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邁上“雲端”,打開數字世界一扇“窗”

發布時間:2022-12-15 10:0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

  邁上“雲(yun) 端”,打開數字世界一扇“窗”

  ——數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光明日報記者 劉坤

  移動支付日漸普及,線上辦公、網絡購物等成為(wei) 工作生活新方式;5G“進廠”,工業(ye) 互聯網融入千行百業(ye) ,更多企業(ye) 邁上“雲(yun) 端”……近年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圍繞數字中國建設製定了一係列戰略規劃,相關(guan) 部門紮實有力推動各項規劃實施落地,數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麵臨(lin) 哪些機遇和挑戰?今後應如何進一步推動數字中國建設?

  1.數字技術深度融入經濟社會(hui) 生活

  初冬,在北京市東(dong) 城區東(dong) 花市北裏中區的一個(ge) 書(shu) 畫活動室裏,60多歲的市民張貝莉和多位老年鄰居一起體(ti) 驗了“鶴顏學堂”課程。“課堂上,我們(men) 學會(hui) 了很多使用智能手機拍‘大片兒(er) ’的實用攝影小技巧,還用智能手表測了血壓,真切感受到了數字技術給我們(men) 日常生活帶來的便捷。”張貝莉說。

  如今,數字技術深度融入消費、教育、養(yang) 老等多個(ge) 領域,不斷滿足人們(men) 個(ge) 性化品質化多樣化需求,讓群眾(zhong) 享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據統計,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由2012年的8萬(wan) 億(yi) 元增長至2021年的42.3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20.3%。電子商務、移動支付規模全球領先,網約車、網上外賣、數字文化、智慧旅遊等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同時,我國公共服務數字化深入推進,數字惠民水平不斷提升。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互聯網接入率達100%,住房公積金小程序服務1.64億(yi) 繳存人,社會(hui) 保障卡持卡人數達13.63億(yi) 人,電子社保卡領用人數達6.19億(yi) 人,全國已審批設置1700多家互聯網醫院。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線上教學、互聯網診療等線上服務和無接觸配送有力保障了居民需求。

  而在生產(chan) 領域,5G技術助力油氣勘探,提升能源行業(ye)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助力極寒礦山智慧改造,實現降本增效……

  “在我們(men) 煤礦的生產(chan) 過程中,運輸環節占主要開采成本,且安全風險高,實現運輸環節的無人化是重要發展趨勢。”寶日希勒露天煤礦礦長於(yu) 海旭說,“5G+礦用無人駕駛”、設備遠程控製等技術能夠有效改善工人工作環境。

  近年來,我國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不斷加速。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化,信息化和工業(ye) 化融合不斷走深向實,企業(ye) 數字技術應用水平顯著提升。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我國工業(ye) 企業(ye) 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55.7%、75.1%,比2012年分別提升31.1個(ge) 和26.3個(ge) 百分點。截至2022年7月底,我國“5G+工業(ye) 互聯網”建設項目超過3100個(ge) ,形成一係列新場景、新模式、新業(ye) 態。

  這背後是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實現跨越式發展。數據顯示,我國信息通信網絡建設規模全球領先,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光纖和移動寬帶網絡,光纜線路長度從(cong) 2012年的1479萬(wan) 公裏增加到2021年的5481萬(wan) 公裏,增長2.7倍。我國移動通信實現從(cong) “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領”的跨越。記者從(cong)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獲悉,截至今年10月末,我國5G基站總數達225萬(wan) 個(ge) ,比上年末淨增82.5萬(wan) 個(ge) ,占移動基站總數的20.9%,占比較上年末提升6.6個(ge) 百分點。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主任何立峰表示,我國深入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先後印發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有關(guan) 部門認真落實各項部署,加快推進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十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總體(ti) 規模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日益凸顯。

  2.網民數量、數據資源等全球領先

  數字經濟是數字時代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ti) 現,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的重要引擎。世界主要國家均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紛紛出台戰略規劃,采取各種舉(ju) 措打造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重塑數字時代的國際新格局。

  “如果說過去20年是互聯網不斷驚豔世界的20年,那麽(me) 未來20年將是數字化持續驚豔世界的20年。”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chan) 業(ye) 發展部主任單誌廣表示,隨著5G、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wei) 全球經濟發展的關(guan) 鍵動力和重要引擎。

  專(zhuan) 家認為(wei) ,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內(nei) 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既有錯綜複雜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也有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

  “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向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領域融合滲透,推動產(chan) 品、裝備、工藝、管理、服務的智能化步伐不斷加快,智能製造、綠色製造、服務型製造等新模式相繼湧現。”單誌廣說,做強做優(you) 做大數字經濟已成為(wei) 構築國家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爭(zheng) 奪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選擇,我國發展數字經濟麵臨(lin) 難得的戰略機遇。

  我國網民數量、數據資源、數字化應用場景全球領先,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將催生更大規模、更加多元的內(nei) 需市場,將為(wei) 數字經濟發展創造無限可能。

  與(yu) 此同時,我國數字經濟還存在大而不強、快而不優(you) 等問題。比如,關(guan) 鍵領域創新能力不足。在操作係統、工業(ye) 軟件、高端芯片、基礎材料等領域,技術研發和工藝製造水平落後於(yu) 國際先進水平。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數字化發展相對較慢。農(nong) 業(ye) 、工業(ye) 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數字化還需深化,部分企業(ye) 數字化轉型存在“不願”“不敢”“不會(hui) ”的困境,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相對滯後。數字鴻溝亟待彌合。數字經濟治理體(ti) 係還需完善。

  3.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麵擴展期

  今年11月,以“發展數字經濟 促進數字文明”為(wei) 主題的2022(第二十一屆)中國互聯網大會(hui) 在深圳舉(ju) 辦。會(hui) 上,多模態四足機器人等各種新產(chan) 品新技術集中亮相,盡顯數字經濟發展魅力。嘉賓們(men) 認為(wei) ,要牢牢抓住數字技術發展主動權,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發展先機,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中國互聯網協會(hui) 理事長尚冰表示,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為(wei) 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加快數字中國建設指明了方向。尚冰建議,堅持創新驅動,提升關(guan) 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推動集群創新,持續提升數字中國創新能力;堅持應用牽引,深化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升級,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推進新型工業(ye) 化發展進程;堅持安全發展,全麵提升數字經濟治理水平,擴大數字技術在治理中的應用,提升治理效能;堅持普惠發展,持續提高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讓數字經濟發展更加普惠大眾(zhong) 。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的第一個(ge) 五年。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麵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數字化創新引領發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顯增強,數字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取得顯著成效,數字經濟治理體(ti) 係更加完善,我國數字經濟競爭(zheng) 力和影響力穩步提升。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hui) 同各有關(guan) 部門、各地方,加大對數字經濟薄弱環節的投入,突破製約數字經濟發展的短板與(yu) 瓶頸,建立支持數字經濟發展的長效機製。提升全民數字素養(yang) 和技能。通過實施全民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提升計劃、推進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建設、製定實施數字技能提升專(zhuan) 項培訓計劃等,加快提高公民網絡文明素養(yang) ,加強數字人才培養(yang) 。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黨(dang) 組成員、副部長王江平表示,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將著力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加強核心技術攻關(guan) ,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提升信息技術創新能力。推進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拓展工業(ye) 大數據應用場景,加快重點行業(ye)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完善企業(ye) 培育體(ti) 係,落實落細各項惠企政策,促進數字經濟領域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建立健全適應數字經濟發展規律特征的監管規則,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副主任曹淑敏表示,今後要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ti) 布局,更加係統、全麵、協調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各項重點工作。持續發揮數字中國建設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各領域數字化進程,為(wei)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鏈接

  數字中國建設部分相關(guan) 政策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迎接數字時代,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hui) 、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ti) 驅動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feng) 富應用場景優(you) 勢,促進數字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適應數字技術全麵融入社會(hui) 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趨勢,促進公共服務和社會(hui) 運行方式創新,構築全民暢享的數字生活。

  ●《“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構建釋放數字生產(chan) 力的創新發展體(ti) 係。堅持創新在國家信息化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把關(guan) 鍵核心技術自立自強作為(wei) 數字中國的戰略支撐,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經濟主戰場、麵向國家重大需求、麵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以技術創新和製度創新雙輪驅動、充分釋放數字生產(chan) 力的創新發展體(ti) 係。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以數據為(wei) 關(guan) 鍵要素,以數字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為(wei) 主線,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ti) 係,協同推進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培育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you) 做大我國數字經濟,為(wei) 構建數字中國提供有力支撐。

  2012年至2021年,我國網民規模從(cong) 5.64億(yi) 增長到10.32億(yi) ,互聯網普及率從(cong) 42.1%提升到73%,形成了全球最為(wei) 龐大、生機勃勃的數字社會(hui) 。

  截至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45.5萬(wan) 億(yi) 元,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數字經濟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為(wei) 39.8%。

  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發明專(zhuan) 利授權量達27.6萬(wan) 件,占同期全社會(hui) 發明專(zhuan) 利授權量的39.6%。

  截至2021年,我國工業(ye) 互聯網核心產(chan) 業(ye) 規模超過1萬(wan) 億(yi) 元,大數據產(chan) 業(ye) 規模達1.3萬(wan) 億(yi) 元,並成為(wei) 全球增速最快的雲(yun) 計算市場之一,2012年以來年均增速超過30%。

    (劉坤整理)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