(yu) 種什麽(me) 、怎麽(me) 讓老百姓參與(yu) 、怎樣共享發展成果,我們(men) 思考了很久。”陳會(hui) 升說,“最終依托諸城種苗繁育優(you) 勢,選定了‘黃金維納斯’。一方麵大城市供銷前景看好,另一方麵苗木不用出諸城就能有大批量供應,節省了成本,技術也有保障。”
“全托管式”養(yang) 牛受歡迎
記者來到石橋子鎮常吉疃社區新疃網格黨(dang) 支部領辦的合作社養(yang) 殖場時,一頭頭安格斯黑牛正津津有味地享受由合作社統一提供的“營養(yang) 大餐”。
今年,新疃網格探索推行“黨(dang) 支部+企業(ye) +社員”的發展模式。“我們(men) 盤活原有的170餘(yu) 畝(mu) 閑置院落,新上了可存欄6000頭安格斯肉牛的產(chan) 業(ye) 項目。目前已改建完成1.2萬(wan) 平方米牛舍,購進母牛500頭。”新疃網格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學誌告訴記者。
“社員不用發愁飼養(yang) 和銷售,我們(men) 提供‘全托管式’養(yang) 牛。往前延伸,我們(men) 將玉米秸稈變廢為(wei) 寶做成飼料;往後延伸,我們(men) 將牛糞便加工成有機肥料,促進糞肥還田。”合作社養(yang) 殖場負責人楊波介紹。
“我家裏的地托管出去了,現在加入合作社養(yang) 牛,合作社裏有專(zhuan) 業(ye) 人員飼養(yang) 。村民都覺得這是個(ge) 好事兒(er) 。”合作社社員李宏發笑著告訴記者。
抓黨(dang) 建促集體(ti) 經濟發展
下好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盤大棋,迫切需要解決(jue) 當前農(nong) 村存在的集體(ti) 窮、支部弱、群眾(zhong) 散、產(chan) 業(ye) 衰等難題。
“我們(men) 堅持抓黨(dang) 建促集體(ti) 經濟發展,深化社區網格黨(dang) 組織建設,將‘股份合作’作為(wei) 切入點和突破口,有效整合、科學配置區域資源,積極引入市場主體(ti) ,發展壯大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走出一條融合發展、共同富裕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諸城路徑’。”諸城市委書(shu) 記張建偉(wei) 說。
諸城市充分發揮黨(dang) 組織領導作用,組建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賦予社區發展集體(ti) 經濟的實體(ti) 和職能;做實黨(dang) 組織引領合作社,發展土地股份型、勞務服務型、資產(chan) 整合型、生產(chan) 經營型“四大合作”,通過構建“黨(dang) 組織+合作社+市場主體(ti) ”的利益共同體(ti) ,實現集體(ti) 經濟和農(nong) 民收入“兩(liang) 上升”。
記者結束采訪途經玉皇社區蘋果基地時了解到,蘋果采摘已完成大半。在生機勃勃的諸城大地上,勤勞智慧的人們(men) 正用雙手探索共同富裕的美好未來,用實幹拚搏出幸福的明天。(經濟日報記者 王金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