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嚴查市場主體冒名登記行為

發布時間:2022-11-25 10:30:00來源: 經濟日報

  虛假注冊(ce) 公司對市場建設、營商環境危害極大。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發布三季度類案辦理情況,推進對市場主體(ti) 違規登記的全鏈條、全方位懲治。這將進一步維護公平競爭(zheng) 的良好市場秩序,促進建設高標準法治化營商環境。

  有的人身份證丟(diu) 失後,發現自己“被當老板”“被股東(dong) ”,“入職”數十家公司。檢察機關(guan) 在辦案中發現,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市場主體(ti) 登記流程簡化的便利條件,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虛構注冊(ce) 地址、偽(wei) 造租賃合同等進行虛假登記。特別是在一些電信網絡詐騙、虛開發票和非法集資等犯罪案件中,往往存在利用虛假登記實施相關(guan) 違法犯罪行為(wei) 。這幹擾了正常的公司登記注冊(ce) 秩序、損害了法律權威、侵害了權利人合法權益。

  今年3月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主體(ti) 登記管理條例》對“冒名登記”等新情況新問題作出回應,完善撤銷虛假登記製度,賦予登記機關(guan) 調查核實權,並明確了相關(guan) 法律責任和相應行政處罰。然而,由於(yu) 調查取證手段有限,以及冒名登記、經營地址不明或不實等原因,市場監管部門開展此項工作存在一定難度,難以及時收集足夠證據,進行吊銷、撤銷處理也就無從(cong) 談起。

  市場主體(ti) 冒名虛假登記等違法違規現象亟待共管共治。檢察機關(guan) 辦案發現,有關(guan) 行政監管部門之間存在信息壁壘,致使部分案件線索難以及時轉移提交。對此,需要進一步加強行政機關(guan) 、司法機關(guan) 之間的協作配合,推動建立信息數據共享機製。

  登記便利化改革,是方便群眾(zhong) 高效辦理登記、投資創業(ye) 之舉(ju) ,不能讓不法分子鑽空子。方便群眾(zhong) 不等於(yu) 放鬆監管,簡化手續不能減少工作。截至8月底,我國登記在冊(ce) 市場主體(ti) 超1.6億(yi) 戶。麵對超大規模的市場和市場主體(ti) ,需要不斷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能,依法嚴(yan) 格治理市場主體(ti) “冒名登記”等問題,才能讓投資創業(ye) 者更放心安心。(李萬(wan) 祥)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