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用好“直達”機製,提高政策效能

發布時間:2022-12-20 10:51: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財政政策加力提效,“財政直通車”仍重任在肩,必須保證各環節銜接有序、運力充足;必須發揮直達機製監管功能,對財政支出問績問效問責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要進一步用好財政資金直達機製這個(ge) 抓手。近3年來,從(cong) 作為(wei) “特殊轉移支付機製”下達增量資金,到作為(wei) 常態化機製下達包括所有民生事項資金在內(nei) 的存量資金,再到進一步擴大直達資金範圍,一筆筆中央財政資金通過“財政直通車”直抵基層,支持地方落實大規模退減緩免稅費政策、兜牢兜實“三保”底線,為(wei) 穩住經濟基本盤和保障社會(hui) 大局穩定,提供了重要支撐。

  財政資金直達機製既是非常時期的應對辦法,更是創新財政宏觀調控方式和完善財政管理體(ti) 製的重大舉(ju) 措。

  財政資金直達機製提高了宏觀政策落地時效。2020年,中央財政直達資金僅(jin) 用20天時間,就將95%的增量資金下達市縣基層;2021年、2022年存量資金的下達及支出使用時間也較以往大大提前。宏觀政策重在統籌協調、形成合力,直達機製“爭(zheng) ”出來的這個(ge) 時間提前量,讓各類退、獎、補惠企利民資金快速到達項目單位或服務對象,推動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的建設項目盡早開工形成實物工作量,為(wei) 穩就業(ye) 、促產(chan) 業(ye) 、穩投資等政策順利實施創造了更為(wei) 有利的條件,幫助萬(wan) 千市場主體(ti) 闖過“生死關(guan) ”、抓住機遇爭(zheng) 取了更多主動。

  財政資金直達機製提高了財政資金發力的精準性和使用管理的規範性。財政部門將實行直達機製管理的資金全部納入監控範圍,預算下達和資金監管同步“一竿子插到底”,連通各級財政機構的直達資金監控係統猶如“千裏眼”,清晰記錄每一筆資金的來龍去脈。對直達資金的全覆蓋、全鏈條、全過程監管,解決(jue) 了以往財政資金層層分解帶來的耗時長、流轉慢等問題,加快釋放了財政資金使用效能。

  財政資金直達機製也為(wei) 宏觀部門增進政策協調和管理協同創造了有利條件。圍繞“直達資金”的使用,財政、審計和行業(ye) 主管部門,以問題為(wei) 導向,加大對資金使用重點領域、重要環節的監控監管力度,持續完善管理要求,推動各部門和預算單位花錢問績問效問責,提升治理效能。

  2023年財政政策加力提效,“財政直通車”仍重任在肩。一方麵,財政政策要繼續發揮刺激經濟、撬動社會(hui) 資本並彌補市場缺陷等重要作用,有序擴大財政資金規模和直達範圍,通過直達機製送達基層,穩投資、提產(chan) 能、增保障、促消費,從(cong) 供需兩(liang) 端發力激發經濟活力,必須保證“直通車”各環節銜接有序、暢通無阻。與(yu) 此同時,在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的情況下,財政支出須精打細算、用得其所,要提高直達機製這個(ge) “陽光通道”的安全性規範性,將每一分財政資金的使用都置於(yu) 嚴(yan) 格監管下,嚴(yan) 禁“跑冒滴挪”。

  “財政直通車”開行近3年,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接下來,應進一步總結提煉,圍繞完善資金分配下達、支出使用、資金支付、監控監管等,將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為(wei) 製度規定,不斷優(you) 化財政保障能力。特別是,為(wei) 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健全現代預算製度”“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ti) 係”等要求,財政資金直達機製要進一步結合預算一體(ti) 化工作,推進直達資金績效評價(jia) 信息公開,把“花錢要問效、無效要問責”落到實處;要以新一輪省以下財政體(ti) 製改革為(wei) 契機,更好服務中央和地方財政在民生領域事權和支出責任的調整劃分工作,使財政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持續煥發新生機,更好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曲哲涵)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