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第十六屆國際學術研討會”簡述

發布時間:2022-11-29 10:1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信息與(yu) 動態】

  作者:符奎

  近日,由中國秦漢史研究會(hui) 主辦、廣西師範大學曆史文化與(yu) 旅遊學院和廣西曆史學會(hui) 承辦的“中國秦漢史研究會(hui) 第十六屆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在廣西桂林召開。來自海內(nei) 外各高校和科研機構的200多位專(zhuan) 家學者,分別以線下、雲(yun) 端視頻會(hui) 議的方式參加了本次研討會(hui) 。研討會(hui) 共收到153篇論文,圍繞秦漢曆史與(yu) 文化展開多角度、深層次的討論,集中反映了新時代秦漢史研究的新進展與(yu) 新成果。整體(ti) 而言,本次研討會(hui) 具有以下三個(ge) 明顯的特征:

  第一,注重宏觀研究與(yu) 微觀分析相結合。本次研討會(hui) 有多篇論文在貫通性的宏觀研究方麵作了很好的示範,如關(guan) 於(yu) 先秦秦漢國家形態與(yu) 國家治理關(guan) 係曆史演變的長時段分析、從(cong) 考古學角度對“漢承秦製”的全麵考察和對秦漢縣級諸官流變的係統討論等,理論分析與(yu) 實證研究並重,宏觀闡釋與(yu) 微觀分析結合,在推動新時代秦漢史研究向更高更深層麵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第二,注重多元化史料的綜合運用。近年來,秦漢史研究的趨勢與(yu) 特征,主要表現在大量簡牘資料的出土與(yu) 廣泛運用。本次研討會(hui) 上,學者發表的關(guan) 於(yu) 益陽兔子山遺址出土簡牘的保護與(yu) 整理、對江蘇儀(yi) 征胥浦漢墓出土《先令券書(shu) 》釋文的校證、利用西北漢簡對西漢古紙演變過程的討論等論文,就是簡牘資料整理及其對秦漢曆史文化研究促進作用的反映。就史料運用的多元化而言,不少文章利用簡牘、印章、封泥、器物銘文、石刻題記、畫像石(磚)、壁畫、墓葬、遺址等多種類型史料進行研究,如關(guan) 於(yu) “童車”內(nei) 涵的討論,除了傳(chuan) 世文獻以外,綜合運用了懸泉漢簡和馬王堆帛書(shu) 等出土文獻、畫像石(磚)和壁畫等大量視覺圖像資料。可以說,綜合運用多元化史料進行研究,是秦漢史研究進步的主要推動力之一。

  第三,注重利用新資料解決(jue) 重大曆史問題。簡牘材料的大量出土,不僅(jin) 帶來了新問題和學術增長點,在整理、校釋與(yu) 研究等方麵產(chan) 生了豐(feng) 碩成果,而且為(wei) 解決(jue) 一些涉及中國古代社會(hui) 性質認識的重大問題提供了新資料。例如,戶籍與(yu) 賦役等史學界長期關(guan) 注的問題,在新資料的推動下,相關(guan) 研究取得了不少突破。本次研討會(hui) ,利用山東(dong) 青島土山屯漢墓簡牘開展漢代事役結構及其實現方式的分析、以走馬樓吳簡為(wei) 中心對中古財政年度變革的研究等論文,反映了學界在戶籍、賦役等製度研究方麵的新進展。還有學者通過對戰國秦漢戶籍製度研究的梳理,指出了目前相關(guan) 研究的瓶頸所在,鼓勵開展更加精細、深入的研究,以實現學術突破。

  以上三點未必能完全涵蓋本次研討會(hui) 的全部特征,但集中反映了近年來秦漢史研究的主要趨勢和新動向。研討會(hui) 期間,中國秦漢史研究會(hui) 還召開了會(hui) 長辦公會(hui) 、理事會(hui) 及會(hui) 員代表大會(hui) 等,就秦漢史研究會(hui) 製度建設與(yu) 發展規劃、《中國秦漢史研究章程》修訂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和表決(jue) ,建立和完善了相關(guan) 製度,為(wei) 進一步推動秦漢史研究發展繁榮營造良好環境。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