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為革命先輩塑像 傳承紅色記憶

發布時間:2022-11-25 10:32: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抗日戰爭(zheng) 最艱難的時期,200多名負傷(shang) 的新四軍(jun) 戰士在孟家衝(chong) 治療幾個(ge) 月,痊愈後,重新投入到民族解放的戰鬥中。你看那一排兩(liang) 層的房子,就是當年新四軍(jun) 五師十四旅張體(ti) 學大隊長的戰時醫院舊址。”今年清明節,在大別山南麓的湖北省浠水縣丁司壋鎮孟家衝(chong) 村,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孟楚林對身邊的民間雕塑家朱一林這樣介紹道。隨後,孟楚林講起了當年新四軍(jun) 在村裏幫忙救治百姓、挖水井、耕種糧食的往事……朱一林聽得紅了眼眶,被革命先輩的故事深深打動。

  這是朱一林第三次走進孟家衝(chong) 村。今年初,他接到了為(wei) 湖北省原省長張體(ti) 學和夫人林少南兩(liang) 位革命先輩塑像的任務,便立即著手準備。朱一林不僅(jin) 翻看了大量史料,多次前往黃岡(gang) 市革命烈士陵園,了解兩(liang) 位革命先輩的故事,捕捉他們(men) 的形象細節,還來到他們(men) 曾經駐紮過的孟家衝(chong) 村,在實地采風中感受他們(men) 的精神風貌。

  朱一林出身雕塑世家,是一位民間雕塑家,獲得首屆“浠水名匠”榮譽稱號,2021年入選黃岡(gang) 市文旅產(chan) 業(ye) 創新創業(ye) 人才。他從(cong) 事雕塑創作30餘(yu) 年,尤其擅長塑造人物形象。他也是一位民間手藝人,在傳(chuan) 承家族技術基礎上,弘揚中華匠人精神,不斷學習(xi) ,精進前行,創立了“益林精雕”創作團隊,創作了很多廣受歡迎的人物雕塑形象。他的作品《人民民主鬥士聞一多先生的沉思》《北宋醫王龐安時與(yu) 蘇東(dong) 坡的茶話》,還有為(wei) 浠水縣雜技博物館創作的“夢飛天”群雕(雙子吊、頂碗等)都深受好評。

  對這一次創作,朱一林卻顯得有些忐忑。他說,這次是為(wei) 大別山革命老區人民敬仰和懷念的革命先輩塑像,一定要將革命先輩對黨(dang) 的忠誠、堅定的革命信念、樂(le) 觀主義(yi) 精神、偉(wei) 大的犧牲精神表現出來,尤其要將革命先輩對人民的熱愛飽含在人物塑造中,容不得半點懈怠。

  4月中旬,在“益林精雕”創作工作室,朱一林和幾名助手正在創作張體(ti) 學、林少南兩(liang) 位革命先輩的雕像。隻見他們(men) 將黏土、稻草、棉絮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有的用手揉、捏,有的捶、黏、打,不時噴水霧化。朱一林右手拿著一個(ge) 木製刀狀工具、左手拿著一個(ge) 木製刮板,正在全神貫注地勾勒塑像的主體(ti) 。連筆者走進工作室,他都沒有覺察。

  曆時6個(ge) 多月,雕塑作品《革命先輩張體(ti) 學林少南》於(yu) 今年7月底創作完成。作品中的張體(ti) 學、林少南兩(liang) 位革命先輩有近3米高,身姿挺拔,目光堅定,注視遠方,表現出對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朱一林說,他希望通過藝術手法表達對革命先輩的崇敬和懷念,也希望大家在看到這件雕塑作品的時候,能夠感悟革命精神,傳(chuan) 承紅色記憶。(傅振國 陳 實)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