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條”聚焦優化,強調精準
“隨著大規模疫苗接種和新冠病毒變異,病毒傳(chuan) 播力增強,但致病力減弱,給人群帶來的整體(ti) 健康風險趨於(yu) 緩和,我國疫情防控正麵臨(lin) 著新形勢新任務。”12月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新聞發布會(hui) 上指出。
當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公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優(you) 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十條進一步優(you) 化落實疫情防控的措施。圍繞這些優(you) 化措施,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當天下午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
病毒致病力減弱,“新十條”是主動優(you) 化
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zhuan) 家組組長梁萬(wan) 年指出,目前,新冠病毒變異株的致病力和毒力明顯減弱,我國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種率已超過90%,群眾(zhong) 的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yang) 明顯提升,這些都為(wei) 政策調整提供了條件。
“堅持走小步、不停步,主動優(you) 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國疫情防控的一條重要經驗。”梁萬(wan) 年說,這次調整“是主動的優(you) 化,而不是被動的”。十條優(you) 化措施是針對當前我國主要流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特點、疫情流行特征,通過對疫情形勢動態的研判,對現行防控措施的成效評價(jia) 等,綜合考慮後作出的。
“近三年來,我們(men) 不斷調整優(you) 化防控措施,每一次優(you) 化都是十分審慎的,是建立在此前防控實踐的基礎上,根據實踐發現的問題,深入研究論證;每一次優(you) 化都是強調更加科學精準,聚焦病毒特性、國際國內(nei) 疫情形勢和國內(nei) 外防控策略變化,因時因勢進行調整;每一次優(you) 化都是為(wei) 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zhong) 正常生產(chan) 生活秩序,更好地為(wei) 老年人、嬰幼兒(er) 等重點人群提供保障。”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王賀勝說。
聚焦科學精準防疫,不是“完全放開不防”
“新十條”對風險區劃定和管理、核酸檢測、隔離方式、保障群眾(zhong) 就醫購藥需求、老年人疫苗接種、重點人群健康管理、社會(hui) 正常運轉、涉疫安全保障和學校疫情防控等工作,提出進一步的優(you) 化要求。比如,除養(yang) 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再查驗核酸陰性證明,不再查驗健康碼和行程碼;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
防疫政策更鬆了,這是大家的直觀感受。但有人疑惑,這是不是意味著防疫政策“放開”了?
對此,梁萬(wan) 年強調:“這次的優(you) 化並不是完全放開不防。”
李斌解釋,這次出台的十條措施大致可分成兩(liang) 類:一類是聚焦優(you) 化,主要是基於(yu) 病毒特點和疫情形勢,結合近期各地疫情應對實踐經驗,對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條部分措施的進一步優(you) 化。另一類是強調精準,針對當前防控中麵臨(lin) 的突出問題,特別是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對第九版、二十條執行不到位、不準確等問題予以糾正,強調更加科學精準。
“這十條措施,是為(wei) 了持續提高防控的科學精準水平,執行中要堅決(jue) 糾正簡單化、‘一刀切’,不搞層層加碼。”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chuan) 司副司長米鋒強調。
不能“一蹴而就”,恢複疫情前生活狀態還需做好準備工作
政策在不斷優(you) 化,要恢複到疫情之前的生活狀態,還需要多久?需要具備什麽(me) 條件?
“對病毒和疾病認識的進一步加深、疾病危害性的下降、有效的疫苗和藥物的供給,以及應急處置能力和救治能力的提升等,都是恢複疫情前生活狀態的關(guan) 鍵要素。”梁萬(wan) 年說。
他分析指出,目前,在新冠病毒特性方麵,病毒更加“溫和”,重症和死亡比例明顯下降。不過,“還要繼續做好一些相關(guan) 的準備工作。”梁萬(wan) 年強調,一是加強疫苗接種,特別是老年人群疫苗接種;二是加強藥物的研發、生產(chan) 、儲(chu) 備,滿足患者用藥需求;三是持續監測病毒變異情況;四是優(you) 化完善醫療救治方案和資源準備,比如分級診療方案落地的相關(guan) 政策和救治設備、物資、人力資源的準備等;五是強化基層能力建設,充實基層的專(zhuan) 業(ye) 防控和救治力量,加強居民的健康監測和管理;六是強化重點場所、重點人群的保護,對醫院、養(yang) 老院、福利院、托幼機構、中小學等重點機構的人員密集情況要加強管理,強化對老年人等脆弱人群的保護;七是提升個(ge) 人的健康意識。
“當前需要特別關(guan) 注的是病毒的變異、重症和死亡的情況,要嚴(yan) 防出現醫療資源擠兌(dui) 等問題,這些方麵我國已經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有些措施也在進一步加強。”他說。
“做好準備、提升應對能力是需要時間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他說,我國一直在密切關(guan) 注病毒和疾病的變化,邊防控、邊調整、邊加強能力建設,一直在研究防控策略調整的條件,持續因時因勢動態優(you) 化防控策略和防控措施,尋找最佳的防控方案。
(記者 陳海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