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培育一顆顆團結奮鬥的“石榴籽”

發布時間:2022-12-06 10:0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村裏土路變成了柏油路,老式房屋也得到了翻新,一座座移動基站拔地而起,一個(ge) 無人問津的小城變成了旅遊勝地!”“在冬天,家裏原來是煤爐取暖,現在實現了電加熱暖氣全覆蓋,太陽能路燈照亮晚歸的路……”在大連理工大學《民族理論與(yu) 民族政策》課上,我帶領少數民族學生共同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組織“我看家鄉(xiang) 變化”社會(hui) 調研分享,學生們(men) 踴躍發言,暢談“非凡十年”中家鄉(xiang) 的變化,振奮於(yu) 國家的高速發展。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jue) 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作為(wei) 一名負責高校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的思政工作者,我深感新時代高校少數民族學生工作要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主線,把各民族優(you) 秀青年學生緊密團結到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上。

  大連理工大學少數民族教育工作已經開展四十餘(yu) 年,1980年教育部決(jue) 定試辦少數民族預科班,大工老校長屈伯川積極爭(zheng) 取並創造條件,做出“自己的娃就要自己帶”的莊嚴(yan) 承諾,光榮地接受了這一任務。

  2014年,學校將少數民族預科班的接力棒交到了我的手上。在學校黨(dang) 委的領導下,在學工部門的具體(ti) 指導下,我與(yu) 預科班班主任、全國道德模範邵春亮老師一起,探索少數民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yu) 成長成才的新模式。為(wei) 充分發揮黨(dang) 建在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中的積極作用,我們(men) 策劃成立了大連理工大學少數民族大學生示範黨(dang) 支部,作出將基層黨(dang) 建與(yu) 民族教育有機結合的有益嚐試,開全國高校之先河。

  我們(men) 深刻體(ti) 會(hui) 到,鑄牢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必須堅持理論與(yu) 實踐統一、課上與(yu) 課下聯動、學校與(yu) 社會(hui) 結合。我們(men) 積極整合優(you) 勢師資,開設《民族理論與(yu) 民族政策》課程,向學生講授黨(dang) 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同時,強化實踐養(yang) 成,組建“大愛吾疆”實踐團隊,創立優(you) 質教育資源駐村項目,通過教育扶貧開展公益實踐。

  少數民族預科班培養(yang) 工作結出了累累碩果。吾特·庫爾、法如克·葉爾波力先後獲評遼寧省大學生年度人物;森巴提·葉冉獲評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xiang) ”活動服務標兵。“大愛吾疆”實踐團隊榮獲第五屆中國青年誌願服務項目大賽銀獎、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創業(ye) 計劃大賽銅獎等榮譽。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動員全體(ti) 中華兒(er) 女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一起來想、一起來幹”。未來,我們(men) 將繼續立足高校民族預科教育的小切口,擔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大作為(wei) ,培育一顆顆團結奮鬥的“石榴籽”,共同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貢獻力量!

    (光明日報記者吳琳采訪整理)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