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兒童發燒,不要緊盯個別“網紅”藥品

發布時間:2022-12-20 10:48:00來源: 文匯報

  近期,隨著各地防疫舉(ju) 措持續優(you) 化,“布洛芬”等退燒藥成為(wei) 家庭儲(chu) 備常用藥,因購買(mai) 量太大,以至一度出現“斷貨”,又引發部分民眾(zhong) 尤其是家長朋友們(men) 的焦慮。那麽(me) ,非此藥不可嗎?兒(er) 童一旦發燒、感染,如何更好應對?昨天,複旦大學附屬兒(er) 科醫院專(zhuan) 家團隊發出提醒:除了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有不少藥物可用於(yu) 應對兒(er) 童發燒,家長不必緊盯個(ge) 別“網紅”藥品。醫學專(zhuan) 家同時提醒,孩子近期要注意適時增減衣物,少去人群聚集地,家中如有呼吸道感染成員,應避免接觸孩子,避免交叉感染。日常多吃新鮮蔬果,規範戴口罩、勤洗手,保證充足睡眠,有助於(yu) 提高自身免疫力。

  兒(er) 童發熱先采用物理降溫

  持續高熱、嗜睡、精神差、熱性驚厥,應到醫院就診

  孩子發燒怎麽(me) 辦?專(zhuan) 家的建議是,孩子出現發熱症狀,不必盲目跑醫院,也不要恐慌。僅(jin) 有發熱且其他症狀不嚴(yan) 重時,可先選擇居家觀察。“孩子發熱可以先采用物理降溫措施,以改善孩子舒適度為(wei) 主。”複旦大學附屬兒(er) 科醫院國際部主任、呼吸科主任醫師張明智說,家長可以用溫濕毛巾外敷兒(er) 童額頭、溫水浴、退熱貼外敷、家居通風換氣等方法,幫助孩子“降溫”。如果口服退熱藥後大量出汗,應及時更換衣服。

  “如果發現孩子持續高熱、嗜睡、精神差或出現熱性驚厥,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張明智說,孩子發熱期間胃口差、出汗、呼吸增快、代謝增快等會(hui) 導致攝入量不足,應讓患兒(er) 多飲水,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wei) 主。此外,家長可以觀察患兒(er) 的精神狀況,體(ti) 溫、飲水、飲食情況,大小便次數及顏色等,這些信息有助於(yu) 判斷患兒(er) 的狀態。

  張明智提醒,居家期間,還要注意家居環境。如果空調環境造成空氣幹燥引發孩子喉部鼻腔不適,可配置加濕器或放一盆水維持濕度。房間每天通風兩(liang) 次,每次通風半小時以上,通風時盡量避免對流風。

  中成藥性溫,是退熱優(you) 選

  家長不要自行交替使用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

  醫生介紹,如果孩子在睡熟狀態且體(ti) 溫低於(yu) 40℃,可以不喚醒用藥。若高燒(39.5℃)不退,除了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退燒藥,還可以選擇一些含有對乙酰氨基酚成分的複方製劑,同樣具有退熱作用。

  “孩子若低熱且無明顯不適,可以選擇中藥退熱藥。”複旦大學附屬兒(er) 科醫院臨(lin) 床藥學部主任李智平介紹,含有柴桂、柴胡、金銀花、連翹、豉翹等成分的中成藥,具有發汗解表、清裏退熱、清熱解毒的作用,適用於(yu) 38.5℃及以下的發熱。中成藥與(yu) 布洛芬等西藥相比,起效未必迅速,但中成藥性溫,是兒(er) 童退熱優(you) 選。

  對不能接受口服用藥或抗拒服藥的孩子,複旦大學附屬兒(er) 科醫院感染傳(chuan) 染科副主任曾玫的建議是,可選用直腸給藥的退熱栓劑,使用退熱藥時應按說明書(shu) 上的間隔要求,通常24小時內(nei) 不超過4次。

  “不建議家長自行交替使用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兩(liang) 種退熱藥,可能會(hui) 由於(yu) 方案複雜,導致劑量混淆、間隔時間混淆等,造成藥物過量或中毒的風險。”曾玫提醒,兒(er) 童不可以使用阿司匹林及激素類藥物作為(wei) 退燒藥。

  此外,有一些複方感冒藥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如:氨酚偽(wei) 麻那敏口服液或片劑、氨咖黃敏口服液或顆粒,同時服用要注意。不要過量服用對乙酰氨基酚,以免引起藥物不良反應。

  曾玫強調,2歲以下的孩子不建議家長自行使用複方的感冒藥,一定要在醫生或藥師指導下使用。咳嗽明顯的孩子,可選擇一種西藥和(或)一種中藥。西藥止咳藥物有福爾可定(幹咳)、氨溴索(化痰)等,有喘息的孩子可以口服氨溴特羅等。中藥止咳藥物可以選擇射幹合劑、小兒(er) 金百合劑、金振口服液、桔貝合劑、小兒(er) 宣肺止咳顆粒、雪梨止咳糖漿等。無論發熱還是咳嗽、咽痛,不要隨意使用抗菌藥物,要在醫生指導下規範使用。(記者 李晨琰)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