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光明時評】好技術自帶人間煙火味

發布時間:2022-11-24 09:2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時評】

  作者:朱昌俊(媒體(ti) 評論員)

  日前舉(ju) 辦的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餘(yu) 音繞梁,人們(men) 從(cong) 各個(ge) 角度找尋自己的關(guan) 注點。其中的“熱點”之一,就是又有一批新科技產(chan) 品在互聯網大會(hui) 上亮相。比如,“刷一下臉就能識別健康狀態”的“心魔鏡”(人工智能健康檢測終端),“名片般大小”的電腦“樹莓派”,讓漸凍症用戶通過眼球轉動和凝視即可操作電腦完成輸入的“眼動輸入法”……都吸引了很多人的關(guan) 注。

  這些讓人眼前一亮的“黑科技”,分屬於(yu) 不同的應用場景。但有一些很明顯的共同點,就是它們(men) 都直接提升了人們(men) 生活的便利程度。同時,普適性更強。這一方麵表現在,它們(men) 的價(jia) 格越來越大眾(zhong) 化,像“名片般大小的電腦”隻需幾百元,這意味著大部分有需要的家庭都不難獲得。換言之,新科技產(chan) 品不再是一種炫耀性消費,而是變得越來越“接地氣”。另一方麵,它們(men) 更加照顧到了少數群體(ti) 的使用需求。像適合漸凍症等群體(ti) 的“眼動輸入法”,就非常具有代表性。這兩(liang) 個(ge) 方麵的結合,實際也正是當前科技創新的一個(ge) 重要方向,那就是與(yu) 大眾(zhong) 的生活貼得更近,不斷推進日常生活的革命。

  事實上,這樣一種特征,也是“第四次工業(ye) 革命”與(yu) 過往曆次工業(ye) 革命的一個(ge) 重要區別。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布2015年在其著作《第四次工業(ye) 革命》中就指出,人類正在迎來的新工業(ye) 革命在第三次工業(ye) 革命的基礎之上展開,將從(cong) 根本上改變我們(men) 的生活、工作以及彼此相處的方式。可以說,以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為(wei) 標誌的“第四次工業(ye) 革命”,不僅(jin) 意味著將有更多的科技產(chan) 品上天入地,更將進一步重塑我們(men) 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世界中展開它的力量。

  科技進步對日常生活變革的推動,在過去幾十年裏,中國人感受最為(wei) 強烈。比如,過去俗稱的“結婚三大件”一變再變,從(cong) 最初的“手表、自行車、縫紉機”,變為(wei) “冰箱、彩電、洗衣機”,再變為(wei) “私人住宅、私家車、移動電腦”、“洗碗機、智能馬桶和烘幹機”。到最近,人們(men) 對吃穿住行的期待,已經徹底超越對某一個(ge) 具體(ti) 工具的占有和獲得。這是因為(wei) ,科技進步給日常生活帶來的變革是全方位的,已經從(cong) 過去的單個(ge) 工具更迭,變成了場景改造。

  也許可以這樣總結,新的科技革命對於(yu) 日常生活的改造有一個(ge) 突出特征,那就是它的成果不再限於(yu) 解放“勞動力”和滿足某個(ge) 需求痛點,而是致力於(yu) 重塑人們(men) 的生活方式,讓科技潛入生活場景之中。比如說,大量智能穿戴設備的誕生,再比如,麵向家庭的人工智能的發展,都意味著人與(yu) 科技、科技與(yu) 生活正在越來越連為(wei) 一體(ti) 。在此基礎上,我們(men) 的工作、生活乃至思維方式,都在不斷被重新定義(yi) 。人類可能從(cong) 來沒有如此真切地感受到,“科技創新更好造福人類”,在今天變得如此具體(ti) 又係統。

  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ti) 人民,這是我們(men) 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目標。而更多更聚焦於(yu) 提升人們(men) 生活便利、更“接地氣”的科技成果的湧現,實際也是實現這一目標的一個(ge) 重要方麵。這些成果或許不像一些“國之重器”那般閃耀,但它之於(yu) 人們(men) 生活水平的提升、實際獲得感的強化卻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yi) ,也是社會(hui) 發展以人為(wei) 本的一種微觀注腳。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