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珠筆裏藏真刀”?保障兒童文具安全亟需全鏈條監管
作者:張爾冬
日前,河南一位家長上傳(chuan) 的視頻“學校門口買(mai) 的圓珠筆暗藏真刀”登上熱搜,引發網友關(guan) 注。
從(cong) 外觀上看,視頻中這支筆無論是尺寸、規格、重量還是顏色都與(yu) 普通圓珠筆無異。但當一端筆蓋被拔下後,露出的卻是一節拇指長的刀刃,引得不少網友驚呼“要是被孩子拿去玩,分分鍾都是家庭悲劇”。
危險性和隱匿性等種種因素疊加,讓這款“筆刀”的安全隱患不容小覷。在記者的展示中,這款“筆刀”能夠輕易刺穿20張疊在一起的A4紙,其鋒利程度可見一斑。而缺乏警示標識、與(yu) 圓珠筆相似的外觀也讓它成功“隱身”,即使進入校園也難被發現。尤其是在不少低齡學生安全意識不足的情況下,若是“筆刀”被不知輕重地拿來打鬧,釀成事故後再尋找補償(chang) 措施,就隻能“悔之晚矣”。
危險文具的存在,早已不是新鮮事,此次“筆裏藏刀”的報道隻是揭開了小小一角。去年,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曾對市場上4個(ge) 品牌的香味熒光筆拆解部件逐個(ge) 檢測分析,發現其中有包括高毒物質丙烯腈在內(nei) 的10種有毒物質;今年8月,武漢一位女孩被所謂的“兒(er) 童實驗道具”激光筆掃到眼睛,導致不可逆的視力傷(shang) 害……
這些危險文具,無論如何都不該出現在學生手裏。但它們(men) 何以大搖大擺、暢通無阻地進了校園,又何以在某些文具店老板那裏,成了一個(ge) 月能賣出幾百支的“好生意”?
根據調查,這種“筆刀”最初售賣是作切割雪茄之用,也有設計廠商在采訪中表示,想做一款“能過安檢的防身器具”。不論何種用途,其目標受眾(zhong) 都是成年人,但某些商家出於(yu) 增加產(chan) 品曝光量的目的,在購物平台介紹頁麵上堆砌“學生”“文具”等關(guan) 鍵詞,加上平台監管不力,這樣的危險“文具”也就存在被校園文具店發展為(wei) 進貨渠道,或是被學生直接通過網絡下單的可能。
事實上,在兒(er) 童文具安全這一議題上,已出台相關(guan) 規定。今年2月,新修訂的《學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開始施行,對學生用品的生產(chan) 標準作出了要求。然而,“筆裏藏刀”的出現,再一次提醒我們(men) :兒(er) 童文具市場監管仍然存在疏漏。從(cong) 生產(chan) 到質檢,再到流通,其全鏈條安全需要更加強有力的保障。除了落實好現行生產(chan) 標準外,銷售環節還需要被額外加以關(guan) 注,出台更為(wei) 細化的規章製度,同時加強對校園、小區附近的文具店進行重點巡查,及時取締存在隱患的售賣行為(wei) 。
而在危險文具產(chan) 銷鏈條的另一邊,是學生通常都抱有獵奇心理,卻缺乏相應的辨別能力。加上無論是篆刻,還是手賬、木版畫,都需要用到類似“筆刀”的工具。讓“尖銳物品”完全在校園中銷聲匿跡並不現實,因此來自家長和學校的安全教育同樣不可缺位。隻有讓未成年學生也切實認識到“筆裏藏刀”的巨大危險,雙向發力,才能阻斷來自外部市場危險文具的流動通道。
文具雖小,卻是陪伴學生最久的物件,容不得一絲(si) 一毫馬虎大意,守好兒(er) 童文具安全這一底線更是全體(ti) 成年人的責任。在上下求索的學習(xi) 之路上,每一個(ge) 孩子都不該被這樣的“攔路虎”絆住腳步。(張爾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