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茶韻傳承遠,清茗伴書香

發布時間:2022-12-05 09:5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一線講述】

  茶韻傳(chuan) 承遠,清茗伴書(shu) 香

  講述人: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 王嶽飛

  這幾天,“中國傳(chuan) 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guan) 習(xi) 俗”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的消息傳(chuan) 來,我的喜悅和自豪真是說不盡。我有幸擔任申報組茶學核心專(zhuan) 家組成員,還在本次非遺申報宣傳(chuan) 視頻中講述了茶文化進校園的探索。回憶起從(cong) 事茶學教育的點點滴滴,我不僅(jin) 親(qin) 曆了中國茶科技與(yu) 茶產(chan) 業(ye) 的發展,更見證了茶文化在青年中煥發蓬勃生機的過程。

  2001年起,我們(men) 麵向全校本科生開設茶學通識課程,沒想到,一開課就受到了廣大學生的喜愛。後來,《茶文化與(yu) 茶健康》成為(wei) 浙江大學通識核心課,獲評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近年來,隨著線上教學模式的普及,我們(men) 又將線下課程遷移到線上,8節視頻公開課累計點擊量2600多萬(wan) 人次。2019年,我們(men) 建設了時長643分鍾、包含95個(ge) 視頻的《中國茶文化與(yu) 茶健康》線上慕課,目前已被全國近350所高校約25萬(wan) 學生選修。更讓我欣喜的是,學生們(men) 學以致用,開發出“全自動泡茶機器人”“新式茶飲”“茶美妝”等創新項目及各類茶葉深加工產(chan) 品,在大學生創新創業(ye) 競賽中取得了出色成績。

  20多年來,我深切感受到一代代大學生對茶文化的喜愛。為(wei) 了把傳(chuan) 統文化和青年力量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我組建了浙江大學華發大學生茶藝隊、“無我”茶社等學生社團,為(wei) 愛茶的同學搭建交流平台。2015年,中國大學生茶藝團建立,我作為(wei) 總導演組織選拔了3屆團員,在米蘭(lan) 世博會(hui) 、阿斯塔納世博會(hui) 、G20杭州峰會(hui) 、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hui) 等國際場合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中國茶”,讓清芬四溢的茶葉,成為(wei) 中國遞給世界的一張“金名片”。

  雲(yun) 南省景東(dong) 縣是浙江大學的對口幫扶地,我們(men) 主導創製的“紫金普洱”茶幫助了當地626戶茶農(nong) 脫貧致富,並獲評第五屆教育部直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典型項目。從(cong) 2016年第一次走進景東(dong) 無量山和哀牢山以來,我帶著一批批學生來這裏實踐鍛煉。他們(men) 中有的人畢業(ye) 後,選擇在此助農(nong) 、支教、掛職,以一杯熱茶連接起了兩(liang) 地情誼,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詮釋家國情懷與(yu) 擔當精神。

  茶既是傳(chuan) 統的,又是時尚的。願其魅力不斷影響青年學子,以茗香常伴書(shu) 香,持續書(shu) 寫(xie) “中國茶”的文化自信。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li) 、張勝、李誌臣、馮(feng) 帆、陸健、宋喜群、王冰雅、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丁樂(le) 佳、周繼紅)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