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銀齡族”重返職場:再就業如何少走彎路?
聚焦“銀齡族”重返職場
近期,前程無憂發布《2022老齡群體(ti) 退休再就業(ye) 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68%的老齡群體(ti) 在退休後有強烈的就業(ye) 意願。其中,46.7%老年人重返就業(ye) 市場為(wei) 尋求個(ge) 人和社會(hui) 價(jia) 值。19%求職者希望發揮一技之長,繼續追求職業(ye) 發展。
實際上,隨著我國人口平均壽命的延長和健康狀況的不斷改善,如今有越來越多達到退休年齡的老年人仍有精力和意願繼續參與(yu) 社會(hui) 活動。“‘銀齡族’再就業(ye) ”話題受到社會(hui) 公眾(zhong) 密切關(guan) 注。
然而,“銀齡族”想重返職場,仍麵臨(lin) 諸多阻力:相關(guan) 法律保障製度不完善、求職時容易遭受“年齡歧視”、能身體(ti) 力行的合適工種少……“銀齡族”再就業(ye) ,如何少走彎路?記者就此進行深入走訪。
“銀齡”心聲——
雖然不服老 但也有無奈
今年55歲的趙寶秀女士本應樂(le) 享退休生活,不過隨著去年外孫女的降生,她便馬不停蹄從(cong) 山東(dong) 老家來到北京,洗衣做飯帶娃,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趙寶秀退休前是當地一家公辦幼兒(er) 園的園長,因為(wei) 工作認真負責,在當地小有名氣。“說心裏話,我心態比較年輕,也喜歡小孩子,退休後想過自己開一家幼兒(er) 園,既能找點事情做,又可以創收。但考慮到女兒(er) 女婿平時工作都很忙,這會(hui) 兒(er) 小寶寶身邊又離不了人,我就來了。”她說。
和趙寶秀一樣,退休後要幫子女看孩子的老人並不在少數。根據複旦大學人口研究所2021年開展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社會(hui) 調查”(以下簡稱“調查”),在1700多位參與(yu) 調查的老年人中,有大概三分之一的老年人承擔著子孫兩(liang) 代人的家庭勞務(主要指“幫子女看孩子”“幫子女做家務”兩(liang) 種典型的老年人家庭勞務狀況)。調查結果表明,一方麵,老年人能對年輕家庭進行有效幫扶;另一方麵,老人身心壓力陡增、晚年生活品質被家務拖累、撫育意願降低、科學撫育能力不足等多種問題也不容忽視。
“照顧小孩是挺辛苦的,女兒(er) 女婿也提過可以找保姆,讓我好好休息,但我卻不放心。”趙寶秀說。
生活在山西太原、61歲的蔡先生也想重返職場,但他坦言:“目前市麵上很難找到適合我們(men) 這些過去有一技之長的老年人的工作崗位。”蔡先生作為(wei) 一名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退休後一直閑在家中,“這幾年我也想過找個(ge) 保安、保潔之類的工作試試,可總覺得磨不開麵子。去一些公司應聘,人家一看我的年齡就拒絕了。我也能理解,畢竟不是年輕人,萬(wan) 一哪天累出點毛病,都是麻煩事”。
“前段時間我看新聞,說有一位快80歲的環衛工人,討薪兩(liang) 年多未果。當地勞動監察部門說,因為(wei) 老人超過法定退休年齡,所以他與(yu) 公司的勞動合同終止,不屬於(yu) 勞動監察處理範圍。我身邊很多有再就業(ye) 意向的老夥(huo) 計看完以後都憂心忡忡,萬(wan) 一類似的事情發生了,我們(men) 可沒有那麽(me) 多精力去處理。”蔡先生說。
事實上,根據現行勞動法律法規,“銀齡族”再就業(ye) ,與(yu) 用工單位不再形成勞動關(guan) 係,用工單位僅(jin) 需支付報酬,並不涉及社會(hui) 保險等。這意味著“銀齡族”的勞動權益保障,其實一直處於(yu) 空白地帶。選擇保安、保潔、城市環衛工等勞動密集型行業(ye) ,也是很多“銀齡族”的無奈之舉(ju) 。
社會(hui) 現實——
企業(ye) 同老年人缺乏有效溝通
今年8月24日,由中國老齡協會(hui) 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辦的中國老年人才網(以下簡稱“老年人才網”)上線,包含“求職招聘”“擇業(ye) 指導”“雙創平台”等多個(ge) 頻道。網站上線才2天,就吸引了5000多名求職者、100多家企業(ye) 注冊(ce) 。
中國老齡協會(hui) 老年人才信息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老年人才網旨在為(wei) 老年人再就業(ye) 拓寬渠道搭建平台,打造老齡人力智庫,推動老齡人力資源開發,並為(wei) 全國老年人才、涉老組織、為(wei) 老服務機構及用人單位提供專(zhuan) 業(ye) 、權威、實用的信息服務。
通過老年人才網,記者聯係到一家位於(yu) 北京的養(yang) 老服務公司,該公司在網站發布了護理員、護士等崗位的招聘信息,多數沒有設年齡上限。該公司聯係人介紹,相比年輕人,公司更歡迎“銀齡族”的加入,“以護理員這一崗位來說,老年人能夠更好地理解、關(guan) 愛老年人,而且很多老年人更加吃苦耐勞,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
一家招聘編輯的雜誌社聯係人也表示,“銀齡族”在退休前已經積累了豐(feng) 富的工作經驗,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以文字編輯為(wei) 例,我們(men) 對招聘的對象有較高學曆要求,這意味著受聘者不僅(jin) 可以對文稿質量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jia) ,而且可以獨立進行加工修改校對,並確保最終成稿質量符合編輯規範要求”。
一家人力資源公司的負責人戴女士告訴記者,這些年,有越來越多的“銀齡族”踏上求職路,並且希望能夠從(cong) 事和之前工作相關(guan) 的職業(ye) 。盡管這些老年人在能力上符合要求,但企業(ye) 仍然會(hui) 擔心老年人無法適應較高的工作強度,不敢輕易提供工作機會(hui) 。“而且一些老年人做事比較隨意,比如幹一段時間覺得不滿意,或者家裏有事,有時不打招呼就走了。這就導致好多企業(ye) 現在隻給老年人提供服務保障等臨(lin) 時性崗位。”戴女士說。
不久前,麥當勞曾在老年人才網發布消息,招聘退休員工女50歲以上、男60歲以上,采用彈性工作製,每周工作4天至5天,每天工作4小時至8小時,每月工資1800元至3500元。記者從(cong) 一家麥當勞了解到,招聘崗位的工作內(nei) 容主要包括掃碼測溫、收拾餐盤、製作食品等。很多退休老人覺得,這份工作不算累,可以勝任。但也有退休老人覺得,薪水沒有達到預期,工作意願不強。
對此,中國老齡協會(hui) 老年人才信息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造成上述現象一個(ge) 很重要的原因,在於(yu) 有求職意向的老年人和提供崗位的企業(ye) 之間缺乏有效溝通。比如,很多招聘網站上麵向年齡50歲至60歲的招聘崗位相對較少,而麵向60歲以上的招聘崗位幾乎為(wei) 零。
“一方麵,我國家政服務類、餐飲服務類、社區服務類等崗位缺口非常大,但很多老年人卻沒有渠道掌握相關(guan) 招聘信息;另一方麵,一些專(zhuan) 業(ye) 技術行業(ye) ,像醫生、教師等可謂‘越老越值錢’,這部分人退休後所掌握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和技術能力其實仍被社會(hui) 需要,如果開發利用好這類老年人的‘智慧紅利’,幫助他們(men) 實現二次就業(ye) ,在其專(zhuan) 業(ye) 領域繼續發揮作用,就能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的雙贏。”這位負責人說。
多方建議——
積極促進老年人力資源開發與(yu) 利用
目前,誌願服務是老年人願意參加,也是政府提倡的老年人參與(yu) 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方式。參與(yu) 誌願服務,一方麵能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另一方麵有助於(yu) 老年人再社會(hui) 化。
上海市虹口區嘉興(xing) 路街道瑞虹第一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華磊告訴記者,社區會(hui) 定期張貼招募誌願者的通知,吸引退休居民參與(yu) 社區誌願服務。“比如,近期社區附近的公園開園,需要大量誌願者維護秩序。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把招募公園誌願者的信息告知居委會(hui) 後,居委會(hui) 再將信息(包括誌願服務內(nei) 容和補貼等)告知老年誌願者,老年誌願者會(hui) 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報名,閑暇時間比較多的老年誌願者會(hui) 選擇每天去公園維護秩序,閑暇時間較少的會(hui) 選擇一周去兩(liang) 天。這樣彈性的時間設置,既能讓退休老人發揮餘(yu) 熱,又不影響他們(men) 的日常生活。”華磊說。
老年人選擇參與(yu) 誌願服務,除了一些人是基於(yu) 情懷付出外,還有很多人期望能夠獲得一定收入,改善自己的生活。比如,根據《報告》,有三分之一的老年求職者希望通過再就業(ye) 補貼家用、增加收入,來滿足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但當前老年人普遍缺乏再就業(ye) 相關(guan) 渠道,隻能選擇參與(yu) 誌願服務。華磊表示,社區很多老年人都是通過朋友或親(qin) 戚的介紹尋找就業(ye) 機會(hui) ,導致大部分老年人群體(ti) 再就業(ye) 的意願不是很強烈,“建議政府部門加大對老年人再就業(ye) 的宣傳(chuan) ,督促招聘平台發布更多服務時長、服務內(nei) 容、薪資待遇等崗位信息,從(cong) 而吸引老年人對再就業(ye) 的關(guan) 注”。
在中國勞動和社會(hui) 保障科學研究院就業(ye) 創業(ye) 研究室副主任鮑春雷看來,當前加強老年人才人力資源開發很有必要。但老年人內(nei) 部包括不同類型的群體(ti) ,對於(yu) 高層次老年人才應積極推動他們(men) 發揮作用,而對於(yu) 一般性老年人力資源,則應在尊重老年人意願的前提下,通過提供更多渠道來引導他們(men) 再就業(ye) 。“以高齡農(nong) 民工特別是建築行業(ye) 大齡農(nong) 民工為(wei) 例,他們(men) 退休後如果僅(jin) 靠養(yang) 老金收入,則很難維持生活,因此再就業(ye) 創收的意願很強。對於(yu) 這部分群體(ti) ,我們(men) 應該加大技能培訓開發力度,幫助他們(men) 獲得更好的就業(ye) 機會(hui) 。”鮑春雷說。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yu) 工商管理學院人力資源管理係副主任許誌星認為(wei) ,更好推進老年人創業(ye) 也是開發老年人才人力資源的有效探索,“我們(men) 研究發現,老年人創業(ye) 更關(guan) 注非財務報酬,比如生活質量是否提高、自我價(jia) 值是否提升等。但老年人創業(ye) 往往遭遇更多阻力,包括缺乏有效指導、資本的不信任等”。
如何確保老年人創業(ye) 行穩致遠?“在政策激勵方麵,可以專(zhuan) 門成立老年創業(ye) 經濟主管機構,針對老年人創業(ye) 項目和資金支持等方麵提供更多幫助;而在教育方麵,建議把老年人創業(ye) 納入老年教育培訓體(ti) 係中。另外,現在創業(ye) 都需要數字技術,目前數字技術對老年人來說相對陌生。相信隨著政府、社會(hui) 以及老年人三方努力協作,老年人積累一輩子的知識和經驗將成為(wei) 創業(ye) 的寶貴財富,助其創造更多社會(hui) 價(jia) 值。”許誌星說。
(本報記者 任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