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提高孩子創造美好的能力
【新學期·新課標·案例】
作者:章振樂(le)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富春第七小學書(shu) 記、校長)
我們(men) 從(cong) 2009年起,以“從(cong) 小熱愛勞動”為(wei) 宗旨,一直踐行著“新勞動教育”,努力培養(yang) 孩子成長為(wei) 知勞動、會(hui) 勞動、愛勞動的時代新人。
在過去的半個(ge) 多學期裏,我們(men) 一直把新課標作為(wei) 勞動課程的指南與(yu) 方針,秉持“人人都是勞動教育的老師,處處都是勞動教育的場地,時時都是勞動教育的時刻”的理念切實開展勞動教育。勞動課一直深受孩子們(men) 的喜愛與(yu) 歡迎。不同類型的勞動課,我們(men) 有不同的勞動教師,有班主任、輔導員或其他學科教師,也有農(nong) 民、非遺傳(chuan) 人、勞模等。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文其走進校園,為(wei) 學生講述如何用30年的時間從(cong) 一名普通維修電工走到如今的拔尖技能人才。孩子們(men) 認真聆聽勞模的故事,用心感悟勞動精神。2019年起,我們(men) 的學生就已經開始實踐勞動清單項目了。在新課標發布後,我們(men) 堅持通過勞動清單來落實勞動課程,每個(ge) 年級要學會(hui) 15條勞動清單內(nei) 容。在家校社協同育人模式下,我們(men) 的清單實踐獲得了很大收獲,每個(ge) 孩子都很積極地參與(yu) 其中。
在新學期,我們(men) 打開勞動課堂的邊界,連接生活,融入生活,學生在自然的土壤中紮根、成長。每個(ge) 年級的學生都有專(zhuan) 屬的勞動校本課程。以三年級為(wei) 例,結合《科學》教材內(nei) 容,在學生“開心農(nong) 場”種植桑樹,采摘桑葉養(yang) 蠶,學習(xi) 桑苗選取、扡插、管理等,在實踐中體(ti) 會(hui) 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感受“春蠶到死絲(si) 方盡”這一無私奉獻的品質。我們(men) 還依托“開心農(nong) 場”,開發了“農(nong) 事勞作”課程、“創意勞動”課程和“美好生活”課程3個(ge) 課程群60多門課。在立夏時,我們(men) 舉(ju) 辦了收獲節,學生們(men) 摘蠶豆、剝蠶豆、吃蠶豆;在立秋時,學生拿起鋤頭,種蘿卜、施肥。在不同的課堂中,勞動教育也有著不同的“身影”,音樂(le) 課上,走進“開心農(nong) 場”去聆聽蟲鳴;美術課上,在草坪上畫下藍天白雲(yun) 。在不同的勞動課中,學生掌握不同的勞動本領,並將學會(hui) 的勞動本領在學校或者家中進行展示,獲得老師和家長的稱讚,學生自然而然形成了熱愛勞動的態度。
在新課標引領下,我們(men) 將持續通過豐(feng) 富多樣的勞動課,提高孩子們(men) 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本欄目由光明日報記者靳曉燕、柴如瑾、楊颯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