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國內需求 推動消費動能持續恢複
【財經論語】
作者:依紹華(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市場流通與(yu) 消費研究室主任)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為(wei) 新一年經濟工作提出明確部署,也為(wei) 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規劃實施路徑。
擴大內(nei) 需戰略與(yu) 我國經濟發展實際緊密相關(guan) 。事實上,內(nei) 需也是保證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關(guan) 鍵要素。2021年內(nei) 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9.1%,較上年提高4.4個(ge) 百分點。隨著我國經濟進入工業(ye) 化中後期,經濟總量達到世界第二,在穩定出口的同時,將擴大內(nei) 需作為(wei) 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成為(wei) 必然選擇。曆史經驗證明,內(nei) 需和外需在一國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發揮的作用不同。一般情況下,外需拉動在一國經濟起飛階段發揮巨大作用。經濟繁榮程度達到一定水平後,內(nei) 需將在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服從(cong) 並服務於(yu) 高質量發展,理應成為(wei) 新時代擴大內(nei) 需的基本遵循。
消費作為(wei) 內(nei) 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斷凸顯。自2013年開始,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投資貢獻率,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貢獻率為(wei) 57.8%,高於(yu) 資本形成總額26.6個(ge) 百分點;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wei) 65.4%,拉動GDP增長5.3個(ge) 百分點,已成為(wei) 我國增強經濟增長內(nei) 生動力的主引擎,在擴大內(nei) 需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為(wei) 有效促進消費增長、推動消費持續恢複,需要進一步縮小收入差距增強消費信心。一是逐步提高城鎮低收入戶最低生活保障,加大對農(nong) 村特定地區低收入者的幫扶力度,健全社會(hui) “托底”機製,在初次分配與(yu) 再分配中向低收入人群傾(qing) 斜,推動低收入群體(ti) 收入穩定增長;建立健全工資性收入隨企業(ye) 利潤增長動態調整機製,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依法保護居民合法經營收入,有序以個(ge) 人所得稅等稅製體(ti) 係調節過高收入,發揮再分配調節機製的作用,縮小居民收入差距。二是促進農(nong) 民收入穩定增長。引導農(nong) 村地區以資源稟賦為(wei) 依托經營特色產(chan) 業(ye) ,推動規模化、集約化、差異化發展與(yu) 產(chan) 業(ye) 鏈條延伸,穩步提升農(nong) 村居民經營性收入。支持建立商務領域農(nong) 民工就業(ye) 服務平台,在農(nong) 村地區建設養(yang) 老、托幼、家政等生活服務業(ye) 技能培訓基地,增加中低收入農(nong) 民的可支配收入。
發揮流通環節吸納就業(ye) 功能。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知識分享等平台發展,以微經濟實現兼職就業(ye) 和副業(ye) 創業(ye) ,形成靈活多樣的個(ge) 體(ti) 經濟就業(ye) 池,引導用工外包服務等平台規範發展,多渠道增加就業(ye) 。支持小店發展,鼓勵小店市場主體(ti) 實施專(zhuan) 業(ye) 化、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打造“小而美”精品品牌。引導線上線下創業(ye) 平台優(you) 化服務質量並減免服務費用,優(you) 化證照辦理等政務服務,降低小店的線上線下創業(ye) 成本,激發各類主體(ti) 創新動力和創造活力。
優(you) 化新型消費供給,培育新型消費領域,優(you) 化免稅政策體(ti) 係,支持發展免稅零售,引導免稅零售企業(ye) 實施差異化、多元化經營,構建良性競爭(zheng) 格局,有序增設免稅城市和門店,拓寬免稅消費空間。推動製造業(ye) 與(yu) 流通領域跨界融合,支持零售與(yu) 批發領域的龍頭企業(ye) 開展供應鏈逆向整合,建設柔性化供應鏈,實現個(ge) 性化、多元化、定製化供給。優(you) 化發展與(yu) 享受型服務消費供給,大力發展文娛、旅遊、體(ti) 育等服務消費產(chan) 業(ye) ,鼓勵服務內(nei) 容、業(ye) 態與(yu) 模式創新,推動服務消費場所的數字化、智慧化改造升級,豐(feng) 富購物中心等消費場所運動、康養(yang) 、餐飲等業(ye) 態配置,構建滿足多元消費需求的一站式體(ti) 驗消費場景。
雙向推進多層次城市消費體(ti) 係和縣域商業(ye) 體(ti) 係建設。首先要高質量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優(you) 化城市核心消費商圈布局。推動集聚國內(nei) 外優(you) 質消費資源,促進商圈內(nei) 不同經營模式和業(ye) 態優(you) 勢互補、信息互聯互通,增強場景化、立體(ti) 化、智能化展示功能,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步行街、商業(ye) 街、購物中心等地標式場所。其次要完善社區便民商業(ye) 網點。推動補建和提升基本便民商業(ye) 網點覆蓋率,鼓勵品牌連鎖便利店業(ye) 態發展,支持搭載多元生活服務功能,提升社區便民服務質量。再次要培育縣域領先商貿流通主體(ti) ,完善商業(ye) 網點業(ye) 態配置。加快縣城綜合商貿服務中心改造升級,鼓勵供銷社、郵政等創新發展,依托點多麵廣的網絡優(you) 勢完善農(nong) 村商貿流通綜合服務水平,支持電商平台、供應鏈綜合服務企業(ye) 等賦能農(nong) 村傳(chuan) 統商業(ye) 網點,以數字化技術、供應鏈管理等助推提質增效,發展新型品牌連鎖業(ye) 態。
1至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3.8%,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8.0%。
今年全國糧食總產(chan) 量達到13731億(yi) 斤,比上年增加73.6億(yi) 斤,增長0.5%,連續8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
1至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chan) 投資(不含農(nong) 戶)520043億(yi) 元,同比增長5.3%。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增長19.9%。
(劉坤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