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中國天眼”:大國重器 科技奇跡

發布時間:2022-12-09 09:3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奮進新時代·展品背後的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呂慎 陳冠合

   走進“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地方展區貴州單元,許多青少年觀眾(zhong) 在“天眼”觀蒼穹互動展項前駐足。聆聽來自億(yi) 萬(wan) 光年之外脈衝(chong) 星的聲音,他們(men) 既好奇又倍感自豪。

   “中國天眼”這座世界最大的天文觀測設備——500米口徑球麵射電望遠鏡(FAST),是中國天文學和製造業(ye) 領先世界的標誌,更是無數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術人員創造的奇跡。

   “感官安寧,萬(wan) 籟無聲。美麗(li) 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絢麗(li) ,召喚我們(men) 踏過平庸,進入它無垠的廣袤。”被譽為(wei) “天眼之父”的南仁東(dong) 以這句話表達了他對星空的追求。

   “別人都有自己的大設備,我們(men) 沒有,我挺想試一試。”為(wei) 了這一試,南仁東(dong) 付出了22年的心血。從(cong) 1994年起,一根竹杖、幾粒救心丸、無數雙磨破的膠鞋,南仁東(dong) 帶領團隊走進了貴州的崇山峻嶺。他們(men) 徒步實地勘測了上百個(ge) 喀斯特窪地,光選址和前期論證就花了13年時間。在人跡罕至的深山區,蟲蛇出沒,泥濘濕滑,隊員生病受傷(shang) 常有發生,有的險些跌下深穀,幸虧(kui) 被樹木掛住。經過千辛萬(wan) 苦的努力,終於(yu) 在貴州省平塘縣的大窩氹窪地為(wei) FAST找到了“家”。

   “為(wei) 了建設好FAST,身為(wei) 天文學家的他把自己練成通才,拿起電焊能焊得有模有樣,給機械專(zhuan) 家提問題也總在點子上。”FAST工程副經理、辦公室主任張蜀新回憶起南仁東(dong) 為(wei) “天眼”傾(qing) 盡心血。

   2016年9月25日,在FAST主體(ti) 結構落成儀(yi) 式上,癌症晚期、說話已經非常吃力的南仁東(dong) 動情地說:“這個(ge) 東(dong) 西(FAST)如果有一點瑕疵,我們(men) 就對不起國家和貴州人民,我寧願把這個(ge) 慶典叫起點,是每個(ge) FAST人新的萬(wan) 裏長征的起點!”僅(jin) 僅(jin) 一年後,這位淡泊樸素的高級知識分子就永遠告別了深愛的天文事業(ye) 。

   “這家人就是大窩氹下麵的住戶。”FAST係統總工程師聶躍平指著一張1996年的老照片,回憶起當年的情景:“那是我第一次下窪地,當得知我們(men) 是北京來的科學家時,主人馬上喊兒(er) 子去抓雞。那時窮啊,抓了半天才抓到兩(liang) 隻。這樣感人的故事還有很多,在FAST建設中,我們(men) 跟貴州當地百姓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

   2020年1月11日,“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投入使用,實現了我國在科學前沿領域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突破,對加快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靈敏度超過德國100米口徑望遠鏡10倍以上,綜合性能比美國“阿雷西博”提高10倍,世界最大的超大跨度、超高精度、主動變位式的索網結構……“中國天眼”創造了數項世界之最和59項發明專(zhuan) 利。負責設計和研製FAST反射麵單元及饋源艙的中國電科總經理樊友山認為(wei) ,“天眼”的成功提升了整個(ge) 國家的工業(ye) 、製造業(ye) 水平。

   如今,FAST所在的平塘縣,一座天文小鎮拔地而起,擁有博物館、科普館和星級酒店,帶動了整個(ge) 黔南州旅遊業(ye) 的發展,當地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隨著“中國天眼”的建成而實現了。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