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聚”並重 以黨建引領民辦高校高質量發展
作者:陳明宇(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南通理工學院校務委員會(hui) 主任)
加強民辦高校黨(dang) 的建設和黨(dang) 建引領,既能夠讓民辦高校把穩發展的“方向盤”,又為(wei) 助力其發展提供了“推進器”。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加強民辦高校黨(dang) 的建設,要聚焦主責主業(ye) 、聚合治理優(you) 勢、聚攏辦學資源、聚集創新人才、聚力回饋社會(hui) ,充分發揮黨(dang) 建工作引領改革發展穩定的重要作用,推動民辦高校實現高質量發展。
聚焦主責主業(ye) ,在黨(dang) 建引領上下功夫
民辦高校黨(dang) 委貫徹黨(dang) 要管黨(dang) 、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要求,首先必須聚焦主責主業(ye)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加強民辦學校黨(dang) 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對民辦高校黨(dang) 組織的功能定位作了明確規定,民辦高校黨(dang) 委的主責體(ti) 現為(wei) 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主業(ye) 集中在保證政治方向、凝聚師生員工、推動學校發展、參與(yu) 重大決(jue) 策、引領校園文化、創新人才管理、加強自身建設、做好統群工作等方麵。因此,民辦學校黨(dang) 委要以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的使命擔當,將工作著力點和發力點聚焦於(yu) 辦學方向、黨(dang) 建思政、意識形態、大學文化、規範運行、師生風貌等重點任務,用黨(dang) 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凝聚人心、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用旗幟領航促精神提振、促治理規範、促事業(ye) 發展。與(yu) 此同時,要持續增強黨(dang) 組織政治功能,優(you) 化完善黨(dang) 組織設置和決(jue) 策運行機製,縱深推進質量創優(you) 和示範創建,充分發揮二級黨(dang) 組織保證監督作用、黨(dang) 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dang) 員先鋒模範作用,引導各級黨(dang) 組織和全體(ti) 黨(dang) 員幹部成為(wei) 推動學校事業(ye) 發展的“主力軍(jun) ”。
聚合治理優(you) 勢,在建章立製上見實效
注重發揮民辦高校內(nei) 部運行的高效性、對外部環境較強的適應性等優(you) 勢,是民辦高校黨(dang) 委加強黨(dang) 建引領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杠杆。一是把黨(dang) 的建設有關(guan) 內(nei) 容寫(xie) 入學校章程,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校黨(dang) 委與(yu) 董事會(hui) 、校行政“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機製,建立黨(dang) 委書(shu) 記和董事長、校長定期溝通機製,完善“三重一大”事項決(jue) 策製度。二是注重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校內(nei) 綜合考核中提高黨(dang) 建、思政工作指標比重,注重加大對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務工作幹部考核力度,針對黨(dang) 建工作體(ti) 現擔當作為(wei) 、創新創意、特色亮點等方麵作出明確要求。三是深入推動學校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向縱深推進,在學科建設、招生就業(ye) 、采購招標、幹部任用、人才引進、組織發展、評先評優(you) 、教材選用等領域明確廉政風險防控點,推行校內(nei) 巡察製度,落實務實管用的監管舉(ju) 措。
聚攏辦學資源,在多維發展上求創新
辦學資源之於(yu) 民辦高校,十分寶貴。學校黨(dang) 委要在用好政府資源、政策資源、社會(hui) 資源、校友資源、國際資源等方麵統攬全局、統籌協調,借力協力為(wei) 學校發展賦能增力。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chan) 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為(wei) 教育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也為(wei) 民辦高校聚攏辦學資源拓展了新空間新渠道。除了通過外聯溝通、到地方和企業(ye) 走訪調研等傳(chuan) 統方式,主動推介學校可能提供的社會(hui) 服務項目,積極促成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方麵的規劃編製、項目遴選、經費安排等政策措施與(yu) 學校之間有效銜接,特別是社會(hui) 組織專(zhuan) 項、學生實習(xi) 和就業(ye) 補貼等政策落地落細落實之外,學校黨(dang) 組織還要聚焦於(yu) 那些既關(guan) 聯高校社會(hui) 職能、又適合民辦高校特點的任務要求,從(cong) 中開拓新的作為(wei) 、爭(zheng) 取新的資源、贏得新的發展。
聚集創新人才,在隊伍建設上練內(nei) 功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黨(dang) 管人才原則,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導廣大人才愛黨(dang) 報國、敬業(ye) 奉獻、服務人民。和公辦高校相比,民辦高校在人才工作尤其是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yang) 方麵還不具有優(you) 勢,黨(dang) 管人才的原則對民辦高校黨(dang) 委提出如下要求:一是把聚集創新人才的責任切實扛在肩上,黨(dang) 委書(shu) 記、校長要帶頭抓好人才“第一資源”,加快形成人才政治把關(guan) 、人才安全、人才服務等協調聯動的工作新體(ti) 係,著力將黨(dang) 的組織優(you) 勢轉化成人才發展優(you) 勢。二是完善激勵政策。把現代企業(ye) 製度中的期權獎勵、企業(ye) 年金等引入學校,不斷完善以實績為(wei) 導向的激勵政策措施,積極營造事業(ye) 引人、感情暖人、待遇留人的良好氛圍。三是改進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在破除“五唯”痼疾的同時,加強各類人才“星級考評”分類管理,構建“一山多峰”人才高地,鼓勵“雙師雙能型”教師、工匠型技師、產(chan) 業(ye) 導師等脫穎而出,讓各類人才都有施展才華的舞台和人生出彩的機會(hui) 。
聚力回饋社會(hui) ,找準定位作貢獻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高等學校要找準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實現高質量發展中的定位,對於(yu) 民辦高校而言,為(wei) 高質量發展供給的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撐主要集中在培養(yang) 輸送應用型人才、開展校企合作上。一方麵,要彰顯民辦高校的“地方性”“應用型”導向,主動契合地方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推進“四新”建設和學科專(zhuan) 業(ye) 一體(ti) 化建設,與(yu) 在行業(ye) 領域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ye) 深度合作,不斷豐(feng) 富實習(xi) 基地、就業(ye) 基地的內(nei) 涵,共建產(chan) 業(ye) 學院,探索學生實習(xi) 、畢業(ye) 設計、就業(ye) 去向“三位一體(ti) ”的合作共贏模式;另一方麵,學校黨(dang) 委要加強頂層設計,鼓勵黨(dang) 員幹部和教職工在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等方麵積極作為(wei) 、爭(zheng) 先創優(you) 。與(yu) 此同時,要發揮學校智庫作用,從(cong) 供需結合處、優(you) 勢互補處、交流融通處、變化拐點處、發展創新處尋找課題、尋求突破,真正用好學校的智慧,講好地方的故事,共同做好高質量發展的大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