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金融雙向開放穩步擴大 外資加碼布局中國市場

發布時間:2022-11-23 09:42: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人民銀行、外匯局日前聯合發布《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zhai) 券市場資金管理規定》(下稱“規定”),完善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zhai) 市的資金管理,進一步擴大了金融市場雙向開放。近期,多家外資銀行、保險、證券機構加碼在華投資,債(zhai) 券、股票等資本市場投融資便利度持續提升。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當前中國已經進入金融雙向開放的更深層次,後續在政策層麵,將繼續完善跨境投融資體(ti) 係,豐(feng) 富交易所市場產(chan) 品體(ti) 係,進一步提升境外發行人和投資者參與(yu) 交易所股票及債(zhai) 券市場的便捷性。

  製度型開放向縱深推進

  為(wei) 進一步擴大金融市場雙向開放,人民銀行、外匯局日前聯合發布規定,其中,新措施進一步擴大了境外機構投資者外匯套保渠道並取消櫃台交易的對手方數量限製,優(you) 化匯出入幣種匹配管理並鼓勵長期投資中國債(zhai) 券市場。

  “整體(ti) 上看,規定的出台完善並明確了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zhai) 市的資金管理要求,有利於(yu) 提升外資投資中國債(zhai) 市在資金管理方麵的便利性,進一步提振了外資參與(yu) 中國債(zhai) 市的積極性。”東(dong) 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高級分析師馮(feng) 琳表示。

  近年來,我國持續提升金融市場開放程度,包括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製、放寬外資機構和業(ye) 務準入條件、擴大外資機構業(ye) 務範圍、優(you) 化外資機構監管規則和簡化行政許可流程等在內(nei) ,共宣布了三輪共計34條對外開放新措施,有力提振了外資機構投資中國金融市場的積極性。

  在此基礎上,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麵開放新格局正加快形成。央行方麵表示,後續將推動金融市場向全麵製度型開放轉型,提高人民幣金融資產(chan) 的流動性。“我們(men) 將持續推進改革開放,穩步擴大金融領域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製度型開放。進一步完善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麵清單的管理製度,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加強產(chan) 權尤其是知識產(chan) 權保護,提升金融市場投資信心。”央行行長易綱指出。

  “與(yu) 先前的要素流動開放不同,製度型開放是以規製、規則、標準開放為(wei) 主的開放,具有全麵、係統、穩定特征,是一種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開放。”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塗永紅表示。

  外資多領域布局提速

  安聯保險集團近期以5750萬(wan) 元競拍取得京東(dong) 安聯財險3.33%的股權,持股比例增至53.33%。農(nong) 業(ye) 銀行全資子公司農(nong) 銀理財日前收到銀保監會(hui) 批複,獲準與(yu) 法國巴黎資產(chan) 管理控股公司合作籌建中外合資理財公司,出資比例分別為(wei) 49%和51%。另據證監會(hui) 披露,截至2022年11月初,已有摩根大通、高盛、野村、UBS等12家外資控股或全資證券、基金、期貨公司相繼獲批。

  “匯豐(feng) 中國作為(wei) 中國內(nei) 地最大的外資銀行,十年間先後開展了總計超過70項外資行首批或是首筆新業(ye) 務,資產(chan) 和員工規模也幾乎翻了一番。”匯豐(feng) 中國行長兼行政總裁王雲(yun) 峰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於(yu) 對在中國市場長遠發展充滿信心,2020年至2025年間,集團在內(nei) 地的新增投資有望超過人民幣30億(yi) 元。

  渣打銀行(中國)總裁、行長兼副董事長張曉蕾透露,渣打目前正計劃在北京成立一家證券公司,相關(guan) 進程正在監管審批過程中。根據證監會(hui) 披露的公開信息,目前尚在排隊申請設立的共有18家券商,其中外資背景的7家,占比近四成。

  隨著金融開放持續推進,更多紅利正在深度釋放,外資對中國經濟長期發展信心增強,持續加注中國資本市場。今年以來,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獲批機構達55家,累計獲批的QFII機構總數達723家。僅(jin) 10月以來,高盛、摩根大通、瑞士聯合銀行等外資機構積極參與(yu) 多筆A股定增項目,持續加碼中國製造業(ye) 。

  債(zhai) 券市場方麵,央行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境外機構持有銀行間市場債(zhai) 券3.40萬(wan) 億(yi) 元,約占銀行間債(zhai) 券市場總托管量的2.7%。

  澳門國際銀行發展研究部副總經理任濤表示,在當前全球形勢複雜多變背景下,中國金融對外開放步伐穩健,給外資金融機構帶來更大確定性和更穩定的預期。同時,隨著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中等收入群體(ti) 不斷擴大,也帶來較為(wei) 可觀的金融需求,越來越多外資機構湧入中國,與(yu) 本土金融機構共同分享中國金融市場蛋糕。

  資本市場開放將成重點

  未來我國更高水平金融開放仍將繼續推進,資本市場開放成為(wei) 重點。證監會(hui) 方麵表示,將堅定不移推動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為(wei) 國際投資者提供廣闊市場和發展機遇。

  下一步,跨境投融資體(ti) 係和互聯互通機製將獲得進一步完善和優(you) 化。外匯局謀劃2023年以及未來一段時期外匯管理工作思路時提到,“深化外匯領域改革開放,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穩妥有序推進資本項目高水平開放”“健全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liang) 位一體(ti) 管理框架,加強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

  上交所表示,將進一步完善和拓展滬港通機製,加強與(yu) 全球主要證券市場合作,吸引境外優(you) 質上市公司來上交所發行CDR(中國存托憑證),不斷探索創新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互通機製。不斷完善跨境投融資體(ti) 係。豐(feng) 富交易所市場產(chan) 品體(ti) 係,進一步提升境外發行人和投資者參與(yu) 交易所股票及債(zhai) 券市場的便捷性。

  友邦人壽首席執行官張曉宇表示,友邦即將推出“新五年發展計劃”,全力把握中國內(nei) 地市場保險業(ye) 的巨大發展機遇。同時他建議,希望後續政策能夠在有效防範風險的基礎上,對於(yu) 產(chan) 品創新、服務創新、科技創新等方麵,給予更多指引、更多嚐試機會(hui) ,以鼓勵企業(ye) 在這些方麵盡快與(yu) 國際看齊甚至領先國際,為(wei) 中國經濟金融發展貢獻力量。

  資本市場的加速開放,需要更高水平風險管理能力。任濤建議,在這一過程中,應不斷完善製度化的跨境政策溝通機製、提升金融監管能力。優(you) 化跨境資本流動監測與(yu) 宏觀審慎管理機製,持續強化外匯重點領域風險防控,有效管理和引導預期,維護外匯市場穩定運行,防範化解外部衝(chong) 擊風險。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